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研修共同体模式探索

2012-08-15 00:47张立才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研修共同体校长

张立才

(鸡西市教育学院, 黑龙江 鸡西158100)

目前,校长培训存在着“校长培训模式滞后于校长专业发展需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培训部门和机构对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从“八五”到“十二五”,校长培训已有二十几年的历程,校长培训由基础性、专题性的补偿式培训发展到研究性培训。研究性培训关注校长的个性发展,把促进校长个性化发展作为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校长个性发展主要包括知识理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行为的修正、问题的诊断等几个方面。以往大规模的专家讲座、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式的培训,虽然开阔了校长视野,丰富了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理念、新策略,但一直困扰校长的管理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特别是新课程推进和有效教学实施,对学校管理实践提出新的挑战,加大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管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基于学校管理实践。因此,在理性思考基础上,我们对现有的校长培训模式进行大胆变革,研究和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长研修模式——中小学校长研修共同体,借助校长的集体智慧,依托学校管理实践,丰富学校管理策略,促进校长个性发展。

一、校长研修共同体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校长研修共同体是以校长和干训教师为主,还包括学者、教育专家、教师以及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社会团体;校长研修共同体成员之间、研修人员与校长之间是平等的、相互支撑、相互伴随的关系;研修理念是“研修引领管理实践,伴随促进学校发展”;研修目标是“实现校长自身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在这个团体内部,大家拥有共同的目的、期望和志趣,彼此互相依赖,平等对待,最大限度地共享利益,实现共同成长。

校长研修共同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构成的开放性。它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人员从专家学者、校长到教师,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实现同一目标而组成。

二是成员的协同性。成员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共同体中,体现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个人与团队、个人之间是和谐统一的。

三是资源的共享性。共同体成员在研修探索中,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和管理经验,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四是研修的有序性。共同体从活动主题确立、活动形式选择、活动过程管理、活动效果评价等都有预设方案。

五是目标的同一性。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通过学习、研究、讨论和交流同一主题内容,促进个体和群体共同发展。

六是行动的研究性。参训校长与干训教师一起成为培训主题的直接实施者、直接研究者,重点是现场诊断、案例分析,以科学管理为导向,以管理问题解决为宗旨。

七是组织的民主性。它不是行政命令下的强制性学习和研修,而是为了解决学校管理中具体问题而自主组成的团队,体现了民主性,形成了外松内紧的平等民主氛围。

二、校长研修共同体的研修实践与成果

1.研修实践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选送300余名骨干校长到国家校长培训中心参加高级研修、聘请专家进行全员专题培训基础上,重点依托不同的校长研修共同体,围绕学校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实践研修,解决了课程改革、有效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德育管理、学校文化建设、教学管理、中小衔接等诸多管理问题。从2006年至今,全市共组建了九个校长研修共同体,包括异地挂职校长研修共同体、城镇小学教学校长研修共同体、农村中学校长研修共同体、虎林城乡捆绑校长研修共同体、中小学安全校长研修共同体、中小学对口衔接学校校长研修共同体、城镇中学教学校长研修共同体、密山小学校长研修共同体、鸡东城镇小学校长研修共同体。为保证研修效果,干训部对每个校长研修团队从组建到研修活动开展都进行周密设计,有效实施组织管理,始终遵循着“前期调研——问题剖析——主题确立——组建要素分析——研修方案制定(目标、内容、方式等)——任务分解——活动开展——效果反馈”的程序。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推敲论证,力求严谨科学。

如研修主题确立,一方面,紧紧围绕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确立,如2010年师德师风建设年、2011年师能素质提高年(即有效教学推进年)、2012年教师专业发展年;另一方面,围绕校长专业发展来确立主题,如校长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的专业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学校管理中的小现象、真问题等主题。这两方面保证了研修主题的前瞻性、适切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和发展性,

