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莲,常后婵,蔡月优,曹艳冰,钟爱玲
对麻醉复苏室实施科学管理实践探讨1)
刘新莲,常后婵,蔡月优,曹艳冰,钟爱玲
Practic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目的]探讨提高复苏室运作效率的管理方法。[方法]实施复苏室护士长管理制,合理使用复苏室护士人力资源,提高复苏室床位周转率,实施病人围术期管理网络化,统计麻醉复苏室接收病人数、病人在复苏室滞留时间和护士超时工作时数。[结果]2011年复苏室平均每月接收病人数比2010年增长12.56%,2011年复苏室护士超时工作时数比2010年减少33.97%,病人在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缩短了8.31 min。[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复苏室能有效提高麻醉复苏室的运作效率,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麻醉复苏室;管理;效率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可加快手术间的周转。由于受麻醉、外科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的影响,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早期是病人情况多变的高危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可以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麻醉复苏室的设施配置与重症监护室相同,其造价成本高。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缩短接台手术间隔时间、降低手术成本是手术室效率管理的重点环节。我院2010年分析影响麻醉复苏室使用效率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麻醉复苏室使用效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住院病床2 300张,22个洁净手术间,手术室内设有麻醉复苏室1间,内设复苏床位8张,配备麻醉复苏护士13人,医生1人,医疗辅助人员2人。复苏室护士的工作范畴包括接收护理复苏室病人、护送复苏后病人返病房、术后镇痛药物的配制及术后镇痛泵的撤除、胃肠镜检查病人的无痛治疗配合、麻醉收费的核对管理。
1.2 方法
1.2.1 管理方法
1.2.1.1 建立复苏室麻醉科主任、科护士长及护士长管理制度在麻醉科主任统一管理复苏室的基础上,麻醉科行政副主任负责复苏室的具体行政管理,中级及以上职称医生轮流管理复苏室,加强复苏室麻醉医生的劳动纪律和绩效管理。在手术室科护士长管理下增设复苏室护士长管理职位,使复苏室护士长管理制取代原组长管理制,加强护士的管理力度及业务管理,建立并落实复苏室各项管理制度。护士长同时协助麻醉行政副主任管理复苏室轮岗麻醉医生,使复苏室的医生、护士管理与绩效挂钩,有效杜绝麻醉医生离岗、护士外出送病人时间长的现象。
1.2.1.2 合理使用复苏室护士人力资源 抢救病床与护士比例达1∶2[3]。我院全身麻醉病人入复苏室均带有气管插管,而且小儿及老年、大手术危重病人多,复苏室开放时间延长,护士工作范围扩大,于是2011年复苏室增加专职护士4人,机动护士1人,3人负责复苏室以外的镇痛工作;文员2人,负责麻醉药物的发放管理及麻醉收费工作。辅助工人1人,负责麻醉科物品供应及保洁工作。复苏室由护士长负责护士排班,实行弹性排班方式,根据病人入室时间分布特点[4],安排9个不同班次,保证病人入室高峰期(10:00~16:00)有8人或9人在岗,确保病人复苏的安全及护理质量,并及时转运复苏后病人。
1.2.1.3 提高复苏室床位周转率 我院复苏室原设6张相对独立的麻醉复苏单元,配有麻醉及监测设备(呼吸机、气管插管用具、心电监护仪、肌松监测仪、麻醉气体、有创监护仪),随着手术量及全身麻醉病人的增加,6张床位已远远不能满足手术麻醉需要。在现有条件下,增设4张床位,配置除麻醉呼吸机外的其他麻醉监测设备,用于接纳不需呼吸机的其他复苏病人。开通专用手术电梯,专人控制,延长其工作时间,病人转运高峰时段增加运输中心工人人数,促进病人快速转运,从而加快手术间床位周转,提高手术效率。
1.2.1.4 病人围术期管理网络化 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享有查看全院各病区病人权限,在确定自己负责的麻醉病人时及时通过医院内网络了解病人病情、病史、各项临床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检查结果等术前准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全面评估麻醉风险,对于有麻醉禁忌的病人严格按规定暂停手术,降低麻醉风险。术后低体温可引起血管收缩、低灌注状态和代谢性酸中毒,损害血小板功能,降低药物代谢,对病人苏醒不利[5]。加强手术中及术后复苏病人体温护理,防止病人低体温延长复苏时间。病人复苏期间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效预防麻醉后并发症,确保术后病人安全。
1.2.1.5 提高复苏室麻醉医生的专业水平 复苏室效率的提高不仅来源于流程的优化,也来源于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病人入复苏室以呼吸、循环不稳及带气管导管者治疗时间长,故强调术中及苏醒期的麻醉处理,复苏室病人生命体征情况是衡量麻醉医生水平的指标之一[6]。复苏室护士定期把复苏室病人情况反馈给麻醉医生,以促进麻醉医生重视病人术后复苏,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1.2.2 评价指标 ①工作量:手术例数和麻醉复苏室接收病人例数;②病人复苏室滞留时间;③护士超时工作时数。
2.1 复苏室工作量 从2010年的11 549例增加到2011年的13 000例,增加了12.56%。
2.2 复苏室护士超时工作时数 从2010年的2 037 h减少到2011年的1 345 h,减少了33.97%。
