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当下,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素质更加参差不齐.在这种境况下,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显重要.然而,今日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出现了重宣传轻教育、重技能轻人文、重共性轻个性、重效率轻效果等与以人为本相悖的现象.要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强,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上课时无精打采,走神分心,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基础薄弱,感觉学习很费劲,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厌烦学习,学习方法欠缺.不少学生从不考虑学习方法,学习没有计划性,不考虑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对知识系统缺乏整合,课后留下的只是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目标,很少涉及预习、复习的过程,只图考试及格,不挂科,能拿毕业证即可.习惯临时强记,突击式学习,考完后马上就忘记;还有些同学热衷于社团活动,遇到职业资格考试或社团活动就设法找借口请假不上课,更不愿意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思想品德课和政治学习.
同时,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现象,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在教学上重知识的灌输,轻主体参与,造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预期的相去甚远.
对于高职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人很多,论文也不少,存在的问题也的确不少,如教育与教学的分离、教育内容的泛华与窄化、教育方法的单一、重德育知识的传播轻教育者的修为[1]等,限于文章篇幅有限,这里仅谈以下三方面[1-3].
首先,重宣传轻教育.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宣传,但宣传只是教育的方法之一,而不是全部.宣传与教育是有区别和联系的.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智慧,每个人都能使用这种智慧应付环境,解决问题,受教育者必须自己参与,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外化为自己的行为[2];而宣传却认为智慧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有他们才有改造社会,拯救他人的能力,其余绝大多数人只能接受他们的思想、观点、领导,顺从他们的意志.宣传的结果是预设的,而教育的结果是生成的,因人因不同情境而异.教育与宣传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启发,后者依靠灌输.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含有的宣传成分太多,教育者的角色过强,认为学生应该这样,不能那样.施教者认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只能服从和被教化,很少考虑受教者的需求和情感,很难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情绪变化和行为的改变,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调度缺位.自主的、有思想的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有他们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标准.而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视教育为第一,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绝对服从,大多数都是填鸭式教育,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3].这样教育出来的客体已变成了被动接受社会的工具,缺乏主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接受教育时往往都是接受自己喜欢的和自己认为对的内容.内容的对与错都是由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判断的,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接纳性差.长此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消极接纳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好.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低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榜样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和心理咨询法等.但是在如今的环境下,即贫富差距较大、环境恶化、社会的诚信危机等的环境下,理论教育法很能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致教育质量受到破坏.新时期,社会的发展给各群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但大多数群体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也确实为现实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榜样教育法在多元化的文化相互碰撞的社会环境中很难有一种典型为社会所认可.自我教育法和心理咨询法更是说着容易,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的低效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理念相违背.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需要积极营造的教育环境.本文的教育环境主要是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职工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能够体现校园精神,而这些校园精神的本质就是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责任感和价值观[4].现代的校园文化的创造就是通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来实现的.校园文化最大的功能就是育人,它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构建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历来被学校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的优势与特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同时,校园文化具有民主性和开放性,因此,学生在自我参与过程中要将自我的特性充分体现出来.在这种自我参与的过程中,可培养学生高度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4].
传统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较为模式化和理想化,这与以人文本的观念相违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由于家庭条件、社会阅历、道德修养、政治觉悟不同而导致思想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学生共同提高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是按照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对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制定的.社会进步本身就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因此,社会对人的需求也要无时无刻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符合现代的社会的变化,而且还必须要有超前的需要.总之,高校要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还必须根据其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从而设定出循序渐进的目标.另外,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还必须考虑受教育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和将来的发展需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代的发展相符,保证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用当前的社会科学发展观来充实,将我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其中.基于当前世界政治局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新内容进行充实.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能够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加强国际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等关系[5].总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充实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5].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强化尊重意识,落实服务观念.所谓强化尊重意识,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既是服务主体也是权利的主体,他们有权利对管理者、管理措施等提出建议和要求,有权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尊重受教育者,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树立尊重意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保证他们的正当合理要求.落实服务观念,就是要求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高职院校要在学业、生活、心理、社会实践、就业等方面给予大学生人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其中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也正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所不同,它能够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反应出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地反映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并且揭示理论教育与实际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能够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使得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不断地提升[5].首先,阵地作用.延续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代和社会在不断变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也要随之进行不断调整.其次,深入开展实践教育.理论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理论是需要实践的检验,其价值也只能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多给大学生提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实际体会和了解社会,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增强,并使得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得以提高.再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其中共同之处就是都需要与实际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需求.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的构建为广大师生的奋斗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从而使得培养合格人才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体现以人为本.高校要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其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从而设定出有用的目标.要不断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进一步得以发挥,就必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充实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以人为本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能够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使得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不断地提升.
[1] 武玲娟.论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1):56-57.
[2] 杨 林.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12-115.
[3] 张贵明.关于高校大学生人文关怀缺失与矫正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87-89
[4] 伍揆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5] 闫 艳,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8,(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