再如研修方式的选择。根据每个校长研修团队组成的成分、工作特点和研修主题,灵活选择研修活动方式。异地挂职共同体采用的是名校长带徒弟方式,小学教学校长共同体采用案例解剖式培训,农村中学校长共同体采用互访交流式,全市安全校长共同体采用个性菜单式,虎林城乡捆绑共同体采用送教下乡式,中小学对口衔接学校研修共同体采用取经体验式,密山城镇小学校长共同体采取现场诊断式等。除此之外,我们要求共同体内每位校长都要结合岗位实际进行专题研修、自学读书、网络研修(UC在线、QQ群、校长博客、校长论坛)等。采用多元研修方式,是为了关注校长实际需求和能力提升,最大化提高研修效益。

研修方式的转变要求重新审视培训者、受训者在研修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首先,干训部门应该成为促进校长素质和个性发展的研究中心,干训工作也应该由“经院”式的培训,走上研究性培训,使校长在培训中不再是对理论观点的记忆,而是对学校和校长发展的反思和实践,把对校长的培训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干训教师要转变在校长培训中的角色。要在校长共同体实践研修中,努力成为学校发展困惑的诊断者、学校管理研究者、专业发展引领者、特色经验推介者、研修活动组织者、跟踪问效评价者。这种研修活动是没有终止的,一个问题解决,还会有新问题产生。因此,干训教师不但要担负起对每一个研修问题解决后的效果跟踪考核的责任,还要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把培养工作深入下去。最后,校长在研修共同体中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每位校长既是受训者又是培训者,同时也是培训资源建构者和共享者。校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进行分析、研讨、献计献策,不断完善问题解决的方案和策略。干训教师发挥组织、协调、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并参与到每个校长研修共同体之中,和校长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研究问题,共享经验,实现干训教师与校长之间的伴随共生。

2.研修成果

虎林城乡捆绑校长研修共同体。共同体由14对28所城乡对口中小学校组成,城乡教育共同体首先从校级领导抓起,不断扩展到中层领导和教师。城乡校长结成共同体后在管理、教研、科研以及各项活动中相互借鉴、相互切磋、以强带弱。实现了“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真正利益共享,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异地挂职校长研修共同体。2005年6-7月,我们选派一名干训教师和六名中小学骨干校长与上海北郊学校校长结成了异地挂职校长研修共同体。我们把这个研修共同体研修目标定位在: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创新实践,带动辐射。共同体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研修主题,进行任务驱动式研修,如把学校文化分解为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德育文化等不同阶段研修主题,结合自身岗位实践进行有效研修。从整体上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对全市中小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每位共同体成员都经历了一次从主题确立、实践研修、经验积累、成果展示到研修反思的完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城镇小学教学校长研修共同体。共同体由市直属和六区的城镇21所小学教学校长组成,共同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管理问题。研修目标定位在:紧密结合校长工作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以校长教学管理经验为资源,以解决学校教学管理问题为重点,寻求我市小学教学管理科学方法,逐步形成有价值可操作的教学管理模式。铁路小学探索的“互动式”集体备课模式、跃进小学探索的“互融共长课堂教学模式”等,都是围绕教学管理实践中的小现象和真问题确立的研修主题,这些研修成果完善和丰富了我市小学教学管理经验,对提升教学校长教学管理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农村中学校长研修共同体。共同体由市六区和三县(市)的15所农村中学校长组成。研修目标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校长管理水平。经过两年实践研修,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鸡西市十六中学、鸡东东海中学、虎林迎春中学、密山兴凯湖乡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每年都在不断攀升,这些学校逐渐发展为我市农村课程改革窗口学校。研修共同体学校之间的互访交流,使农村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引发了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对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研修反思

1.经验

教育在不断发展,中小学校长的研修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校长研修模式也应随之不断改革与创新。我们以关注校长个性化需求和实践问题的解决为核心,构建校长研修共同体,目的是集中校长集体智慧,就学校管理的盲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充分利用校长智力资源与丰富的管理经验,提炼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研修共同体实践,校长研修共同体研修模式也显示出它的优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共同体研修模式的有效性、互融共生性、开放性和经验共享性的特点,为校长提供研究和发展空间,决定了这种模式是校长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成长的有效路径。

