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研究

2012-08-15 00:49刘雪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刘雪梅,周 飞,周 奎

(1.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2.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潮州 521000;3.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34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研究

1刘雪梅,2周 飞,3周 奎

(1.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2.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潮州 521000;3.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341)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危机的发生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本人从心理危机的概念、表现、发生原因、处理措施等角度进行总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危机

心理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它渗透到其他各项素质之中,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承受着更重大、更深远的现实责任与历史使命,因而高校大学生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时,首先要努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然而,现实中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近年调查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1,2]。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应充分认清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表现形式,认真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积极地采取干预与治疗措施以防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概念及表现

目前对心理危机的定义也很多样,尚无统一清晰的界定[3]。比较权威的是Caplan.G的理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4]。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压力、环境改变或出现重大问题或变化难以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当心理危机发生时,大学生个体往往会表现为情绪上的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愧等。在认知方面,当出现心理危机时,大学生身心沉浸于悲痛之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在行为方面,当出现心理危机时,大学生往往不能专心学习,常拒绝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或者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甚至发生对自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在身体方面,出现心理危机时,大学生身体常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现象[8]。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出现的原因

1.对高校适应性差

对高校适应性是指学生通过积极的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5]。最近,吴俊华和张宏如、李伟明的研究均表明[6,7]大学生对高校的适应性状况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等不理想,另外,还发现在高校新生中男生的适应性状况较女生差。

2.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由于未能尽快完成从角色的转变,对高校学习、生活和角色等的适应性较差,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这些学生中,有些是高中时代班上学习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反而失去学习优势,这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高校的学费、生活费对一些来自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大学生来说,也是较大的生活压力,他们需要勤工俭学、申请助学贷款、兼职等方式来减轻经济压力,这类学生由于经济原因而心理压力过大,往往比较自卑和焦虑,抑郁和自我封闭,他们不愿意积极参加高校的集体活动。而也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了高校之后不能独立生活,也很难融入高校的集体生活中,表现出较大的生活压力。近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乃至研究生的不断扩招,每年都要超过600万人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及时就业,加之全球经济危机的硝烟还未散去,这些客观现实使得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资料显示,我国高校1996年至200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待业人数越来越多,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这些压力不得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态和情感。另外,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失败甚至是委屈,有些可能是性别、地域性的歧视,往往这些不公正的待遇会使大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心情沮丧。

3.自我控制能力差

在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院校中学生问题也日益增加,如大学生群体中屡屡出现的无故逃课、沉迷网络、违反学校规定等已引起社会关注的现象。虽然其中原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是青年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而导致的。当大学生自身表现为上述不良现象时,常会受到家长、老师或同学的批评教育,同时大学生自身也会觉得不应该,常常会一面陷入不断地自责,而一面又不能自拔的局面,不能自我妥善处理,而表现为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控的心理危机特征。因此,自控能力是各种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面对目前大学生普遍自控能力不足的情况,高校除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大学知识储备、身体发展、个性养成、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自控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4.情感困惑

大学生是一群生理上成熟,心理上未成型的个体,他们在处理情感问题上,特别是恋爱关系时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甚至是随意放纵。大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爱情价值观,普遍缺乏对感情的理智驾驭能力,而对恋爱对象又表现出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另外,很多大学生对于恋爱没有清楚的概念,表现为对恋爱问题上的过于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往往只注重外表,在恋爱过程中,又只注重一时享乐,而轻责任。这些问题都铸成了大学生的恋爱的不稳定性,恋爱的成功率极低。有些大学生在失恋时往往出现过重的心理危机,甚至是因为失恋而自杀,或伤害恋爱对象。

5.人际交往原因

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也曾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9]。大学生作为一个心理尚未成型的群体,他们渴望进入高校后能开辟新天地,渴望同学、老师的友谊,但是大学生在新的人际关系中往往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常常急切地希望与他人交往,但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在人群中常感到紧张、局促甚至是恐慌。这些不良情绪影响人际交往,阻碍了同学、朋友的友谊。所以,他们常常产生深深的挫折感,变得少言寡语、敏感、偏执,甚至对人有敌意。这些心理危机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可能转化为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一生的发展和生活。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措施

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高校应积极地采取干预与治疗措施以防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水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有以下几个可行性措施。

1.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高校首先应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安全、友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竞争平台。因为,大学生无论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职业能力,还是其他方面常常面临竞争,良好的竞争环境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所以,高校在利用竞争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必须保证竞争平台的客观、公正、和谐、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教育专业课程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群体,也容易接受各种教育。高校必须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有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教辅人员、外聘教师都应该对其足够重视,承担相应责任。

2.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系统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设计、控制、选择和方法对大学生各种心理现象进行诊断和甄别,做到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矫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都已有认识,这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科学依据。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依靠大学生自身主动正视现实、适应现实,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检查,主动向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或社会相关机构反映问题或求助。高校通过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网络,由大学生的朋友、同学或老师将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介绍到心理辅导中心或社会相关机构。学校也可通过心理测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做到对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进行及时预警,定期分析,重点跟踪,重点帮助。学校也可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通过心理委员及时发现并上报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不单单是高校一方面的事,他需要依靠学生、老师、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建立一个覆盖性广泛的“心理安全网络”,从而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服务。

3.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高校需培养出一直能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他们应该受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有危机管理意识,能开展心理危机调查与评估、制定并实施危机处理方案。 这支队伍要懂得危机干预必须的适当的方式、手段和语言,适当帮助当事人发现事实的真相,正视现实,走出困境,必须避免怂恿、批评、指责当事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也要能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评估和监督的能力,要教会学会自我调节。高校也可以引进心理咨询,使心理危机干预更专业化,促进学生更有效的排除心理障碍,使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4.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后处理

大学生在经历心理危机后,一般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并不是危机解决了或危机的诱因解除了,心理功能就能恢复正常。心理危机的后果有时不太明显,但是影响深远。高校要对有心理危机经历的大学生进行定期回访,特别关注,同时要对危机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危机教育,使他们掌握心理危机的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危机的应对能力。

[1] 姚斌,汪勇,王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2).

[2] 李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3).

[3] 王永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9).

[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6] 吴俊华.贵州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现状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

[7] 张宏如,李伟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2).

[8] 陈香,贾巨才.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5,(6).

[9] 王瑞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相关因素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3).

G444

A

1008-7427(2012)02-0045-02

2011-12-29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