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传远,杨传群
患者男,40岁。2010年6月26日上午7时,被邻居家犬咬伤左大腿伴出血,7:30到县疾控中心门诊部接种狂犬疫苗,接诊医师判定暴露程度为Ⅲ级暴露。随即进入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流程,门诊医师首先用H2O2冲洗伤口,接着用20%的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咬伤口约15 min,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并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再用2% ~3%碘酒进行伤口消毒。随后给患者做抗狂犬病血清皮试(按照说明书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抗狂犬病血清0.1 ml稀释10倍,取0.1 ml做皮试),观察30 min后未见异常,患者否认既往有过敏史。
接种及随访:根据患者体重70 kg,对其伤口周围封闭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80805,有效期20110910,生产日期20080910)7支,400 IU/支,每1 kg体重注射40 IU,接种后观察30 min,患者除接种部位疼痛外,无其他不适症状,9:40患者自行离开接种门诊。当日下午16:00,患者出现心慌、出汗、注射部位疼痛加剧来接种门诊。医师检查注射部位:红、肿、无皮疹、其他均正常,嘱补充能量,休息。门诊接种后随访,第1、2、3天,患者除接种部位痛、肿、红、全身乏力外,无其他不适症状。到第4天(即7月1日)患者全身出现散在皮疹伴痒且症状加重,在社区诊所对症治疗4 d未见好转后,于5日上午转到怀远县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医院以药疹(荨麻疹型)收住院。入院检查:T 37℃ 、P 76次/min、R 20 次/min、BP 130/80 mm Hg。PE:头、面部、四肢及躯干见大片密集红斑、风团、抚之碍手、压之退色、皮损大小不等,有球状、片状,色鲜红,皮温略高,呈多形性,舌质淡、苔厚白,脉浮略数;血液学检查:WBC 14.2×109/L、RBC 5.08×109/L、PLT 161.0×109/L;心电图正常。经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4 d(氢化考的松、Vc、VB6、葡萄糖酸钙及头孢类)痊愈出院。
讨论 被犬严重咬伤或咬伤头面部者应常规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但抗狂犬病血清接种后引起局部轻度反应比较常见,而引起延缓型血清病反应者少见。本例具有以下特点:(1)过敏反应快,接种后6 h左右出现全身反应。(2)过敏反应呈进行性加重。(3)过敏症状典型,既有典型的局部症状,又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含全身皮肤症状)。(4)反复发作。
通过本例的发生与处理提示,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延缓型血清病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较晚些时候;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后的随访很重要,门诊一般按照0、1、2、3、7天5次随访;应告知患者注射后发生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