一是研修的有效性。校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身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修课题,研修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校长学习自主性强,研修积极性高,效果好。二是互融共生性。在校长研修共同体内,相同的理念、不同的策略都会在这里交汇,彼此因共同的追求而互融,也因共同的事业而共长,形成大家都“好而不同”的学校管理特色。三是开放性。在共同体组建之前,特别是不同区县的学校之间,很少有互访学习的机会,每所学校都关起门抓自己的教学,优质的培训资源没有很好地得以利用。自从搭建共同体后,校长的思维也发生了变化,打开校门欢迎专家和校长们为学校进行集体诊断,打开了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找到了学校的发展点,清楚了自己应从哪里起步,朝什么方向发展,从哪里切入。四是可持续发展性。一个研修问题的解决,将是另一个研修问题的开始,校长就是在循环往复的解决学校问题中,提升自己,发展学校。这种研修将一直伴随校长的工作生涯。五是经验共享性。共同体内的每所学校的点滴经验,都可以使其他学校少走弯路,减少探索过程,共享成功经验和做法。

(2)转变了培训者对校长培训性质和特点的认识,重新建构校长培训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彰显校长培训的差异性、应用性和实效性。

任何培训都不是万能的。培训只是帮助校长教育管理能力由弱到强,让优秀的更加优秀,让一般的能充分发挥出其潜力,使工作更加科学。培训不仅是更新理念、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解决学校管理中瓶颈问题。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是千差万别的,受训者岗位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实践研修的内容和方法也要因学校发展和校长自身发展的实际而确定,从校长、副校长到作为校长后备力量的中层管理者,都应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3)丰富校长管理策略,培养一批骨干校长。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按宏观指导进行循规蹈矩的大而统的培训往往是形式上的东西多,极易形式化,而只有立足本市教育和校长队伍现状与需求,探索富有实效性的培训模式,才更适应我市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之需,才更有利于我市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校长研修共同体能集中校长集体智慧,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丰富学校管理策略。共同体研修中,一批批优秀的校长不断成长起来,他们逐渐成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形成我市校长领军团队。

(4)形成研修引领模式,辐射带动区域教育发展。

研修引领的模式包括从理念到实践层面的国内名校长引领、市级名校长引领、平行学校之间的相互引领、城乡捆绑式引领、研修人员专业引领等,是促进校长、教师、研修人员共同成长的有效策略,也是实现学校发展的有效策略。

(5)培育伴随共生、和谐的校长研修文化。

校长研修共同体是校长成长的家园。真诚、分享、互勉、伴随是成员的基本品质。在城乡学校、平行学校、捆绑学校、强校与弱校、校长与干训教师的伴随中,每一个成员都将在理念、视野、智慧、经验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促进校长与校长、校长与干训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问题

(1)研修引领者学校管理经验缺失,专业引领还很薄弱,很难指导学校提升管理层次。

在研修中,干训教师也深切感受到,由于学校管理经验匮乏,专业引领力不从心。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干训教师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夯实专业基础;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研究校长培训规律、校长成长规律和学校管理规律,外出学习、挂职培训都是提升干训教师专业素质的很好途径,还可以在名优校长中聘任干训兼职教师,充实干训师资力量。

(2)模式本身不够完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充实。

多年共同体实践研修,我们关注在实践领域进行探索,而对共同体研修理论和建构理论的研究滞后。要完善这种培训模式,尚需校长培训专家的指导和培训实践者的进一步研究。

(3)校长参与研修范围有待扩大,研修成果有待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全市参与校长研修共同体研修校长约300人次,是我市校长总数的45%,还没有实现全覆盖。研修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在“十二五”校长培训中,我市将把高研培训和共同体实践研修作为校长培训的两翼,争取实现校长实践研修全员覆盖。在推介共同体研修成果中,发挥干训教师“二传手”的作用,做研修成果推广的指导者。

(4)研修制度化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共同体研修的活动方式灵活性,在具体实施研修活动中,集中研修易于管理,但岗位自主研修、网络研修等就很难管理。所以,要保证研修质量,就必须加强研修管理制度建设。

总之,校长研修工作必须和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没有学校层面上的发展,研修工作很难说是成功的。几年来,校长们在互融共长的研修氛围中不懈的努力着实践着。我们感觉校长研修共同体的研修模式,能为校长解决管理实践问题提供启发和借鉴,促进校长思维转变和智慧迸发,特别是对于促进边远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发展,更是注入了发展的生机活力,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研修共同体校长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