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明
(河北省唐山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滑塌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破坏形式有溜方、剥落碎落以及崩塌等。溜方的形成是由于少量的土体沿着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致,通常由降雨等流动水冲刷边坡引起;剥落碎落是指由于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形成破坏;当较大的石块脱离边坡表面滚落,就称之为崩塌。除此之外,施工不当也是造成边坡破坏的原因。
根据水文地形条件,常用防护类型有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
植物防护不但可以美化高速公路沿路环境,植物的根、茎、叶可调节地表土湿度,减缓冲刷,起到坚固土壤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具体的有种草、铺草皮和种树等形式。
采用砂石、水泥、石灰等矿质材料对高速公路路基边坡进行防护的形式称之为工程防护,它适用于由易于风化的软质岩石或破碎岩石形成的,不能用植物进行防护的边坡。具体的有砌石防护、砂浆抹面与勾缝、灌浆与喷浆等形式。
(1)施工单位对防护工程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在预制砌筑、安装、勾缝施工过程中没能严格按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执行,致使在安装过程中产生裂缝、松散、断裂,急流槽的“架空”边坡冲刷等质量问题。
(2)施工单位多,里程长,管理人员没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隐患。
(3)原材料控制不严格,责任心不强、缺乏质量意识、抽检频率不够。
(4)施工单位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置之度外。
(1)坚持用JTGF 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3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指导路基防护工程的设计工作。
(2)贯彻“综合设计、就地取材”的设计思想,力求做到以防为主、确保施工质量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3)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水泥、砂石料、钢筋等进场原材料严格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各种实验。
(4)公路边坡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边坡防护是防治路基病害、保障路基的稳定性、创造优良路容景观并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和水文状况以及资源情况,注重自然景观的协调与美感和与驾驶员的视觉感观相适应等人文关怀。设计时优先考虑植被防护这一与大自然最接近的防护设计方案。尽可能地不用圬工,必须采用时可采取圬工防护与植被绿化相结合的方案。
(5)路基防护应将设计、施工与养护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护,不可随意降低防护等级。
(6)路基防护措施应与路面排水相结合。
(7)防护方案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掌握设计原则固然重要。允许初步选出护坡方法,而在施工阶段根据不同边坡的排水、土质等特殊情况,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变更。
(8)在不良的气候环境和水文条件区域防护要及时。如细粉砂、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黄土以及黄土形成的边坡等,均应在土石方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防护。
(9)在土路基的坡面铺砌防护工程前,应在填土自然沉实或机械夯实后施工。应对所要铺砌的坡面进行预先整平,将坑洼处填平夯实。
(10)当路基边坡既不适宜采用植物防护,又不能采用混凝土网格中空植草,则应综合考虑地形关系、暴雨的侵害、施工难易及经济性等因素,慎重选择混凝土、护面墙等方案。
(11)混凝土网格中空植草护坡的,能使风化严重的土质产生沟槽。该护坡方法不能承受土压力且造价高,采用时应综合分析。
(12)根据植物的类型以及该物种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和抗侵蚀冲刷性,考虑是否适宜粗放管理等特点,将路基防护与园林知识相结合,选择最适易该区域的物种用于边坡防护。选本地的物种理论上其适应性远优于引进物种。
(13)路基设计与施工中,应避免为过度追求工程防护效果而大量浪费工程资金,或刻意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导致防护不当或防护失败,为日后的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埋下隐患发生。
(14)综合防护应遵循既经济实用、又安全美观的指导思想。
路基边坡的综合防护和治理问题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它既是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性不可缺少的工程技术问题,又是美化路容、协调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的有力措施。
:
[1]王小彪,周富春.公路路基边坡冲刷及生态防护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2):172-174.
[2]贾悦,张保民.浅谈高速公路加宽路基防护设计与施工要点[J].科技信息,2010:327.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 10-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