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适应性问题探析

2012-08-15 00:55王鑫宏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河南

王鑫宏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6)

河南省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适应性问题探析

王鑫宏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6)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当前河南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因素。因此,河南省应采取促进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较快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更加合理、集中力量建设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导产业群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密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机制以及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建立合作机制等措施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原经济区;适应性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准确把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富民强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交汇点,是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保障。但目前河南高等教育现状从一定程度上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笔者拟针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适应性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高等教育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造和开发新的科技成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文化繁荣。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后发型地区实现赶超,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提供支撑[1](P9)。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省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河南高等教育要具备与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规模、区域布局、学科专业设置,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互动机制以及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良好合作机制,只有符合以上要求,河南省高等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二、河南高等教育现状

当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跨入到大众化阶段。但是河南省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和其他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极大地限制了其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一)高等院校层次较低

河南高校总量与全国各省相比并不弱,但从院校的层次上来说整体较低。一是本科院校少,专科院校多。截至到2011年5月,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共108所,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第四,仅次于江苏、山东、广东三省。其中本科高校(包括民办高校)为38所,本科院校数在全国排名第8;但河南省本科院校占高等院校数量比重为35.12%,这一比例在全国仅排名第16位。二是国家重点支持院校少。当前河南省“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和教育部直属院校数量分别是0、1、0,河南仅有郑州大学是“211工程”高校。

(二)高等教育相对规模较小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据统计,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36.88万人,同时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继续扩大,校均规模达13 181人[2]。虽然河南省教育绝对规模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一,但是如果按每万人拥有的在校大学生数的相对规模来说,河南则处于中部六省的下游,2009年河南省每万人口拥有的在校大学生数仅为137.33人,落后于湖北(204.55人/万)、江西(178.93人/万)、山西(167.00人/万)、湖南(147.36人/万人四省,仅略高于安徽省(129.23人/万)。

(三)培养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

当前河南省高等院校虽然培养人才的总量较多,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还较少。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36.88万人,其中专科在校生75.27万人、本科在校生为61.61万人,本专科在校生总量在中部6省位居第一。但同年河南在学研究生仅26 431人,落后于湖北(9.10万人)、湖南(5.18万人)、安徽(34 603人)。2009年河南省研究生招生总量为9 918人,而湖北研究生招生总量则为3.5万人,河南研究生招生总量不及湖北的四分之一。

(四)高职称专任教师数量较少

当前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也有了一定的规模,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总量为10.3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为7.15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有18 25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有5 320人[2]。河南省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7.44%,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全国平均10.42%的水平。

(五)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较低

河南省高等教育始终存在着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较低的问题。以2006年为例,河南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28,低于全国2.59的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处于最后。在河南省教育总经费中,高等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为20.92,同样低于中部其他省份。河南省高等教育明显投入不足,这必将影响到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河南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适应的因素

(一)发展规模

河南省高等教育现状充分说明了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总体是比较滞后的。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区域的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不仅远远落后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些国家优化开发区内的高等教育规模,甚至也难以和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关中——天水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内的高等教育相比。如长江中游地区仅武汉就拥有普通院校61所,其中本科院校27所,2所“985工程”高校,7所“211工程”高校,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成渝地区仅成都就拥有普通高等院校50所,其中本科院校15所,2所“985工程”高校,5所“211工程”高校,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尤其是优质资源的短缺对于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地位来说是极不匹配的。

(二)区域布局

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与中原经济区空间开发布局是不适应的。中原经济区的空间开发布局是构建“一极两圈三层”的一体化城市群,即以郑州为中心,以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半小时经济圈”城市为紧密层,以“一小时交通圈”城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同时提升洛阳区域副中心的地位。在这一布局中,强化郑州、洛阳、开封的重要支撑作用,发挥商丘、三门峡等城市的支撑作用,形成沿陇海的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发挥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驻马店、信阳等城市的支撑作用,形成沿京广的发展轴;发挥濮阳、周口、南阳、焦作、济源等连接周边的重要作用,依托出省通道,拓展对外联系[3]。在这一空间开发布局中,居于区域副中心的洛阳高等教育资源略显不足。目前洛阳仅有3所本科院校、2所专科院校;陇海发展轴两端的三门峡和商丘,前者仅1所专科院校,后者虽有6所院校,但由1所公办院校、2所刚升本的民办院校和3所专科院校组成,整体实力略显不足;沿京广通道的鹤壁、漯河均只有2所专科院校;而连接周边各省的城市中,濮阳、济源均只有1所专科院校。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不足必将对中原经济区的空间开发布局产生不良影响。

