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2012-08-15 00:43李继忠韩田浦赵会晓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骨块植骨皮瓣

李继忠 李 林 王 斌 韩田浦 张 晓 赵会晓

河南黄河中心医院骨科 郑州 450003

跟骨骨折是足部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多涉及距下关节。早期处理不当,常遗有跟腓撞击疼痛、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甚至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检查手段和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逐渐被临床医师接受。我院自2004-12—2009-12,对56例58足跟骨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5.4岁。左足24例,右足30例,双足2例。闭合性骨折51例,开放性骨折5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3例,车祸伤12例,其他伤1例。合并胸腰椎骨折12例,四肢长管状骨折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 h~13 d。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摄双侧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水平面和额状面CT扫描,部分病例三维重建。

1.2 骨折分型 按 Sanders分型[1]:Ⅱ型19足,Ⅲ型28足,Ⅳ型11足。

1.3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分急诊和择期2组,急诊组在伤后6~12 h手术,>12 h择期手术,选择伤后7~13 d施术。择期组给予石膏轻度内翻位固定。局部存在较严重的水肿和张力性水泡,加用脱水药物。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硬外麻醉下作外侧延长L形切口,切口纵轴位于外踝后缘与跟腱后1/3~1/2,切口横轴位于外踝尖与足底面1/3~1/2。垂直切开皮肤至骨膜下,从骨膜下向上掀起全层皮瓣,注意切断跟腓韧带使其保留在皮瓣内,保护腓骨长短腱鞘完整。切口向前达跟骰关节。在骰骨和腓骨钻入克氏针,弯曲后牵拉皮瓣,显露术野。掀开骨折皮质,撬动塌陷关节面,整复向前下倾斜、旋转的跟骨后关节,使跟骨后关节面与距骨后关节面恢复平行,进一步整复跟骨中关节面、前关节面。矫正结节块与距突位置关系,恢复Bhler角。克氏针自跟骨后侧向前钻入,稳定距下关节面。复位外侧壁移位骨块,跟骨钛板固定。固定时注意”三极”固定,跟骨板螺钉固定在跟骨前突,跟骨丘部和跟骨结节三个部分。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骨缺损病例17例,取髂骨植骨6例。4例SandersⅣ型骨折,关节面粉碎性,塌陷严重,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放置引流管,全层缝合切口。X线检查骨折愈合后可逐步负重行走。

1.4 术中注意事项 (1)皮肤全层切开,骨膜下锐性切取,保护皮缘。(2)克氏针钻入弯曲后牵拉皮瓣,不使用拉钩。(3)保护骨折块,不可随意摘除游离骨块。(4)复位后克氏针预固定,稳定距下关节面及跟骨形态。(5)跟骨双侧挤压,或外侧壁锤击,复位外侧壁移位骨块,纠正跟骨宽度,注意纠正跟骨外翻。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10个月~5 a随访,平均随访2年4个月。全部病例足外形均正常。2例开放性骨折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3周后愈合。X线片测 Bhler角平均为32°,Gissane角平均为116°,跟骨宽度双侧基本一致。无1例跟骨外翻。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1],从疼痛与功能两方面具体评定,总分100分。优(90~100)22例;良(75~89)30例;中(50~74)5例;差(<50)1例。优良率为89.6%。

3 讨论

跟骨作为足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体的负重、行走、维持足部平衡的功能,负载人体正常活动所产生的压力、张力和扭曲力。距下关节是一个微动关节,是跟骨接受人体负重的界面,有内、外翻活动,是足部稳定的重要结构。跟骨骨折大部分为关节内骨折。主要由于垂直压缩应力引起,导致跟骨高度丧失,宽度增加及距下关节面塌陷,X线表现为Bhler角及Gissane角减小。临床表现为足弓塌陷,跟骨体横径增宽,出现外伤性扁平足,足跟内、外翻畸形。如不能及时正确矫正,畸形愈合后致足部应力不正常分配,对跟距关节乃至整个肢体负重力线都产生影响,引起疼痛,严重影响足部正常功能及步态,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形成。因此,近年来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逐渐被接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在于距下关节的解剖复位,跟骨宽度、高度及B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正常[2]。

3.1 围手术期管理 跟骨主要为松质骨构成,骨折后出血较多。跟骨外侧缺少有弹性的软组织,多数病人伤后短期内即肿胀明显,张力高,多伴有张力性水泡,强行手术,容易出现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因此,皮肤的准备和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较理想的手术时间应在肿胀高峰期前或在肿胀减轻后。伤后即手术治疗可使骨折良好复位,减少术后出血肿胀、切口张力大,愈合困难等并发症。若伤后时间较长,患肢肿胀严重或伴有水疱,则手术时间应延期到伤后7~14 d,同时进行皮肤的准备。我们采取石膏轻度内翻位固定,使跟骨外侧皮肤保持适度的张力,以利切口的缝合,避免切口张力大缝合困难,导致皮缘坏死。局部水肿严重和张力性水泡,加用脱水药物。Buckley等[3]认为手术时间不应超过伤后2周,否则同样易引起术后伤口问题及患肢功能恢复欠佳。我们采取急诊组在伤后一般在伤后6~12 h手术,共19例21足,超过12 h择期手术,共47例47足手术日期选择伤后7~14 d。手术时机宜选择有阳性的"皮肤皱折征"再手术。通过对踝关节作背屈和外翻动作进行“皮肤皱折征”检查,踝关节和后足外侧面上的皮肤可见皮肤皱折。如果有张力性肿胀存在,皮肤不可能有皱折,那么手术应该延迟到皮肤皱折征阳性再进行。

