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适合学生的教学

2012-08-15 00:52黄忠敬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年5期
关键词:智力分层教学策略

黄忠敬

(华东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 200062)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教学

黄忠敬

(华东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 200062)

“适合的教育”的关键是适合的教学,它应当是既适切又适度的教学。适切的教学即适应学生多样性的要求,学生在性别、认知风格和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要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性。适度的教学即适应学生发展性的要求,学生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均存在差距,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适合学生的教学不能走极端,其真正要义是如何在规范与灵活、统一与多样、主体与主导、全纳与特殊等多对矛盾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适合的教学;适切;适度;差异;差距;差异教学;分层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这是教育工作者常常面临的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相当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大家似乎已经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即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最好的教学。从理念上来看,当然不错。但要从理念到实践,落实到行动中,却十分的困难。这种困难不仅受制于学生差异性的约束,而且受制于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现实差距的约束。因此,适合学生的教学不仅需要 “适切”,而且需要 “适度”,适切的教学就是适应学生多样性的教学,采取的策略是差异教学;适度的教学就是适应学生发展性的教学,采取的策略是分层教学。

一、学生差异与差异教学策略

学生总是存在 “差异”的。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地,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孪生子也是如此。这种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学生差异的表现

首先是性别上的差异。男女之间在身体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女孩比男孩发育早,进入青春期也早,而男孩在身高、力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在认知方面,女孩擅长语言艺术、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而男孩在数学和推理方面略显优势。在个性上,女孩具有随和、可信赖等个性特点,而男孩则更果断、有更强的自尊心,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进攻性。[1]不论这种差异是由于生理上的还是性别偏见或社会角色期待等造成的,它都对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教学中要注意 “因性施教”,当前一些女子学校或男子学校的试验,就表明了这种教学改革的探索。

其次是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着场依赖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视觉型和触觉型等方面的不同。有的学生是场依赖型的,强调整体情境,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为依据进行认知,依靠他人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喜欢与他人互动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是独立型的,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擅长脱离情境的学习,往往以自己内部的线索进行独立判断,喜欢独立完成任务。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快速反应,但容易出错;沉思型的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力图避免出错,但反应较慢;视觉型的学生倾向于通过视像、空间关系来学习,触觉型的学生倾向于通过接触、操作等活动来学习。这些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有同与不同,关键是看学习风格与环境和任务之间的切合程度。

再次是在智力上的差异。传统的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单一的,而且有高低之分,并用智商 (IQ)加以测量。而最新的心理学的研究,则更加强调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不同而已。斯腾伯格把智力分为分析型智力、创造型智力和实践型智力,智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种智力的不同组合上,成功的生活不取决于每个人三类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每个人如何理解他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取长补短。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则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共有八种智力组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个体的差异在于他们各自的智力组合不一样,一些人更擅长逻辑和算术推理,另一些人可能有音乐或运动方面的天赋。[2]

(二)差异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在性别、认知风格和智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提供给每个学生适合他们自身特性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简言之,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差异教学不仅承认差异,而且要善于利用差异,把差异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差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利用差异,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一般来说,差异教学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因智施教。这里的 “因智”强调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 (如IQ成绩)来实施教学,而是指根据学生智力特征的不同来实施教学。现代的心理学认为,人的智力没有高低,只有差异。传统的智力测验或标准化考试只评估学生的学术性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忽视了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等其他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倡导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类型的智力需要。教师的作用是评估学习者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如何因智施教,使之扬长补短。

因性施教。 《拯救男孩》一书的作者曾指出:五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三岁半女孩的水平,而现行教育模式没有注意男女之别。现行的教育体制不适合男孩,男孩教育危机重重,因此需要拯救男孩。[3]尽管这种观点受到诸多的质疑,但确实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教学中如何照顾到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如何因性施教。从历史上来看,主要采取的策略是男女分校或男女分班。出现了一些男子学校或女子学校,也有一些学校开办男子班或女子班。男子学校或男子班力图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培养真正的男子汉。女子学校或女子班则试图培养自信优雅的淑女。无论是男女分校或分班教学,在数量上来看都是少数,绝大多数学校则选择开设一些体现性别差异的校本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分校或分班教学这种男女隔离教育可能导致的人格缺失或性别歧视的问题。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组内或组间的互动和合作开展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目标是团队合作、包容差异。合作学习课堂的主要特征是:团队奖励、个人责任和均等的成功机会。团队奖励是组内各成员共同分享经验或成功;个人责任是指小组的成功有赖于各人为其他组员的学习做出的贡献;均等的成功机会是指学生可以透过提升自己的表现让小组取得成功并让不同背景或文化的学生学会互相欣赏、相互接纳和包容。在合作学习的小组建构中,最好采用异质分组而不是同质分组,即把不同性别、个性、兴趣、智力、学习成绩和文化等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便分工合作,各扬其长,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促进者或参与者,而不是讲授者。

小班教学。小班教学不仅仅在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小 (比如25人左右),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尽管国外大量的小班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了小班教学的效果仍然是具有争议性的,比如,小班教学的高投入成本问题,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等等。但是,反过来看,大班教学的教师往往不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师生交往的机会和频率也会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班教学确实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至少为教师改变教学和师生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当然,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受制于班级规模这一个因素,还有赖于教师素养、课程和教学策略等之间的配合,假若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由50人降到了30人,达到了小班教学的要求,但老师仍然沿用以前的教学方式,没有把小班教学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精神渗透其中,那么其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好。