(三)学科设置

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对于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学科重复设置。在河南普通高等院校中,中文、历史、政治、法律等传统专业设置过多,每年招生规模远远超过了社会需求。二是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专业设置较少。如中原经济区是我国粮食重点产地,但与农业相关的学科设置较少;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发展壮大的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在河南省高等院校中同样设置较少。三是重点学科少。到目前为止,河南省高等学校仅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四)服务经济社会机制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大支撑体系大多和高等教育息息相关。如高等教育提供科研成果,直接为现代产业体系贡献智力支撑。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增强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教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和谐,这样才能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和谐社会体系。同时高等教育还通过高层次的文化传承功能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建设,构建中原经济区文化支撑体系。但当前,河南省普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力度明显不足。如河南高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较低,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难有大的作为;河南省高等教育落后,不仅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也难以吸引国际尖端的科技产业落户河南;河南省高等教育在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方面还相对欠缺。

(五)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

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出对外联系通道建设,促进与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密切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统筹、均衡与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解决教育资源紧张、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性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但当前,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合作机制仍停留在设想阶段,没有实质措施,这也是河南省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适应的因素之一。

四、河南高等教育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对策

河南需要集中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加大投资,力争把河南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省,促进河南省高等教育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

(一)积极促进河南高等教育实现规模增长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河南高等教育必须立足省情、实事求是,找到符合实际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实现规模增长。首先,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快速增长。一方面河南可以采取升格、剥离、借势、引进等途径实现本科院校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实现河南高职教育由量的发展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其次,积极建设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河南省高等教育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突破,需要加大力度支持郑州大学冲击“985”工程大学并力争成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河南大学冲击“211”工程大学,使两所高校在中原经济区中高等教育之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与此同时,河南还应建设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大学。一方面河南省应继续加强与国家部委共建省内大学,同时对省内一些老牌大学实行“重点突击”的策略,重点建设一些强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等,使这些院校成为特色突出的高等院校,并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大学。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

河南省高等教育在区域布局上应该积极适应中原经济区“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目前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的洛阳、陇海发展轴两端的三门峡和商丘、沿京广通道的鹤壁和漯河、连接周边各省的濮阳和济源都需要实现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洛阳应在当前基础上继续增加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数量,商丘应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所省内知名大学,三门峡、鹤壁、漯河、濮阳、济源则应实现本科院校零的突破或增加高职院校的数量,以适应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区域布局中的地位。而要实现以上目标,河南应该一方面鼓励地级中心城市办大学,调动所有地级中心城市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鼓励一些公办院校在本地或者到异地组建二级学院,如洛阳的三所本科院校都具备组建二级学院的资质,而济源与黄河科技学院共建黄河科技学院济源校区也为其他城市和高校提供了借鉴。

(三)积极设置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

河南高等教育必须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调整高等院校学科专业,集中力量设置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导产业群直接相关的学科专业。一要优先扶持和重点发展符合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如根据中原经济区的需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食品、服装纺织等支柱型产业的学科专业和城市规划、金融、会计、期货等急需的学科专业。二要着眼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加快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学科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端人才。三要着眼于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定位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加大农业、园林、畜牧、食品加工等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四要加大河南省高等教育专业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压缩传统学科规模,使其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对于重复设置的专业通过撤并和改造进行专业方向调整。

(四)积极构建高等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制

河南省高等教育需要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机制,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构建高等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河南省高等教育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因此河南省高校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把增强创新意识作为关键环节,提高其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二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研成果。一方面,河南省高校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发展规律,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河南省高校要建立与产业界的经常性接触与对话体制,加强校企合作,多出科研成果,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积极构建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良好合作机制

河南省高等教育应建立起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合作机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第一,河南省主导成立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协调指导机构,在高等教育与区域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二,积极创新高等教育区域合作模式。河南省高等教育可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构建由政府提供决策、规划、资金等,高校从事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企业提供资金、场所的合作模式。政府、高校、企业三者在不同维度上发挥自身主体价值和作用。第三,建设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有效载体。河南省高等教育要根据自身和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特点,设立教育制度设计、机制创新、专业课程设置、学历学分互认和师生交流等专门项目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实施载体,实现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第四,丰富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内容。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可以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研合作等方式,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硬件共享、交流合作、联合申报课题、联合攻关、联办学术会议等方面积极展开合作,以此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总之,河南省高等教育在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河南省高等教育只有解决了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适应的问题,才能发挥其关键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崛起贡献力量。

[1]孙立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2).

[2]2009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名单[EB/OL].http://www.haedu.gov.cn/2010/10/30/1288408936968.html.

[3]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EB/OL].http://www.huaxia.com/ytsc/hnsy/jczt/jdzyjjq/08/2561044.html.

Study on the Adaptability of Hena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Zone of Central Plains

WANG Xin-h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Huang He Science&Technology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6,China)

The economic zone of central plains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area in major function national.On current there are some non-adaptive factors between Hena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ic zone of central plains.Therefore,Henan province should take such measur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zone of central plains as to promote Henan higher education scale faster development,lay out of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 more reasonable,concentration power to building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related to the leading industrial group on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zone of central plains,close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mechanism of economic social and higher education of Henan province with its surrounding regions higher education construc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Henan province,Higher education,Economic zone of central plains,Adaptability

G649.21

A

1008—4444(2012)02—0161—04

2011-12-27

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适应性问题研究》(2011B432)阶段性成果

王鑫宏(1978—),男,河北吴桥人,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河南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