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英语教学法的历史转变及促进因素

2012-08-15 00:47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交际教学法

陈 静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学科部,郑州, 450064)

我国英语教学法的历史转变及促进因素

陈 静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学科部,郑州, 450064)

目的:为了探讨英语教学法在中国的几次大的转变及转变的动力。方法:该文通过文献法进行研究。结果: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英语教学法从语法翻译法转向听说法,继而是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最终转入后方法时代。结论:英语教学法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没有哪一种恒定的教学方法能解决教学中所有的问题,教师应该用发展眼光看待英语教学法及研究。

英语教学法;转变;促进因素

我国外语教学法在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从重读写转向重听说,从重听说转向交流技能的培养,而目前学者们还在探索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教学方法。社会发展是教学法转变的根本动力,教育思想的变化、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也对英语教学法转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 英语教学法的应用背景及其转变

英语教学法大都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并且每种英语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文所提到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只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重心的转移和改变,不是指某种教学方法的消失或者完全摒弃,相反,有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

1.1 语法翻译法转向听说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流传时间最长的一派,它是欧洲人教授古典语言(古拉丁文和古希腊文)的传统方法,产生于中世纪。这种教学方法重视阅读,当初人们学习古典语言不是为了交流,而是用来读懂这种文字写成的各种经文、学术著作等[1]。中国外语教学伊始,语法翻译法就被引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这种教学法注重语言的逻辑性、词汇的准确性和语法的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即使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依然是英语阅读课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语法翻译法对语言听和说两项非常重要的语言技能却没有涉及。在国外,行为主义理论盛行,录音机等机器工具的产生为听说训练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国内,1993年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就明确地规定了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因此,以形式训练为理论依据的听说法在美国产生不久就被引入中国的外语教学领域。

1.2 听说法转向交际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上世纪初发端于美国,其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斯金纳(B.F.Skinner),行为主义提出了著名的刺激—反射行为公式:刺激—反应—强化。这种模式后来被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即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2]。听说法为二战期间美国短时间内培养大量的外语人才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听说法强调学习英语,不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都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利用心理学上的这种刺激反应理论,强化操练,最终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达到脱口而出,从而学会语言。同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强化(Reinforce)”,对学生学习的成功进行鼓舞,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反馈。

听说法的主要长处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初级的外语口语能力,它能“立竿见影”,对于那些没有英语基础又要急需使用的学习者来说比较实用。国内外语教学受其影响,编写了相关教材,并把口语和听力考试纳入外语考试体系。由于听说法注重听说领先,忽略语言的语法结构知识讲授,中国的学习者在课堂上操练之后,课后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和场合,结果是用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阶段之后,发现自己的英语无法有真正的提高,而课堂上的言语操练与实际生活又远远脱节,于是这种教学法又贬声四起,取而代之的是来自欧洲共同体的另一种教学法,即交际法[3]。

1.3 从交际法转向任务型教学法 交际法顾名思义,重在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使学习者能使用所学语言并在该国家进行真正的交际。提出“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但在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写作能力和文法意识方面则现出明显的弱点。

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交际法的新的发展形态。其理论依据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Karshen(1981)指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acquisition),而不是“学习”(learning)。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学语言;而习得则是通过交际无意识地使用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因此他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外语课堂教学中应具有“交互性”即任务(task)。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开始盛行,该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具体任务,还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该种教学方法受到广泛的关注也归因于其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1.4 后方法时代 现阶段,中国的英语教学法进入了反思发展阶段,一方面我们不再盲目的完全照搬国外某种教学方法,同时在自主创新和本土化研究方面有较突出的表现。例如: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模式,提出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能解决课堂教学的所有问题,进而提出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甚至有的学者试图在探讨英语教学法综合应用的模式。更有学者提出了完全本土化的“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等。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中国的英语教学方法研究已经进入了反思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可行性及本身的科学性,不仅引进,还改造,同时也要自主创新。

2 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法转变的因素

2.1 教育思想的变化 中国最初是从日本辗转引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瑞士教育家佩斯泰洛奇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和理论。随着班级授课制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人们对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时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体现在英语教学法中最明显的就是听说法,重视严格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现代教学的基本精神是重视学生身体、认识和情感全面而和谐发展,因此仅仅重视教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客观要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

2.2 英语语言价值的变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盛行之时,学习外语主要是翻译国外的资料,以便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这时期的英语学习忽视了语言的交流价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受到欢迎。英语教学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久,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人们开始意识到向国外学习不仅需要文字资料,语言交流也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听说能力的发展,体现在教学法方面就出现了听说法,交际法等以提高听说能力为重心的教学方法。当代社会,社会对英语的使用价值不再是仅能说或者写,而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全面发展,单一发展一种英语技能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万能的,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英语教学法。

英语语言价值的转变要求英语教学法的变化,而英语语言价值的变化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发展是促使英语教学法转变的根本动力。

2.3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教育理论和心理理论从来都是互为前提和存在基础的,纵观教育历史,每次新的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必将带来一轮新的教育学理论的变革,每一次大的教学改革的都是以有关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英语教学法的发展变化亦是如此。如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强化理论,这种理论后来被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即听说法[4]。又如:起源于心理学家奥苏贝儿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发现教学法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的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人性,其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控制者”变为“促进者”,这促使了如:非指导性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产生。

每一种心理学理论产生催生的是一个时代教学法变革,并且这种教学法的变革都会在教学法的发展历程上留下最耀眼的痕迹。因此,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是英语教学法向前发展的最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2.4 我国学者对英语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 在英语教学法发展历史上,不难看到,从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到交际法、任务教学法等无一不是舶来品,但是近年来,有相当一批学者进行了英语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比如: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包天仁教授所创造的“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实践证明,“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适合中国国情、学情,教学效果良好[5]。教学法本土化研究让我们看到了英语教学法今后发展的方向,也让我们意识到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的并且“适合”的英语教学方法。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将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总之,自从我国把英语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以来,对英语教学法的探讨从此就没有停止过。在此期间,也不乏有很多很适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但是时代永远在是前进的,当后一种教学法克服了前一种教学法的弱点时,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至,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也会随之永久进行下去。所以,从根本上说,真正推动英语教学法转变还是时代不断的进步。

[1]王铭玉,贾梁豫,杨仕章,等.新编外语教学论[M].第1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50-51.

[2]朱 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第1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46-48.

[3]郭晓静.中国英语教学法:从舶来品走向理性选择[J].教育探索,2007,总194(08):57 -58.

[4]张 帆.二十年风雨见彩虹—记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93(09):9-13.

Historical Change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nd Its Stimulus in China

CHEN Jing
(Zhengzhou Shuqing Medical College,Henan,Zhengzhou,450064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ort out the changes and the stimulu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English teaching.The writer adopt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English teaching method changes several times.There are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the Audio-lingual method,Communicative Approach,Task 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post-methods Era.After reading this paper,readers may realize that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meet the need of the society.There is no teaching method can solve all problems.Teachers should adapt developmental pattern to treat English teaching study.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changes;stimulus

G 633.41

A [

1008-9276(2012)01-0082-04

2011-11-10

陈 静(1983-),女,河南省安阳市人,硕士,助教,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责任编校:蔡秀连]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交际教学法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