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丛灿日,张 勇
(1,3.安徽大学 体育军事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39;2.蚌埠学院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30)
特色健身品牌项目构建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以安徽花鼓灯健身品牌项目的构建为例
王志学1,丛灿日2,张 勇3
(1,3.安徽大学 体育军事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39;2.蚌埠学院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30)
文中以花鼓灯健身品牌项目为实证,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在构建特色健身品牌项目中的行为,并以安徽地方政府打造花鼓灯健身品牌项目的成功案例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的同时,也对我国地方政府的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方政府行为;品牌健身项目;花鼓灯
随着我国举办奥运会的后期效应影响及我国体育战略重心的转移,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改革之路将面临着发展观念的大转变,即以奥运为核心的体育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的转变,从竞技体育强国的目标指向向着体育大国的目标指向转变,即体育工作重心将出现以群众体育为重点的战略大转移.因此,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正确与否,就成为群众体育能否有效运行和落实的重要因素,政府职能能否有效的发挥成为群众体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基本步入小康社会,我国群众体育受到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自身基础较为薄弱,群众体育遇到了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制约,其发展前景受到了限制.首先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的是“强政府、弱社会”的基本格局.地方政府作为中央与基层民众沟通的桥梁,在群众体育发展的组织过程中,自然承担着相应的行政责任.[1]我国宪法第21条第2款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我国体育法第20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因此,地方政府无论是对于贯彻《宪法》,实施《体育法》,还是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均负有重要的责任.
在我国体育事业的转轨时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运动,全面落实群众体育计划离不开特色健身品牌项目的开发与创新.只有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深得地方群众认同的特色健身项目,才能使群众体育活动更加深入、广泛而持久的开展.但目前,囿于我国群众体育基础条件天然薄弱,政
府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工作相对落后、成效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的质量和水平.群众体育项目以社会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会对体育健身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为目的,这种公共性、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开发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参与和大力支持.而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是在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创新以及资金的划拨分配等方面,地方政府都有其行政优势,掌握充分资源,使其有能力为健身品牌项目的开发与创新提供各种资源有效的支撑.因此,我们不仅应充分认识到地方政府在健身品牌项目构建中的特殊作用,还应使其积极为新时期群众体育发展创造条件且直接参与到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中来,通过其参与供给,组织、实施、支持和协调等行政行为,创建有地域特色影响、得以全面推广的健身项目.
花鼓灯健身品牌项目的成功构建就是安徽地方政府基于本地传统文化特色,积极贯彻与落实群众体育计划的重要成果.如今安徽花鼓灯健身项目已被成功打造为安徽省群众体育活动中的重要健身文化品牌,也成为沿淮地域一个重要健身项目.
自从1995年国务院发布《群众体育计划纲要》,积极号召全民健身以来,安徽政府在有关群众体育方面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例如在有关群众体育体育工作方面,政府专门出台了如“体育先进社区评审细则”、“群众体育晨(晚)练点、辅导站管理办法”;在有关群众体育工程方面,不少地方政府重新修订出台的“群众体育工程管理办法”,同时也通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建立起一套切合本地区情况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使基层群众体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人管事,确保健身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评估和奖罚办法,把实施健身工作的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单位目标考核,政绩评估体系的内容,进而在制度上建立保障体系[2].
同时为了适应安徽省群众体育的新形势,由省政府牵头,在省、市体育局的协助下,在79.1%的城市街道办事处、居民小区,建立了群众体育活动站,进一步促进了群众体育运动的有序开展.至此,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一个以体育社会团体为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活动点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3]地方政府这些举措对促进当地群众体育的广泛、深入开展起了积极作用,也逐步显现出具有徽派特色的群众体育法规体系和健身组织网络.
