试论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

2012-08-15 00:44邹国振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亚细亚帝国主义李大钊

邹国振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人类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思想产生的渊源入手,分析了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产生的原因,从五个方面总结和论述了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对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作了简要评价,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在今天仍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

一、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产生的渊源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步步加深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萌发了强烈反对列强侵略的思想。他严厉地驳斥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社会的“大亚洲主义”思潮,多次阐述了弱小民族特别是亚洲弱小民族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列强侵略的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亚细亚主义。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是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产生的时代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难逃殖民统治的命运。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如邻国朝鲜沦为日本所统治,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锡金、不丹为英国所控制,越南、老挝等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泰国成为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菲律宾为美国所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后,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反帝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广大地区,中国也先后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亚洲被压迫民族纷纷觉醒,反帝斗争从自发走向自觉,开始汇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阵线。从此,民族解放运动不仅同无产阶级革命一道成为新时代的主要内容,而且同无产阶级的解放相结合,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一支积极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是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产生的时代因素。

(二)流行于日本社会的“大亚细亚主义”思潮是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产生的外部原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日本出现了大亚细亚主义社会思潮。这一思潮早期表现为抵御列强的“亚洲同盟”论与“中日连携”论。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在东方的殖民地和商品市场,奴役和剥削这些国家的人民,用野蛮的炮火轰开了东方国家的大门。面对西方列强的汹涌而至,中日两国部分统治者主张在不触动各自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联合,结成一个大团体,共同抵抗和驱逐欧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以避免亡国的危险。于是,大亚细亚主义思潮在基于亚洲国家团结一致、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逐渐演绎出文化亚洲主义。但是,几乎在抗击西方侵略的同时,侵略亚洲的思想也在日本滋生。后来,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者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将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在东方建立一个以日本为宗主国的军事同盟,文化亚洲主义异变为与“大陆政策”相连的侵略主义理论,成为一种指导日本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与西方列强争衡的侵略理论。李大钊看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日本已经从西方列强殖民政策的受害者变成了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殖民主义者。针对日本的侵略扩张及为其日本侵略扩张政策服务的“大亚细亚主义”,李大钊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和亚洲革命实际的需要,提出新亚细亚主义,号召亚洲各民族联合起来,共同破坏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

(三)对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关系的深刻认识是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产生的内在原因。李大钊是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高度评价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发表了许多宣传革命理论,抨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文章,断言未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中国爆发高举反帝国主义旗帜的五四运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共同的命运,加深了李大钊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已经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李大钊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亚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关系。对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掌握是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产生的内在原因。

总之,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植根于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正是处在这一过渡时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步步加深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受十月革命影响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深刻地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到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从而提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亚细亚主义。

二、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为揭露和批判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李大钊先后发表《大亚细亚主义》、《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等文章,对大亚细亚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驳,同时提出“新亚细亚主义”与之相对。李大钊提出新亚细亚主义后,一部分国人持怀疑态度,高承元更是写文章质疑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1919年12月12日,李大钊再作《再论新亚细亚主义》一文,对“新亚细亚主义”进一步作了说明,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李大钊明确指出,他提出的新亚细亚主义,旨在反对大亚细亚主义,就是主张实行民族自决,各民族自主平等的联合,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全人类的幸福。纵观李大钊有关文章的论述,其新亚细亚主义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倡导亚洲弱小民族联合起来,反对大亚细亚主义,以求民族独立和解放。针对大亚细亚主义的危害,李大钊在《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中倡议,全体亚洲人民应该联合起来,以民族解放为基础,倡导新亚细亚主义,代替日本一部分人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2]P270李大钊认为,大亚细亚主义是“并吞中国主义的隐语”,是“大日本主义的变名”,“表面上只是同文同种的亲热语,实际上却有一种独吞独咽的意思在话里包藏”。其真实目的就是日本人要借此挡欧美人的驾,不让他们在东方扩张势力,使亚细亚的民族都听日本人指挥,亚细亚的问题都由日本人解决,日本作亚细亚的盟主,亚细亚成为日本人的舞台。所以,大亚细亚主义“不是平和的主义,是侵略的主义;不是民族自决主义,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不是亚细亚的民主主义,是日本的军国主义”,不是“适应世界组织的组织,乃是破坏世界组织的一个种子”。李大钊认为,要求得亚洲民族的根本解放,首先应当反对亚洲的霸权主义,并引用法国文学家李霞儿的话告诫日本,“在亚细亚内有奴隶国的期间,其他亚细亚诸国亦决不是自由国。在亚细亚内有受轻蔑的国的期间,其他亚细亚诸国亦决不能得人尊敬。诸君真愿得世界的尊敬,诸君不可不使其他亚细亚诸国,也为可被尊敬的国。而为他日一切的亚细亚诸国得自由,诸君子不可不先作最初的解放者。因为束缚他人同时自己也受束缚”,称之为“药石之言”。[2]P3681919 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11月1日李大钊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称五四运动,是排斥“大亚细亚主义”,是排斥侵略主义的行动。[3]P671919年12月12日,在回答对有关问题的诘难时,他又作《再论新亚细亚主义》一文,再次强调他主张的新亚细亚主义,就是为了反抗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的,不是因为惧怕欧美人压迫,指出正是因为我们受日本大亚细亚主义的压迫,才要竖起新亚细亚主义的旗帜。李大钊认为,求得亚洲民族的解放第一步是“对内的,不是对外的;是对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的,不是对欧、美的排亚主义的”。同时指出,亚洲境内亚洲人对亚洲人的强权不除,亚洲境内他洲人对亚洲人的强权绝没有撤退的希望。他呼吁亚洲的弱小民族联合起来,共同“扫除大亚细亚主义,破坏大亚细亚主义”,并疾呼东亚弱小民族包括日本真正善良的国民,共同破坏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3]P75-76认为只有摧毁大亚细亚主义,才能完成新亚细亚主义。显然,在当时的历史前提下,盲目的“排外主义”、“闭锁主义”不可取,在亚洲内部实行侵略更是不能令亚洲人民容忍,从民族解放的角度提出新亚细亚主义的主张,正是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与大亚细亚主义有根本不同之处。

