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2012-08-15 00:45李政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岗位同学

李政军

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李政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贫困生的勤工助学工作,正确引导和教育贫困学生,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成为高等教育学生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贫困生;勤工助学;困境;教育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有效地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从而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各个高校均广泛开展了勤工助学工作。勤工助学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通过自我的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获取相应报酬的实践性活动。勤工助学起到了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目的,同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其作用早已引起高校的重视。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院校勤工助学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报酬。这是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资助办法,支持他们安心完成学业。”勤工助学活动本身即是高校贫困生的自助性活动,也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的良好措施,也成为了当今众多高校的一项日常性活动。

一、贫困生的评判标准及心理表现

(一)评判标准

勤工助学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贫困生成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迅速提高。但近年来,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受收入水平、物价、消费支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贫困生的判断标准尚无具体的量化数值。各校应根据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以事实作为准则,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做好贫困生的评判工作,是做好勤工俭学的基础,是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的重要前提。

(二)心理表现

由于经济上的巨大差异,高校贫困生会出现种种心理健康问题。贫困心理的产生,大部分属于思想问题和认知失调,既有外在物质上的又有内在精神上的原因。既有单困生又会出现双困生,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积极乐观者。在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进取,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去提高、锻炼自己。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迎接挑战,把当前的艰苦作为对自己意志品质的一种锻炼。在他们眼中生活的贫困是暂时的,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理想和信念。当众多大学生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沉浸在花前月下,快乐享受时,他们会利用课余或假期,靠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去获取精神和生活的双重财富。这样,困难就变成人生的一份经历,人生也变得更加充实,这部分同学会往往能争取到真正的成功,收获丰硕而甜蜜的果实。

2.自卑孤独者。自卑是贫困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在大学校园的贫困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因为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他们多数来自偏远的乡村,条件相对落后,经济上的差异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他们常常感觉自己尽管身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却难以得到表现的机会,不少同学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在同学中缺少自信,长期的压抑使他们远离同学,远离集体,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贫困生在自卑心理的影响下,变得敏感、多疑,同学之间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都可能会深深地刺痛他们的心灵,加重他们的自卑感。

3.不劳索取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贫困基金组织的不断壮大,针对高校贫困生不断增多的现象,为了帮助贫困生完成大学学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社会各界设立的各种贫困基金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资金援助等等。也正是这些扶贫措施的不断出台,导致部分高校贫困生有了依赖和不劳而获的心理,成为了单纯的索取者,觉得别人的资助是应该得到的,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

据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勤工俭学使贫困同学既获得生活上的补贴的同时收获自信、缓解焦虑,对他们熟悉社会增加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勤工助学的作用及不足

高校勤工助学是我国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在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学校以及社会有关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和管理下利用课外时间和假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偿的社会活动,从而服务于社会,又能帮助自己完成学业的一种活动。

(一)作用

1.认识社会、接近社会。随着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也愈演愈烈。针对就业单位更注重实用型人才这一特点,不少大学生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各种培训、考证、考研等方式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而高校的勤工助学形式恰恰为学生开辟了这样一条实践道路,使贫困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这一窗口进一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社会的认可。

2.提高自信、积极乐观。高校贫困生大学生是一类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我们不仅是从物质上给予资助,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给予辅助。我们在与高校众多教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会发现、了解到多数贫困生有着自卑心理。而勤工助学活动能在缓解他们经济困难上和提高学生的自信上起到双重作用。在改变学生自卑心理的同时,也要培养、增强广大贫困生乐观的生活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贫困生低人一等的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从而消除自卑心理。这样既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

3.自强自立、提高能力。高校多数贫困生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的影响,在学校、班级、同学中总感觉低人一等,自卑感较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很少在公共场合出现。勤工助学活动恰好能让广大的贫困生认识到,当前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在如何调整他们的心态上下功夫,让贫困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改变自身的处境,这对于他们培养独立意识,树立自强自立的观念会起到莫大的帮助。

(二)不足

1.学校和教师认识偏差,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体系只停留在对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更有甚者只把勤工助学简单的看作是以资助为主的活动,仅仅追求岗位数量,而对于每位学生在自己岗位上的表现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学生缺乏对勤工助学的过程认识。学生本身也没有高度重视自己在勤工助学活动过程中的收获,意识不到勤工俭学的实践机会除了能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收入外,还有助于自身其他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勤工俭学的的意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岗位较少,范围小,稳定性较差。多数高校提供的岗位较少,不能满足本校贫困生的愿望。且多数岗位是打扫卫生等体力劳动,使得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业余可供支配的时间较少,多数是课间或者周末,与学校的勤工岗位工作时间冲突。岗位不固定,多数是一次性或者临时性的工作。

3.学校管理不科学,唯利影响严重。尽管各高校在针对贫困生的勤工俭学方面下了很大气力,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或者负责人员的不负责任,导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拿建筑学为例,他们必修的内容太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太小。而部分高校现行的管理制度,如学生的学籍管理、评价体系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勤工助学工作的发展。甚至于部分高校教师把大学生勤工俭学劳动视为一种单纯的体力劳动,抹杀了勤工助学活动的良好初衷。也有部分唯利是图之人,利用贫困学生社会经验、认识等不足,进行欺骗敲诈活动,甚至出现用人单位殴打学生的违法现象,这些都制约着勤工俭学活动的发展。

三、推动勤工俭学工作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勤工助学工作任重而道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贫困生问题将成为维系校园稳定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就新世纪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来看,加强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把勤工助学工作变成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健全高校勤工助学机构

勤工助学工作作为高校改革的配套措施,应该具有较为完备的管理机构。勤工助学的管理体系在众多高校中正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但仍旧存在没有专人管理、管理混乱、管理岗位形同虚设等问题。因此,只有加快勤工助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勤工助学贫困生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机构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利用这个平台。

(二)多渠道筹集助学资金

在国家现有的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基金的基础上,通过与政府、企业、个人的联系,鼓励他们向学校捐款,在高校设立专项基金。

(三)加强对贫困生自身的思想教育

勤工俭学对于高校贫困生来说,其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解困”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深层次的“解困”。首先要引导、鼓励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摒弃参加勤工助学就是单纯物质解困的偏颇认识,将参加勤工助学与提高自我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要让同学们在参加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去增强劳动观念,去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去体会自我实现的喜悦,去珍惜勤工助学机会,去学会正确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总之,在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大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要把握好勤工助学的基本初衷和发展方向,引导参加勤工俭学同学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找到解决困难的正确方法,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作为管理和运行部门,我们更应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挖掘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更有效方法,从而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运行和长远发展,真正让参加勤工俭学的贫困同学学会自我调适,用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态度,在社会的竞争中成长并完善自己。

[1]徐晓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4,(5).

[2]胡保卫.试论大学生勤工助学在培养人中的作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6).

[3]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2003(2).

[4]赵志宏.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之我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1).

[5]易锦言,白先柱.加强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的几点设想[J].广西高教研究,2000,(01).

[6]叶卿,李庆艳.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遭受侵权情况调查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

[7]戴承媛,张国华,张永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9,(02).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7

B

1671-6531(2012)07-0122-02

李政军/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教师 (福建福州 350108)。

猜你喜欢
贫困生岗位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