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张 倩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张 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如果只懂得语言却不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很难进行正常的交流。现如今多媒体网络技术也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高校师生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优势,阐述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媒体网络;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模式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网络技术已经慢慢普及,计算机逐渐成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它使多媒体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与全世界人们进行交流。与此同时,多媒体也已经开始并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大学英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强调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我国科研领域一直研究的课题。贾玉新(1997)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一是基本交际能力系统;二是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三是情节能力系统;四是策略能力系统。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2002)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结合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网络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网络快速了解西方文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络上查阅相关文化信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说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笔者从一些调查中发现,现在在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把考试成绩好坏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教材单一,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无法充分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同时,学生处在封闭的语言学习环境里,与所学语言国家的人接触和交往甚少,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体验不到真实的文化背景。此外由于旧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以及教师自身跨文化意识淡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不到重视。

三、网络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优势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外语界开始尝试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外语跨文化教学联系起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新途径和新环境。与传统的跨文化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以下四个优势:

1.网络信息技术使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多样化,使语言学习资源更丰富、更个性化,进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多媒体网络形象性强、开放度高、交互性好、信息量大、个性化程度高,有视频、图像、文字、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与课本教材相结合起来制成课件、幻灯片等等,这样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可以分享备课资源。因为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广泛,可以将有用的资源共享,这样可以缩短教师们的备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吸取教学经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并进一步增进教师间的交流。

3.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超越时空局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这样方便快捷,并可以把语言学习和文化习得有效结合起来,可以缓解上课时的紧张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4.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有意义的,具有实效性。教师可以设计语言学习的情景,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机会,帮助学生习得第二语言,提高学生跨文化网络交际能力。

四、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多媒体网络中包含文字、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方式,信息量大。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带来了新机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联系起来,可以选用与教材相关的课件、英文电影、光盘、歌曲、视频等,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融入在真实的情景中,能够切实地体会英语在生活中的用途,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渗入文化现象,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艺术修养、宗教信仰等等,更快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其综合的语言文化修养和跨文化意识。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网络资源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发挥网络作为教学平台和交流媒介的作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网络资源下英语自主学习是一种人机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如何学习。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获得了“产出”的资本,人机交流和人际交流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又相互促进。另外,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去积累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扩宽自己的视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和多媒体网络,看英文电视剧、电影、听英文歌曲、美国之音等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引导学生网上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西方文化。学校也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安排一些英语文化习俗讲座、英语文化月、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利用在线跨文化交际活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媒体网络拥有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也是一个巨大的跨文化交际网。多媒体网络跨越时空、民族、种族、文化和国界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来进行跨文化教学没有时空的限制,而且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交流。在线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电子邮件、论坛和博客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与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进行的在线跨文化交际活动可以亲身感受不同文化带给他的冲击。这样可以使学生巩固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语言教学,而且要加强语言文化知识的教学,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极大地激发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大学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这一新的数学模式,紧紧围绕教材,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最终实现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高帆,孙丽明.任务型教学与跨文化网络交际[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124-126.

[2]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29-32.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4-36.

[6]仇慧.利用英语原版电影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7-158.

[7]杨盈,庄恩平.建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43.

[8]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张红玲.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跨文化交际(CMICC)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9,(2):38-43.

[10]赵厚宪,赵霞.论文化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2002,(9):73-77.

责任编辑:郭一鹤

G125

B

1671-6531(2012)08-0068-02

张倩/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助教(河南洛阳471000)。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