(二)批判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期望中日两国人民扶持相助,保障亚洲和平。1915年1月18日,日本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排挤英美在远东市场上的优势和夺取太平洋上的霸权,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后,国内掀起强烈的反对日本侵略的运动。李大钊发表《警告全国父老书》,痛斥日本当局“破坏东亚平和”,“不义、不仁、不智、不勇、不信”;并且认为日本是在自杀,使自己成为世界蟊贼,[1]P117对日本的侵略政策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1917年2月21日,李大钊发表《远东门罗主义》,揭露和批判日本独霸亚洲,实施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当李大钊认清大亚细亚主义的真实目的、实质和危害后,进一步揭露和批判了日本的侵略阴谋。1918年3月,李大钊致信白坚武,认为日本在“动摇吾之国体,俾为其保护国”,以推行其大亚细亚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并预见到日本将会对俄出兵。后来历史的发展果然不出李大钊所料,日本于1918年5月策划订立了中日两国军事同盟协定,并于1918年8月10日宣布对俄出兵。[4]P274李大钊认为,“妄倡大亚细亚主义,实在是危险的很”。大亚细亚主义“不仅足以危害日本,并且可以危害亚细亚一切民族,危害全世界的平和”。因此“防制这种危险的责任,不仅在日本以外的东亚民族,凡世界上的人类,就连日本的真正善良的国民也都该负一份”。站在被压迫民族的立场,联合被压迫民族反对日本侵略的同时,李大钊也期望中日两国人民扶持相助,保障亚洲和平。他呼吁日本国民在亚洲国家遇外来势力侵略之时,“不惟不可助虐,且宜念同洲同种之谊以相扶持相援助,维护世界真正之道义,保障世界确实之和平”。[2]P1071918年 12月,日本学者吉野做造、福田德三等创立黎明会组织。李大钊于1919年2月16日发表《祝黎明会》一文,强调中日两国本来有“最亲切的关系”,呼吁中日两国民众,改善两国关系,联合起来,与东亚各国,携手同行,保障亚洲和平,共同“加入世界人类的大联合”。[2]P3001923年东京大地震,导致2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地震之后,李大钊设想:“倘能于日灾赈济以后,两国间扫除一切芥蒂,从此自新,东亚间的多少纠纷,都可自由解决”。并期望中日两国青年“共同提携,以期共臻大同之域”[4]P345这里尽管反映了李大钊对于日本的侵略本性认识不足,但也折射出他对中日友好的憧憬。