3.2 手术相关技巧 跟骨手术有内侧切口,外侧切口,内外侧联合切口,载距突切口。载距突切口仅适用于单纯载距突骨折的手术,或作为外侧切口的辅助。内外侧联合切口临床并不常用,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临床运用受到一定限制。内侧切口能够很好的显露跟骨的内侧壁。缺点是可能损伤后足内侧面的血管神经束(尤其是支配跟垫的跟支),以及难以显露后关节面。外侧切口,能够很好地显露跟骨的外侧壁和距下后关节面。缺点是手术后腓骨肌腱的不稳定和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很高,有发生切口延迟愈合的危险。跟骨骨折外侧切口不愈合率高,与其解剖因素有关。跟骨外侧切口分为纵轴和横轴两支,连接处为小的弧线,切口两支的拐角点应在足外侧及足底皮瓣交界处,否则向足底皮瓣翻起困难,此两处皮肤存在明显界限。切口部位皮肤软组织血循环较差,术后容易发生交角处及远侧创口的不愈合[4]。因此手术的微创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手术宜采用外侧L型切口,转角处圆钝,足部切口位于足背皮肤和足底皮肤交界处,此切口对皮肤血供影响小[5]。皮肤和皮下组织要全层切开,以锐刀贴骨壁将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应连同骨膜做全层切取掀起皮瓣。在手术时以克氏针钻入骰骨和腓骨远端作牵引拉钩,避免人工牵引用力不均、反复磨擦造成的损伤。术后出血较多,均放置引流,防止血肿形成。切口垂直支近端皮肤血运好,同时也是术后抬高患肢后切口的最低点,因此是引流条放置的最佳位置。

3.3 植骨 跟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跟骨骨折时,跟骨后关节面外侧的移位部分常被压入中央三角。当跟骨后关节面和形态恢复后,在后关节面的前部深面常出现骨质的缺损。Kitaoka认为植骨能加速骨折愈合,增强局部骨折块承重力,允许患者早期下地活动[6]。国内高堂成等[7]、屠重琪[8]对这些骨缺损进行植骨处理。Letorunel等[9]认为不需要植骨,因为骨缺损的部位在正常情况下就是骨质疏松的部位,植骨反而可能妨碍关节面的良好复位,且存在植骨并发症的危险。Longino认为植骨与不植骨疗效的差异无显著性[10]。我们对骨缺损严重的6例病人,采取取髂骨植骨,均为早期病例,后期病例均不植骨。随访发现,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无明显差异,且植骨组2例出现跟骨体横径增宽现象。4例SandersⅣ型骨折,关节面粉碎性,塌陷严重,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我们认为:跟骨为松质骨,血运丰富,具有很强的骨愈合能力。骨缺损部位多在骨质疏松的部位,植入骨块很难和缺损部位形状匹配,致骨块被压入其他骨质疏松的部位,致复位的关节面再移位。因此对大部分骨缺损病例可不植骨,处理的关键在于:(1)复位关节面的克氏针预固定,稳定距下关节面。(2)跟骨双侧挤压或外侧壁锤击,复位外侧壁移位骨块,纠正跟骨宽度。(3)螺钉位置适宜,支撑和稳定作用并重。对于SandersⅣ型骨折,关节面粉碎性,塌陷严重,不能复位关节面,易致关节面再塌陷、复位丢失、螺钉固定不良,我们建议一期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3.4 并发症的防治 手术并发症也是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重要原因。例如:表皮坏死、血肿形成、切口不愈合、感染等。我们2例出现皮缘坏死,均为开放性骨折。我们的体会是,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和皮肤准备,手术相关技巧的熟练运用,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术后拔除引流皮条的时间应根据创口渗血情况而定,术后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时拆线的时间适当延迟等。这些都是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1]Sanders R,Fortin P,Dipasquale T,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Resultsusing aprognostic tomogˉraphy scan classification[J].Clin Orthop,1993,290:87-95.

[2]张旭光,李荣献,徐明宝,等.跟骨骨折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10(11):716-717.

[3]Buckley R,Tough S,Mccormack R,et al.Opreatine compared with nonoperatire treatment of displaued intra-articalar calcaned fractures:A prospectine,rcmdomized,controlled mulltitenter tricol[J].J Bone Joint Surg(Am),2002,84(10):1 733-1 744.

[4]黄洪斌,鲍丰,张根福,等.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3):294-295.

[5]郭峰,管仲,张金喜.可塑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J].浙江临床医学,2006,5(8):473.

[6]Kitaoka HB,Schaap EJ.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 treated non-operatively[J].J Bone and Joint Surg,1994,76A:1531-1 540.

[7]高堂成,张春才,张庆宏,等.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1-45.

[8]屠重琪,饶书城,宋跃明,等.跟骨严重压缩型骨折的外科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3):156-158.

[9]Letournel E.Open treatment of actue calcaneal 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90:60-67.

[10]Longino D,Buckley RE.Bone graft in the of displace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is it helpful[J].J Orthop Trauma,2001,15:280-286.

猜你喜欢
骨块植骨皮瓣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可吸收缝线结合Nice结在长骨干骨折游离骨块中的应用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术中适度撑开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1例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