二、学生差距与分层教学策略

学生总是存在 “差距”的。作为一个未完成的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在三个层面上同时展开:一是在生理层面上的发展,即身体的发育和成熟;二是在心理层面上的发展,即认知、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三是在社会层面的发展,即个体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既然是发展中的人,就存在着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的差距。

(一)学生差距的表现

首先,在发展水平上,呈现出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征。身体的发展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周、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发展。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从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的时期,尤其在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是两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再具体到不同的学生个体,就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有的学生生理的成熟要早于心理的成熟,而有的学生则刚好相反。对于不同的学习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儿童期更倾向于场依赖型和触觉型的学习,而当愈接近成人阶段,便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场独立型和视觉型的特质。

其次,在发展速度上,呈现出快慢的不匀速发展的特点。有的学生是聪明早慧的,有的学生是大器晚成的。根据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最近发展区存在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即不同个体之间,最近发展区有所不同,在不同情境中,同一个体也可能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动的 “区域”,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合学生的教学即是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同时,学生的发展还存在关键期,即 “最佳发展期”,指人的某些功能在一个特定时期里比较容易发展,比如1-3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发展甚至无法发展,这个关键期也是因人而异的。反观我们当前的教学现实,确实存在不少违背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忽视最佳发展期的无效教学,对学生的 “发展性”重视不够,要么过度,要么不足。过度主要表现在重复机械训练、过度补习、过度拔高等现象,唯恐 “输在起跑线上”。不足主要是指对一些特殊需要的学生比如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和处境不利的学生的成长需求关注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

(二)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确立相应的教学层次,以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的教学。分层教学策略一般可以分为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程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等几个方面。

学生分层。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班教学,或者在一个班级内开展分组教学,这种分班或分组教学与前面差异教学的区别是它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进度的快慢,以学习的量的差距而不是学习性质上的差异为标准。在开展分班教学时,要避免把班级学生标签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避免以分层教学为名行歧视或偏见之实的倾向。因此,在给班级命名时要特别小心,不要用快慢班或精英班这样明显带有主观价值倾向性的称谓,而用较为中性的A、B、C班或数字表示。根据学生的进步状况,允许其在不同层次的班级间流动。

目标分层。是指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以及班级中各层次学生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层次 “最近发展性”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的认知过程或思维方式可以分为六个层级,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它们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发展的。低层目标即从识记入手,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中层目标,即能够将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高层目标,即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课程分层。就是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低、中、高或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水平和未来职业定向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课程层级。同时,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行政班的教学制度,形成流动的 “走班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学生差距太大导致的学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 “吃不了”的矛盾。相对于把学生分到固定的不同层次的班级而言,这种课程分层更值得肯定。

作业分层。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业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拓展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提高型作业。同时,可以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变 “布置”为 “推荐”作业,变教师给予为学生自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选择性,实行弹性作业制度、学生互帮制度、免做免考奖励制度等。

评价分层。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分层评价其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评价分层的关键不在于追求结果,而在于关注过程性与发展性。要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鼓励学生自己跟自己比较而不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肯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要变竞争性的评价为激励性的评价,不要总是关注一个杯子里那空的一半,学会欣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分层的前提是评价多元,要变整齐划一的评价为多元化的评价,要确立不同层次的多元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要关注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关注后进生,既要评估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还要评估不及格率和后30%学生的平均分,开展分层评估。

总之,适合学生的教学应当是既适切又适度的教学。“适切”强调的是要适合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性,尤其在性别、认知风格和智力上表现出来的差异,重在定性,不宜或不易量化。“适度”强调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差别程度,以及与某种标准或常模的距离大小,重在定量。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合的教学既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程度,开展差异教学和分层教学。差异教学强调的是多样性,针对不同性别、认知风格和智力的学生,采用差异性的教学策略,包括因智施教、因性施教、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等。分层教学强调的是发展水平与差距,针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教学策略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程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学生成长记录等等。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宗旨是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性和风格,明白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支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发展。

当然,任何一种所谓的适合学生的教学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过于强调差异和缩小差距的时候,有可能标签化、模式化,也有可能导致忽视共性和差距本身的积极意义。实际上,当我们在强调适合学生的教学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适合学生教学的真正要义是如何在规范与灵活、统一与多样、主体与主导、全纳与特殊等多对矛盾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1] 阿兰兹·理查德.学会教学 [M].丛立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1.

[2]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6.

[3] 孙云晓.拯救男孩 [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What Is the Apt Education for Students

HUANG Zhong-jing
(Academy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Department of Pedagog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PRC)

“A Middle and Long-term (2010-2020)Syllabus for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points out that (we must) “pay respect to the law of education and to the law of the students'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growth.”This article holds that,the key to “Apt Education”is“Apt Teaching,”which should be both apt and moderate.“Apt teaching”is to cater to various needs of students,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ir diversity and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which result from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sex,cognitive style,and intelligence. “Moderate teaching”is to cater to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students,paying attention to the“Closest Developmental Zone”and the “Best Developmental Phase,”fo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ir level and rate of development.“Apt teaching”must not go to the extremes,for its fundamental meaning is how to keep a balance between regularity and flexibility,between unity and diversity,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dominator,between the general and the specific.

apt teaching;suitable;moderate;difference;gap;diversified teaching;hierarchical teaching

G 420

A

1674-5779(2012)05-0035-04

2012-07-08

黄忠敬 (1970—),男,河南信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苏二利/校对舒澍)

猜你喜欢
智力分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