(三)倡导民族自决,鼓舞亚洲人民的斗志,呼吁人们要敢于同帝国主义作斗争。十月革命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使民族解放成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力量必须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李大钊积极倡导民族自决,主张“拿民族解放作基础,根本改造”,“实行民族自决主义”,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呼吁人们依靠民族自决的力量解决一切纠纷,劝告人们不可再蹈从前“以夷制夷”的覆辙,相信民族自决的力量能够战胜帝国主义,能够摧毁一切军国主义、资本主义,鼓舞人们相信和依靠民族自决的力量。李大钊在《再论新亚细亚主义(答高承元君)》一文中提出对待帝国主义的两个重要战略思想,一方面,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对它不能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断言:“挟国际猜忌、利权竞争的私心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不论他是东方的、欧美的,绝讲不出公道话来”。[3]P78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信赖民族自决的力量,去解决一切纠纷,不可再蹈从前‘以夷制夷’的覆辙”。[3]P77另一方面,李大钊坚信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号召人们认清帝国主义外强中干的本质,敢于同它作斗争,他说:“世界上的军国主义、资本主义,都象唐山煤矿坑上的建筑物一样,他的外形尽管华美崇闳,他的基础,已经被下面的工人掘空了,一旦陷落,轰然一声,归于乌有”。[3]P77所以,人们“不要震于日本的军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势力”,提醒持怀疑态度的人不要“轻视弱小民族和那军国主义、资本主义下的民众势力”。[3]P77李大钊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宣传,大大扫除了人们对帝国主义的恐惧心理,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人民,鼓舞和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的信心。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实质是亚洲被压迫民族推翻帝国主义,实行民族解放运动的代名词。他同时教育和鼓励被压迫人民要联合起来敢于同帝国主义斗争,对处于半殖民地景况下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武装,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李大钊这些观点,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这些重要思想,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反对狭隘的民族偏见,主张世界民族平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李大钊主张世界各民族不分亲疏差别,平等相处。李大钊认为,中华民族有爱好和平,反对侵略压迫,倡导民族平等的历史传统,“即势力之所许,亦非吾人理想之所容”。[2]P107李大钊希望欧美国家,消除狭隘的种族偏见,对“有色人种一视同仁,勿任此疆彼界,有尊卑贵贱之差”,主张世界各民族“不分亲疏差别,平等相处,消除嫌怨,避免战争”。他认为,“人类都是我们的同胞,没有仇敌”,“世界上无论何种族何国民,只要立于人类同胞的地位,用那真正Democracy的精神,来扶持公理,反抗强权的人,都是至亲切的弟兄”。[3]P78李大钊明确指出,新亚细亚主义是“顺应世界主义”的,是“适应世界的组织创造世界联合一部分的亚细亚主义”,不是“背反世界主义”的,不是“有亲疏差别的亚细亚主义”,不是“排外主义”,不是“闭锁主义”,对于“欧美的人民”,我们并不排斥,“并且愿意与他们共同生活”。李大钊这一观点,实际上已把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作了区分,在国际反帝斗争中,明确了斗争的对象和联合的力量,划清了敌人与朋友的界限,有助于促进被压迫民族与世界无产阶级在全世界革命的阵线上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包含了彻底的反帝思想,反对一切民族压迫,反对强权,维护公理。“压迫亚人的亚人,我们固是反对,压迫亚人的非亚洲人我们也是反对;压迫非亚洲人的非亚洲人,我们固是反对,压迫非亚洲人的亚人,我们也是反对”。[3]P76新亚细亚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创造一个平等、自由、没有远近亲疏的世界”。[3]P78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并且抛弃了狭隘的民族偏见,主张世界民族平等相处,把亚洲国家联合共同抵御欧美列强的大亚洲主义上升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者的国际主义思想。

(五)提出世界联合的设想,期望世界民族解放,实现人类所期盼的世界大同。李大钊主张亚洲各民族实行自治主义,实现民族独立,避免他国侵略压迫,摆脱列强的奴役。他认为,即使提倡“大亚细亚主义”,“其意义止于如斯”,这对“世界人道无损,亚洲大局有益”。李大钊强调新亚细亚主义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能够适应未来“世界组织”的组织,并提出世界民族平等联合的设想。李大钊认为,现在世界的趋势是各洲组成联邦,美洲组成一个美洲联邦,欧洲组成一个欧洲联邦,亚洲也应该组成一个类似的组织,这都是世界联邦的基础。亚洲人民应倡导新亚细亚主义,以民族解放作为基础,进行根本的改造。因此,凡是亚洲被压迫的民族,都应该获得解放,实行民族自决主义,然后结成一个大联合,与欧、美的联合鼎足而三,共同完成世界的联邦,益进人类的幸福。[2]P2701919年2月1日,李大钊在《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一文中指出,为维护世界和平,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主张各国特别是大国实行联邦自治制度,然后各洲形成全洲联邦,尽快成立国际组织、世界组织,组成世界联合政府,“合世界人类组织一个人类的联合,把种界国界完全打破”,[2]P286实现“人类全体所馨香祷祝的世界大同”。在《在再亚细亚主义》一文,李大钊进一步阐明亚洲联合与世界联合的关系,认为按照“现在的情势”,为了联合的便利,应当先形成各洲的小联合作为基础,这是各民族直接联合起来造成世界的联邦的第一步。新亚细亚主义就是倡导亚洲弱小民族联合起来共同破坏这大亚细亚主义,在破坏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后平等联合,最后加入世界的组织。[3]P77由此可见,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不是带有区域保护色彩的亚细亚主义,它超越地域和种族的空间,指向世界民族解放。当然,李大钊关于世界联合的设想反映了他主张一切民族在平等基础上联合起来的愿望,但在当时这种“世界联邦”的思想不免带有一定的空想性。

