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梅(新密市水务局)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嵩山东麓,地处东经113°09'~113°41',北纬 34°19'~34°40'之间,总面积 1001 km2。该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丘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8.5%,平原面积仅占21.5%。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为658.4 m m,多集中在夏季,年际降水量变化大,年际差达757.8 m 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7亿m3,人均水资源总量为185 m3,仅占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8.3%,是一个严重缺水地区。在新密市的北部山区,缺水更为严重。因为缺水,栽树树不活,种田田不收,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北部山区大面积岩石裸露,又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不仅天然降水白白流走,还冲毁下游农田。如何拦蓄天然降水,有效解决新密市北部山区用水困难成为一个难题摆在面前。
近几年来,新密市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针对当地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水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抓好小流域治理的同时,把山区蓄水工程建设作为全市水保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来抓,着力解决缺水山区的用水难问题。几年来,先后在新密市的平陌镇、米村镇、尖山景区管委会等地建塘坝10余座、小型浆砌石坝20多座,增加蓄水量50万余方。工程的建设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缓解了部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还为农村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工程建设中新密市一直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1 塘坝工程建设同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
在多年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新密市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作为重要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新密市的田种湾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之上,长年干旱缺水,当地群众只有依靠几亩薄地维持生计。市水务局在该村兴建了洪泉塘坝,当年蓄水4万余方。水兴,民则兴,水利,民则利。有了水,引来了郑州市农科院在那里发展“高山无公害反季节大棚蔬菜”33km2,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花菜等无公害蔬菜供不应求,每公顷纯收入达45000多元,全村净增产值150万元,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一跃成为高山上文明遐迩的经济富裕村。
1.2 塘坝工程建设同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
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探索发展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水保治理新模式,为新形势下水保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几年来,结合景区建设,先后在新密市的神仙洞、凤凰山、飞龙峡、桃花园、南泉寺等风景区,建塘坝9座、蓄水池6座、淤地坝22座,增加了景点,丰富了旅游资源。景区内蓝天、碧水、绿树相互映衬,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旅游业已成为山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1.3 塘坝工程建设同解决人畜饮水相结合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社会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新密市更是如此,煤炭开采要抽取地下水,规模越大,排出的水量也越大,使原本就严重缺水的新密更是雪上加霜。在新密市的北部山区,缺水更为严重。近几年,新密市在尖山、米村等严重缺水地区共修建塘坝8座、蓄水池12座,建水窖200多眼,总蓄水量达30万m3,缓解了项目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深得民心。在革命老区——尖山上寺村新建的太子湖塘坝,已成功蓄水9.6万m3。有了水,当地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并争相承包塘坝,目前已投放鱼苗2万鱼尾。解决了水的村民,无不欢声笑语,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1.4 塘坝工程建设同“承包大户”相结合
