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靖平 胡媛媛
(安徽工程大学图书馆,安徽 芜湖 241000)
论图书馆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章靖平 胡媛媛
(安徽工程大学图书馆,安徽 芜湖 241000)
文化软实力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优势,包括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员专业、受众广泛、环境优良等,最后探讨了如何发挥图书馆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图书馆;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
党的十七大发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号召,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提出 “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1]文化软实力已从学者研究课题进入国家决策者视野,从官方文件进入媒体热词。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是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活动的程度,是让他人自愿地按你的意图做事的力量。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其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雷·罗森有句名言轰动世界:“我们的经济将向何处发展?什么能够带动我们前进——那就是文化。”文化是资本、是资源,也是生产力、竞争力。哪里的文化软环境好,哪里招商引资就有优势,聚集人才就有优势,发展经济就有优势,这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共识。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融入经济发展,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发展力,通过生产、提供文化服务,可以使人们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等,从而建立公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现代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竞争力能否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能塑造人,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创新思维,激发创造力。优秀文化又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书籍蕴含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理性,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启迪。图书馆通过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服务,在保障公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基地,图书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历史,知识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淀。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宝库,不仅满足了公众的各种信息需求,而且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文献的挖掘、收集、开发和利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从而为地方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现代化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支撑。而资源共享、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更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能力,使公民平等享用知识信息的权力得以体现。
现代图书馆已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具有极强的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能力。稳定、快速、大容量的数据库服务器,企业级乃至电信级交换机,高速网络等,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图书馆网站,不仅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整合,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而且使图书馆可以在任何时候为任何地点的用户提供服务,使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传播先进文化、人类知识的卓越功能,扩大文化传播的范围和作用。
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高低决定了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图书馆拥有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特长,使图书馆具有开展专题信息服务的能力,他们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分析、整序和加工的基础上,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文献信息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利用自身专业人员优势,编辑《广州重要新闻要目》、“媒体眼中的广州”等专题信息服务供领导和相关部门参阅,在行政决策、制定发展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而且馆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也是图书馆开展各种文化服务活动的保障。
人的素质是文化的核心,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文化软实力才能够真正提升上去。图书馆作为一个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是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免费为任何愿意进入图书馆读书的公众服务,乞丐和拾荒者入也不例外,因此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展的培训、讲座、流动书屋、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服务和活动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在促进全民素质提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是任何课堂教育都无法达到的。图书馆以其社会教育的广泛性、延续性、开放性、灵活性等在终身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座图书馆,往往成为一所大学、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无论它的年代有是否久远,都会用它特有的语言传递着知识,传承着文化,吸引并激励人们去学习、去继承、去创新。如1995年重建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6300平方米的石头墙上刻满了阿拉伯文字、图案、符号,此外还有音乐和数学符号,以及世界各种文化的文字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4]。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表皮处理采用了竹简的设计理念,“竹简”上刻着诸葛孔明、杜甫等人象征西蜀文化精神的名句[5]。新建的贵州省图书馆融入了本地区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之精华,成为贵州省的一个标志性文化建筑。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因其建筑以突出儒学思想并以其儒家文献的收藏而享誉海内外[6]。面对这些风格各异的图书馆建筑,人们读到了历史,读到了现代;读到了继承,读到了创新;读到了民族精神,读到了世界文化……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应根据读者需求加强资源建设,结合地方人文环境、产业特点等制定科学的馆藏结构策略,合理地确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保持重要文献、特色文献和地方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购置读者欢迎、需求量大的图书,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信息服务。通过书刊借阅、文献传递、讲座培训、学术报告等形式,宣传优秀文化,传递知识信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激发人的创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强大动力和保证。
记录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含有丰富的经济社会价值,尤其是地方文献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但需要人们去发掘利用,图书馆通过对馆藏文献的加工整理,归类汇编,建成特色资源数据库提供给广大读者利用,可以更好地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如安徽大学的徽学报纸全文数据库、徽学会议全文数据库、徽学论文全文数据库、徽学题录数据库;合肥工业大学的徽商特色数据库、李鸿章特色数据库;安徽师范大学的徽州历史文化特色库等,为用户了解、研究安徽省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展定题服务,发展文化产业,更有利于资源价值的发挥和文化品牌的创建。
图书馆是城市文化设施之一,传承文化是它的主要功能,其收藏及建筑本身就是人文环境的一部分,许多图书馆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馆藏、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文化景观,传递着文化信息。因此每一个图书馆除了加强各种特色资源建设外,馆舍的外观造型、空间感受、建筑布局、材料质地、环境装饰等方面都应该加入文化的元素,体现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让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感受的文化的气息,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图书馆还可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性的专题文化展览、文化学术讲座等,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优秀文化,吸引读者,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文化传人,使文明薪火代代相传,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使图书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课堂。
Libraries create future: Building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图书馆创造未来:筑就于文化遗产之上)[7]。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积累、文明的传承。1975年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提出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也指出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包括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对艺术鉴赏、科学成就和创新的了解;提供各种表演艺术的文化表现途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支持口头传统文化[8]。文化遗产既包括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各种表演艺术、口头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要重视对这些文献的收集、保存工作,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重要的力量源泉,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信息源。
文化部蔡武部长说:“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9]。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图书馆的存在使社会中每一个公民获得了自由获取知识或信息的权利,它所提供的文献信息应该无差别地由社会的每个成员共同享用。应在开展读者到馆服务的同时,利用网络、农村书屋、流动书车等主动将文化送到厂矿、田间、社区,通过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方式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推进。关注弱势群体和特别需求群体,满足不同读者群的信息需求。加强地域间、城乡间公共图书馆的联系,统筹规范资源采购等问题,重视整合高校和公共图书馆资源,通过协作、共建共享使各系统的文献资源、人才和技术设备发挥最大的服务效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应积极抓住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到文化建设当中,开拓创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资源的组织和建设,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资源,优质的服务吸引读者,教育读者,充分发挥图书馆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使图书馆的职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延续和创新。
[1]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全文)[EB/OL].[2011-10-18].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1-10/2095239.html.
[2]王晓明.轨迹:从元旦社论看中国的发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郭万召.开发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广州大学信息研究所对外媒体信息服务成绩斐然[EB/OL].[2011-06-23].http://www.gzlib.gov.cn/stxh/tsgdt_detail.do?id=187509.
[4]亚历山大图书馆[EB/OL].[2011-12-18].http://baike.baidu.com/view/1502321.htm.
[5]陈中苇,王倩.天堂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J].建筑与文化,2011,(8):18-23.
[6]刘君君.大学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4):65-67.
[7]中国图书馆学会.2009年国际图联大会将在意大利米兰召开[EB/OL].[2009-09-01].http://www.lsc.org.cn/CN/News/2008-12/EnableSiteReadNews1423926861228406400.html.
[8]康延兴.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J].图书馆建设,2005,(6):19-21.
[9]蔡武.构建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EB/OL].[2011-09-0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9-01/3298721_2.shtml.
责任编辑:陈 侃
G250
:A
:1672-2868(2012)01-0161-04
2011-11-24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AHSK09-10D41)
章靖平(1969-),女,浙江鄞县人。安徽工程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