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军,丁 超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2.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机关服务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老城区面临巨大的交通压力,特别是停车难问题更加突出。老城区是商业、旅游、办公的中心区,人员往来频繁,停车需求较大。由于以前停车规划前瞻性不足,导致停车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总是滞后于停车需求,在道路只能勉强满足动态交通需要的情况下,不合理的占道停车无疑会使已经拥挤的道路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老城区停车问题,很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和验证。如北京工业大学关宏志等建立了停车需求预测模型,考虑了价格、服务水平等因素,将停车周转率和利用率引入模型中,确定停车位数量。以广州市旧居住小区中的停车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提高停车效率问题。老城区道路较窄,交通流量大,停车设施不足,更有必要对停车进行规划并提出停车策略。
在老城区,根据用地的停车特性,调查平均停车时间。一个车位的平均停车时间能够确定周转率,这个参数表征停车场的利用效率。如对长春市重庆路商圈、亚泰桃花苑居民住宅进行的停车时间调查分析,结果分别见图1、图2所示。
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出行目的产生不同的停车时间。在图1中,商业区域停车时间介于15~60 min之间的比例占50%,而图2中居民区停车时间超过两个小时的比例占24%,表明商业区是人流集中区,
图1 商业区停车时间分布图
购物办公往来频繁,停车时间普遍较短,周转率较高。根据不同地区停车时间的分布规律,采取相应的停车管理措施。2 停车规划
道路距离相近,内部具有一定的交通相似性和关联度划为一个交通小区,一般以行政区域、天然屏障及道路作为划分界限,在停车管理上采取区域总量控制、协调管理的措施,有利于集中规划。
图2 居民区停车时间分布图
城市停车需求包括车辆保有需求和车辆出行停放需求。后者是动态指标,较难确定,一般采用机动车OD调查法根据划分的交通小区确定出行总需求,按停车区域确定机动车吸引量,推算机动车高峰停车需求量。停车需求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Qi为i区全日停车需求总量;Ai为i区全日小客车的
吸引量;β为短时间内停车百分比。
老城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相应的停车设施不健全,制约了商业办公人员的往来,限制了经济发展。改善静态交通设施是停车设施规划有效的方法,即在停车场的规划和改建层面,从停车场布局、选址、容量等方面优化停车资源配置,解决供给方面的问题。
停车需求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项目所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是交通出行者多层次、多目标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多角度考虑建设项目和停车需求的关系,提出建设项目的配建、改建标准。在老城区尤其是历史保护区,拆除重建不可行,应该采取缩减交通需求、调整交通组织的策略,如采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一些较窄的路段设成单向交通,适当开辟路边停车泊位等措施。
通常制定的交通管理与停车规划方案,只是着眼于局部交通状况的改善,而且常以邻近路网交通恶化作为代价。停车规划要均衡道路设施交通负荷,减少对道路交通运行的影响。
停车设施区域差别供应政策是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供应策略,调节小汽车交通需求,保证停车设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老城区适当增加停车位的规划供应,满足不同类别的停车需求。控制老城区商业区域的停车位数量,减少与通勤交通直接相关的停车位供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公共交通状况和道路容量,对居民住宅和商业建筑采取不同的停车供应策略,满足交通出行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美国、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对中心城区实施严格的车辆准入制度和高额的停车收费政策,该方法行之有效。在去往城区的道路上,路外和路边停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中心城区交通高峰时段采取较高的收费政策,鼓励依靠公交、地铁以及轻轨等交通方式进中心城区。在中心城区鼓励短时停放的行为,增大车辆停放周转率,提高车位利用效率,通过价格杠杆均衡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停车。
在新加坡买车先买停车位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这种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少量的机动车为新加坡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誉。在居民小区或是路外、路边停车场购买自备停车位。所有机动车均应有一个基本车位,满足夜间停放需求。对居住区执行严格、规范的配建政策保证基本车位的落实,对营运车辆将基本车位作为领取营运证的必备条件,对不满足停车配建标准的单位制定过渡期,过渡期后保证停车位满足规范要求。
在有条件的停车场,安装先进的停车诱导告示系统,提供空置车位查询、公交转乘、道路使用限制及停车收费信息等动态查询,力求公共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动静态交通的和谐。停车信息发布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向路上行驶车辆发布空余停车位的引导信息,协助其迅速寻找到停车位;二是向路外的出行者发布目的地停车位供求信息,引导其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和路径。
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利用城市用地的边缘区域建设小型机械式停车楼或坡道式停车楼。增加停车容量是解决老城区停车难的最有效手段。
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由来已久,既要限制交通需求,又要增加停车设施供应,单一的措施难以奏效。本文研究了不同区域的停车时间分布规律,确定了停车需求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提出了停车策略,丰富了停车规划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1]关宏志,王鑫,王雪.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7):600-604.
[2]姜灿灿.广州旧居住区停车改造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6,32(11):28-30.
[3]冉江宇,过秀成,陈永茂.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J].城市交通,2009,7(6):59-65.
[4]於昊,杨涛,刘小明等.北京市停车分区与差别化政策研究[J].城市交通,2006,(10):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