现在,国家下拨的水保资金大都是补助资金,且补助标准低。山区贫民更贫,自筹资金十分困难。而目前在土石山区平均建一座5m以上的浆砌石塘坝至少需20万元以上,单靠国家下拨经费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新密市积极探索与民营水土保持“承包大户”合作建坝的建管体制,在技术上全面服务,在资金上共同筹措,在管理上责任明确,取得了一定效果。新密市西北山区的杨寨沟村十年九旱,水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该村一位承包大户志向远大,他认为水是根本,没有水发展经济是一句空话。对于这些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治理大户”新密市给予大力的帮助。在前期,免费为他们做好规划、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免费进行现场指导;另外,还在资金等方面也给予大量的扶持。
总结多年来新密市在山区修建塘坝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选好坝址
坝址选择是塘坝工程中事关全局的问题,应从经济、安全、合理几方面考虑。根据多年来建设经验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2.1.1 地形要口小肚大。肚大是指库址内地形宽广,河流或沟道纵坡平缓,能够多蓄水,效益大;口小是指坝短,工程经济,同时应便于布置溢洪道和放水洞,否则也会加大工程费用。
没怎么啊,弟兄们一梭子子弹招呼过去,几匹马就惊了,往路两边踩,其中一匹踩着了地雷,断了腿,正抽着,另外几匹马赶过来,把骑马当官的扛走了,见他们逃远了,我走到死马前看看有啥好捡的,就看见这把刀,就顺过来了。
2.1.2 有适宜的集水面积。集水面积过小,则水源不足;过大则洪峰高、洪量大,需要开挖很大的溢洪道。因此,集水面积必须和蓄水库容相适应。
2.1.3 坝址和库址地质良好,基础稳固,无下陷情况。库底和边坡不漏水,如有裂缝要能够修补。
2.1.4 坝址应靠近灌区,最好比灌区高,这样可以实现自流灌溉,引水渠短,渠道建筑物少,沿途渗漏蒸发损失小,比较经济。
2.1.5 坝址附近要有足够和适用的建筑材料。在土石山区建设小塘坝一般采用土坝或浆砌石坝,因此要有足够的合乎质量要求的土料和砂、石料。
2.1.6 拟建塘坝上游宜草木丰茂,如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塘坝,应在上游科学布置拦淤坝,延长塘坝使用寿命。
2.1.7 应具备必要的水、电、交通等条件,方便施工。
2.2 做好地质调查
2.2.1 查清库区、坝址区的岩石类别、性质、分布规律,岩石岩层透水情况。
2.2.2 查清地质构造,如断层、岩层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规律,溶洞的分布范围及规律。
2.2.3 调查坝址处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岩性、水位深度、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成因类型),在坝基最好没有承压水或高压水。
2.3 重视水文资料的搜集与调查
水文资料主要包括径流资料(当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多年平均径流深、年径流系数、径流年内分配以及蒸发量)、泥沙资料和洪水资料。水文资料是塘坝工程设计的一项关键性资料,来水量计算、库容确定、坝高、溢洪道设计都是根据当地审查资料分析决定的,它直接关系到塘坝的效益与安全,应予以重视。
2.4 塘坝设计
2.4.1 坝型选择。在土料丰富的地区一般可采用碾压式土坝,在土料缺乏、石料丰富易采,谷口狭窄,坝体工程量不大,坝岸及基础为坚硬岩层,可以修建浆砌石重力坝或拱坝形式,但拱坝对地形地质的要求比一般重力坝更高,在地质上除要求基础岩石坚硬、完整和无断层外,还要求坝体下游两岸有较大、完整的岩体以保证拱坝坝肩的稳定等,在施工技术上也比一般重力坝难度要大,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2.4.2 塘坝库容的确定
首先应满足泥沙淤积、水产养殖、灌溉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塘坝的死库容;其次是根据灌溉用水量与天然来水量及年损失量来确定塘坝的兴利库容;第三是根据调蓄上游入库的洪水确定调洪库容,以保证塘坝的安全。
3.1 塘坝建设应准备充分,如必要的文件、图件资料的查阅、实地地形勘测、地形图的绘制等应及早进行。
3.2 实际施工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的同时也要做好安全工作。
3.3 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汛期,尤其是主汛期,北方地区的砌筑工程也尽量不要冬季施工。
3.4 对于上游水土保持措施尚不理想的沟道,应采取提前或同时在坡面种植植物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度、在沟道上游适宜位置建设小型拦砂坝或淤地坝等工程,尽量延长小塘坝的使用效益和寿命。
3.5 对于较高的小塘坝工程,主坝建成后应在下游配套建设子坝、护坦或消力池等工程,以保证主坝坝基安全。
3.6 坝肩开挖宜采用风钻打孔,不得放炮开采,基础及坝端、心墙等工程开挖到位后才能开始砌筑。
3.7 禁止在坝址附近及库区范围内采石,自用的采石场应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避免治理了一处,又流失一处现象的发生,对于工程的弃土弃渣也要及时清运。
3.8 工程建成后应及时验收并移交当地,做好后期的警示牌设置、库区围栏安装等安全防护方面的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提灌设施等工作,使塘坝工程及早发挥效益。
在土石山区修建塘坝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解决干旱缺水山区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既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又是山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