群众体育是一项涉及面广,推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它的落实必须依托全社会的力量;只有积极营造“人人关心健身,人人进行健身”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推动这一工程的完成.这也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从发展观念上首先实现转变:从体育利益单一主体向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观转变,从渐进式自然发展观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系统“大社会观”转变,即地方政府推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要树立以群众体育服务为目标的大社会观.[4]因此,为有效调动广大民众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全民健身,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底蕴的特色健身品牌项目,就成为地方政府在推进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要求地方政府首先要有充分挖掘本地域健身资源的强烈意识,利用现有的健身体育资源和当地的文化、自然等条件,并按照三大原则积极发展具有本地域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即一是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该项目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二是把体育与文化相结合,使该项目技能强身健体,又有文化底蕴,三是把群众喜闻乐见与喜闻乐做相结合,彰显地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除积极号召全民健身外,还希望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健身活动,这就为地方群众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提出了民族性、传统性的要求.[5]为响应中央的号召,地方政府积极利用地区传统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出自己的健身品牌,使体育健身活动与传统文化继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在安徽地区,文化层面的花鼓灯艺术发展的相对成熟,并形成了经常性、制度化的花鼓灯艺术活动.例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安徽省文化厅每隔三年举办一届花鼓灯会,如今已经成功举办过七届;而安徽省怀远县的花鼓灯艺术节也已成功举办过十九届.在这一基础上,地方政府一方面注重以花鼓灯艺术文化的品牌为契机打造特色的花鼓灯健身项目;另一方面注重花鼓灯艺术文化的传统元素,找准现代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积极发掘群众资源,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这项健身活动中来.
在成功构建花鼓灯健身品牌项目这一案例中,安徽地方政府从微观细节着眼,充分运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和因素.一方面,安徽地方政府鉴于花鼓灯艺术的地方特色以及在安徽民间的潜在号召力,尤其注重借助传统花鼓灯艺术的各类组织与活动,使传统花鼓灯文化的知名品牌自然而然渗透到健身活动中来,引领群众体育运动新发展,即通过地方艺术社团以及以花鼓灯为主题活动来鼓励和引导城乡开展花鼓灯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推广;另一方面,安徽地方政府在组织开展花鼓灯健身项目在城市社区的普及推广活动中下足功夫.如在2004年全国首届“四进社区”展演活动中,由蚌埠市创编的、配有民歌《摘石榴》的花鼓灯健身项目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共同颁发的优秀节目奖;2008年阜阳市将传统文化舞蹈花鼓灯列入群众体育计划并将花鼓灯舞编成了能够锻炼身体的健身操.[6]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不仅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还可以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安徽地方政府按照“发掘地域特色、发扬传统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行政优势大力挖掘、整理和创编花鼓灯特色健身项目,进一步将地域健身资源与自然景观、文化、旅游等资源捆绑起来,变健身项目单一开发为关联项目多元开发;以产业运作的思路,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这样不仅可以明晰健身品牌项目概念,提升健身活动的影响,以良好的设施、环境、服务,实现场地人员、活动的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推动体育健身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在以特色健身品牌为重点项目,积极培育健身表演市场的同时;真正打造以地域健身为特色,集文化、旅游、传媒、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市场.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注重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好新时期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后盾,并努力在健身品牌化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通过安徽花鼓灯健身品牌项目成功构建的案例表明:地方政府作为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开展以品牌健身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为主体的健身活动正是地方政府发挥其特殊作用的重要体现.地方政府只有在群众体育活动发展过程中将其宏观的引导和微观的管理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自身在品牌健身项目创建开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确保服务模式建设等方面的有效性.
〔1〕刘晓军,等.实施群众体育计划的政府行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16.
〔2〕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安徽省群众体育条例[N].安徽日报,2008-9-22(1).
〔3〕赵先卿,等.安徽省群众体育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9-10.
〔4〕秦四齐.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
〔5〕国务院.[1995]14 号《群众体育计划纲要》[Z].北京:国务院法制办,1995.
〔6〕安徽体育局.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科学大会报告论文集[C].2010(10):23—24.
〔7〕丛灿日,王志学.安徽城镇花鼓灯健身舞推广动因探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3):38-39.
G812.7
A
1673-260X(2012)09-0121-02
2009年安徽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0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