2.3 病人在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 从2010年的76.99 min减少到2011年的68.68 min,缩短了8.31 min。
3.1 麻醉复苏室管理模式与运作效率 麻醉复苏室是个新生的工作场所,国内外各医院PACU的管理模式也不相同。香港医院将PACU归为手术室管理,病人由手术麻醉医生负责跟踪治疗,该模式有利于缩短病人复苏时间,加快复苏室病人周转。而我院PACU归麻醉科管理,2010年管理模式为麻醉科主任负责,人员由麻醉科医生每天定时轮流负责复苏室所有病人的诊疗工作,配备专职复苏室护士,实施手术室科护士长-组长负责的二级管理制,常出现麻醉医生离岗,复苏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缺乏护士长管理,护士的管理力度不够,工作欠主动,护士外出送病人时间长,导致复苏室病人治疗护理不到位而影响病人复苏效率。
3.2 麻醉复苏室人员配置与运作效率 麻醉复苏室护士的工作范畴因医院而异,有的医院护士只负责PACU病人护理。而我院自2002年成立PACU以来,复苏室护士由有手术室工作经历、身体欠佳的病房护士以及手术室孕期和哺乳期护士组成。6张床位配置专职人员4人,机动轮科护士2人,2010年固定专职人员8人,复苏室护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复苏室护士配置标准:病床与护士之比为2∶1~3∶1,高危病人1∶1[7],虽已达标,但随着手术量的逐年增加,手术室全天候开放,全身麻醉病人不断递增,复苏室开放时间延长,复苏室工作量不断增加,复苏室护士工作范围扩大,导致复苏室专职护士人力不足影响复苏病人的有效复苏及转运。因此,建议PACU护理人员的编制应该按复苏室工作量来计算,而不是按复苏室床位的数量配备。另外,护士的年龄结构应有层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身体及专业素质,PACU并非老弱病残护士的聚集所。
3.3 合理配置复苏室床位设施 我院2002年设立洁净手术间21间,当时未达到满负荷使用,复苏室按复苏床位与手术台比例为1∶3.5,设置6张床位,能满足术后病人复苏需要。随着医院结构优化与发展扩大,手术室全天候开放,复苏室6张床位已不能满足手术后病人需要,病人常因复苏室床位不够而无法及时转出手术间复苏,从而影响接台手术的进行,严重影响手术效率,因此建议PACU床位设置应按手术量决定,床位数与手术台比例为1∶(1.5~2.0)[8]而配置。
3.4 麻醉医生专业水平与病人麻醉前的评估影响复苏室运作效率 麻醉后病人清醒的快慢与麻醉药物残余作用相关,除病人个体差异外,与麻醉医生的麻醉技术水平呈正相关。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医院重视效益管理,缩短病人住院时间,病人入院等待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麻醉医生无法完成术前访视;又因为手术病人没有及时完成术前检查或手术医生没有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导致麻醉医生不能准确评估病人的麻醉风险。对于合并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易致术中麻醉和生命体征不平稳,增加了术后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导致麻醉后病人的复苏时间延长。利用医院网络平台有助于病人麻醉前的评估,同时建议麻醉医生负责跟踪病人复苏治疗,并把病人的复苏情况反馈给麻醉医生,将病人复苏时间与麻醉医生绩效挂钩,以促进麻醉医生提高专业水平。
[1]陈江辉,郭曲练.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81-82.
[2]Rendden RJ,Jeske AH.Mangement of the postoperative anesthetic period[J].Dent Clin North Am,1999,43(2):321-339.
[3]邓曼丽.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浅析[J].护理研究,2008,22(4C):1100.
[4]戴红霞,张石红,高超,等.麻醉复苏室护士的设置使用与恢复室运作管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881.
[5]周俐伶,唐延先.麻醉复苏室病人管理问题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16):1837.
[6]张宁,孙静,黄雄庆.麻醉后恢复室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27.
[7]蒋建渝.临床麻醉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8]喻亿红,唐春炫.麻醉复苏室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7,22(12):11.
Liu Xinlian,Chang Houchan,Cai Yueyou,etal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10080 China)
R197.323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2.038
1009-6493(2012)11B-3041-03
1)为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9B060700059。
刘新莲,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常后婵、蔡月优、曹艳冰、钟爱玲单位: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2012-04-17;
2012-10-20)
(本文编辑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