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明
(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危险货物及运输车辆安全运行状态和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性的实时检测技术等,形成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研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估方法,开发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跨部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联防联控与应急指挥平台,研究与之配套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联防联控与应急指挥机制,形成危险货物运输联防联控与应急处置体系。并通过以上技术成果的集成示范应用,探索建立“源头可控、流向可知、问题可查、事故可防、应急可靠、责任可究”的危险货物运输监管机制,提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水平、减少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并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危险货物装卸监测技术。
建立危险货物装卸数据采集制度,由托运方(发运方)在货物运输前对所委托的承运企业或者车辆进行资质认证后,在线申报托运危险货物的品类、数量、起讫地、主要途径路线、危险程度、危害及防护、处置措施以及所委托的运输企业。研发危险货物装卸数据采集装置,对危险货物装卸全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主要包括全过程的实时视频、温度、压力等信号。
(2)危险货物安全性能参数检测、采集与分析技术。
压力数据采集与检测。为防止压力过大引起爆炸事故,实时测量罐体内部介质的压力,并显示压力值,供驾驶员参考,同时上传到监控中心。
温度数据采集与检测。为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实时测量罐体内部介质的温度,并显示温度值,供驾驶员参考,同时上传到监控中心。
液位数据采集与检测。为防止危险化学品泄露引起事故,实时测量罐体内部介质的液位,并显示液位值,供驾驶员参考,同时上传到监控中心。
气体浓度数据采集与检测:为防止危险货物发生爆炸事故,检测罐体内的气体浓度,并显示数值,供驾驶员参考,同时上传到监控中心。
(1)危险货物运输车内及周边信息的获取与综合应用研究。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室内环境监测技术。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车外环境监测技术。
通过立体摄像技术,监测车辆环视信息,实时显示货物装卸和运输过程的状况,以防货物遗漏和丢失,并便于驾驶员和监控中心及早发现货物挥发、冒烟、燃烧、爆炸等事故状态。减少车辆周围的视觉盲区,增强车辆运行过程和场站停靠的安全性。
(2)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典型事故预警技术
采集与前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车距,进行前撞监控及预警算法研究,对驾驶员进行前撞预警。采集与后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车距,进行追尾监控及预警算法研究,对驾驶员进行追尾预警,监测车辆盲点区域的环境信息,对驾驶员进行盲点预警。
(1)检测方法研究。
利用CD 摄像机实时采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通过测量驾驶员头部姿势,注意力方向,判定是否疲劳驾驶。
(2)提示与警示系统研究。
由于危险货物运输的特殊性,当仪器检测出驾驶员和车辆的异常状态时,系统可以综合分析并发出必要的声、光、电信息提示,提醒驾驶员甚至辅助采取紧急制动手段,确保人员安全。
(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黑龙江省危险货物运输和行政监管现状,针对运输安全和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运用安全风险理论,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风险进行系统评估,确定风险因素,明确主要风险。
(2)道路危险货物事故风险管理方案与应急对策措施研究。
运用事故风险模型和事故后果模拟评估模型,对黑龙江省道路危险货物典型运输条件进行系统评估,提出监管和事故应急对策。
(3)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控制技术方案研究。
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类型、事故规模、泄漏货种等,结合特定的事故场景,研究确定行之有效的泄漏扩散控制技术方案,达到阻止泄漏、控制事故扩大、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危险化学品清除技术方案研究。
针对不同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结合特定的事故场景和危险化学品特征,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危险化学品清除技术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清除危险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联防联控和应急指挥都需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应急指挥与事故处置平台中所使用的数据存在源头数据缺乏、数据量大、数据源种类多、数据所在地理位置分散、安全缺乏保障等的特点,本专题针对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跨部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研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跨部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框架设计;危险品源头充装数据采集;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联防联控与应急指挥平台研究开发
随着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总量不断扩大,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害、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积极预防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危害,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危险货物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公路、水体以及周边生态,避免突发性灾害和次生灾害,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