三、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的特点及当代意义

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思想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是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与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有着本质区别。日本“大亚细亚主义”是一种大民族主义,强调日本在亚洲的领导地位,目的是实现日本在亚洲的统治地位,是侵略主义的代名词。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虽因日本“大亚细亚主义”引发而来,与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有本质区别,也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有区别。虽然李大钊也曾强调中华民族在东亚的地位,但他反对大民族主义,反对为推行侵略扩张目的的“极东门罗主义”,主张亚洲各民族平等,主张世界各民族平等。

二是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是与全亚洲民族解放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是对帝国主义国家对弱小国家侵略的反应,更是对日本“大亚细亚主义”的一种回应。它主张亚洲各民族平等、友好,并呼吁亚洲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侵略亚洲的帝国主义国家,最终实现亚洲各国的独立与解放。

三是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包含强烈的反帝反侵略思想。它不仅强调亚洲各国内部必须平等,反对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同时反对西方国家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反对任何国家对弱小国家的侵略,主张世界各民族不分亲疏差别,平等相处,消除嫌怨,避免战争。

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揭露和批判列强的侵略、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还抛弃了落后的“排异”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根据当时国际反帝斗争的需要,把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列强的方略上升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者的理论,提出了联合世界上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把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彻底的反帝反侵略思想。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所有这些,都使得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的宝贵价值,不仅未因历史长河的荡涤而渐次湮灭,而且随着时代的脚步愈益彰显出来。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在当代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关于反帝反侵略的思想对我们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这一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具有重要价值。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提出弱小民族联合对抗强权的主张,包含强烈的反帝反侵略思想。中国是一个具有爱好和平历史传统的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思想一直在我们国家得到继承和发扬。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没有像各国人民所期待的那样,出现一个和平的景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导致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和平。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根本途径。只有世界各国人民和各种和平力量加强联合斗争,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国际紧张局势才能得到缓和,世界和平才能得到维护。

其次,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关于民族自决的思想对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具有重要价值。李大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民族自决的方式解决有关国际问题,解决西方列强在华的有关问题,强调其新亚细亚主义是“自治主义”,在他看来“最善的世界组织都应该是自治的,是民主化的,是尊重个性的”。[3]P76当今世界应该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各国内部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国家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承认、互不干涉内政,这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首要条件。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时代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维护和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及其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就能不断推进并最终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三,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关于世界联合的设想对优化发展国际关系,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价值。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提出世界联合的设想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反映了各国人民平等、团结、合作的良好愿望,只有按照这样的联合思想行事,才能不断优化发展国际关系,构建和谐世界。近代国际体系建立以来,世界经历了由西方列强的争霸和均势秩序到两极秩序、霸权秩序的嬗变。冷战结束后,单极世界再次成为某些国家的追求目标和政策取向。这些秩序的基础是强权政治、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和冷战思维。我们应当抛弃这些错误的思维,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协作、和睦、共赢的精神,共同致力于国家与国家的和平、人民与人民的和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李大钊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大钊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龚书铎,黄兴涛.孙中山与李大钊[J].史学月刊,1991,(2).

[6]《李大钊年谱》编写组:李大钊年谱[M].兰州:甘肃出版社,1984.

[7]盛邦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本亚洲主义[J].历史研究,2000,(3).

[8]陈金龙.李大钊的日本观[N].光明日报,2005-12-13.

猜你喜欢
亚细亚帝国主义李大钊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亚细亚世界的可能构造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大调和·亚细亚文化研究号》十月号封面
❸A super business girl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