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玺
(福建经贸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听力教学既是一种语言学习,又是一种技能培养。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听力居于重要地位。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交际与沟通,因而英语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英语的基础上。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听力提高了,英语口语也会相应提高;同样,英语语音读准了,听音也会较为准确。笔者认为,要使听力训练真正有成效,训练方法很重要。因此,本文从研究目前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入手,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对策。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正确的英语听说习惯、发音不够规范、词汇量少、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流于表面、文化背景知识匮乏等都制约了中职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真正理解与否关注不够,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这就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听力是最难提高的,学生们常常抱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其实,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快慢、进步的大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制约学生听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这四个方面。
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不够重视。听力内容的教学只占中职英语教材的一部分,而相对学生来说更重视自己的专业课,再加上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平时没有养成正确的英语听说习惯,所以学生大多数都不是很渴望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根本不会重视英语听力的学习。
教师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2.1 教学方法呆板单一
目前在中职英语听力内容的教学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过程过于呆板,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
1.2.2 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能把它作为授课的全部内容。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真正理解与否关注不够。
1.2.3 驾驭教材的能力不足
教师应该根据大多数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实际状况,灵活开展教学,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适当对教学内容做一些增减,而很多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尚嫌不足。
1.2.4 教师亲和力不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多和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交流,只有学生认可你,喜欢你,这样上起课来才会事半功倍。
以上这些教师自身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热情。
在英语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制约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就是语言因素,其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综合理解这四个方面。
1.3.1 语音因素
英语单词音准的缺失导致学生语音的辨识能力差。学生没有能掌握较标准的英语发音,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即便是本就懂得的单词,也会因为与自己的发音不同而无法准确听懂辨别出来。此外,在英语当中发音类似且仅有细微差别的单词较多,因此语音不标准很容易使单词混淆。
1.3.2 词汇因素
词汇量的大小、对词汇的熟练掌握程度会对英语听力训练的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词汇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也不尽相同。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够透彻,只懂得某词汇的局部含义,这使得他们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只能参照自己掌握的局部含义去理解,结果会与听力内容有一定的出入,会导致对听力内容的曲解。
1.3.3 语法因素
学生对语法的熟练掌握程度也会对英语听力训练的成效产生影响。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词性具体如何使用、动词时态和语态的使用与辨别、句子的结构、从句的使用等没能很好地掌握,这样就对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内容的理解上增加了难度。
1.3.4 综合理解因素
英语听力的终极目标就是达成对句子、段落、篇章等的全面理解。一般来说,听话人可以通过预测、猜测、判断和推理来进行认知,判断推理能力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极其重要,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者的想法、目的或言外之意,然而大部分学生判断推理能力是达不到要求的。有些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执着于逐词逐句地听,不善于捕捉主要信息,不注意语境意义。虽然听懂了词的认知意义,却仍不理解话语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养成抓重点要点、不舍本逐末的良好习惯才是排除综合理解因素影响的关键所在。
非语言因素指的是与语言不相关的影响听力理解准确性的因素,本文主要列举了语言环境因素、背景知识因素和心理因素这三个非语言因素。
1.4.1 语言环境因素
对于母语是中文的学生来说,首先缺少的就是学习英语的天然条件——环境。我们生活中以及我们所生活的空间真正需要用到英语的机会和场合很少,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又因害怕说出的英语漏洞百出而不敢开口,再者几乎所有学生都无法拥有像母语为英语的国家那样的自然输入的语言环境,所以会在进行听力训练过程中感觉生疏和吃力,由此产生了恐惧心理,给听力理解的准确性设置了困难和障碍。
1.4.2 背景知识因素
背景知识因素指的是学生在英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知识方面所知比较贫瘠。英美文化背景指的是对英国和美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宗教、礼仪礼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知识的涉猎。学生如果对这些背景知识所知比较贫瘠的话,会本能地将所听到的内容根据中国的习惯或文化传统去理解和判断推理,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或推断上的失误。
1.4.3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过程中心情过于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这两个因素。心情过于紧张主要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而注意力不集中则是对英语听力学习的不重视或觉得提不起兴趣的一种表现。这两种心理因素会使听力训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以上对影响中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可见,影响中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要想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只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生的听力水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把听力训练变成听力测试,即听录音—做答案—订正答案。学生在答题的压力下进行听力测试,就会对英语听力失去兴趣。在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些具体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课堂上应尽量用简单易学的英语词汇进行讲授。教师应尽量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尽可能使用学生已懂的英语词汇来诠释新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反复操练,营造出较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英语信息的输入。教师应尽可能用简易的英语进行讲授,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比如在一个单元的Dialogue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一张小车的图片,然后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from this picture?(I can see a car.)以这种方式进行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对话的内容,由此多给学生提供些在课内提高听力的机会。用英语进行讲授是提升学生听力水平的最根本、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在用英语进行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上课提问时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提问时面要广,又要有重复面。
语言既有书面化的也有口语化的,听是获得资讯的有效方法,比看要费力得多。说话的速度由说话者决定,听到的信息稍纵即逝,能听明白信息的基本内容,但无法记住所听信息的内容,会听后忘前。碰到听不明白的单词或句子,会让心理变得紧张,脑袋一片空白,无法静下心去理解和判断,导致部分内容没听到。越听不明白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记不住,这就导致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无法到点上。因此,讲课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英语的兴趣,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尽力去排除学生因恐惧、自卑、厌恶而产生的心理障碍;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听英语的乐趣,以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听力学习中来。
2.2.1 利用听唱英语歌曲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英文歌曲的听和唱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和兴趣,例如:我上课前会把要教授的英文歌的歌词吩咐班长抄给学生,让他们事先抄录完并熟记,当然我会挑一些比较经典且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来教学,比如说Yesterday Once More,Jingle Bells,Take Me To Your Heart等等,然后等到上课时,先让学生听几遍歌曲,然后开始逐词逐句地讲授歌曲全文意思,并一句句地教他们唱,强调说所教歌曲有可能成为期末考试内容,并且给积极参与的学生加分,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就调动起来了,学生基本上都能在我的带动下热情洋溢地唱起英文老歌。通过实践,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2.2.2 通过欣赏小段英语视频并进行模仿来操练英语听力技能
每个学期可以适当挑选几段积极向上的且富观赏性的英语视频给学生欣赏,每段大约5分钟左右,比如说我会挑选《阿甘正传》这部经典影片的一小段视频,播放一遍之后再把复印好的这一小段视频的原文稿发放给学生,再让学生边看边一起尽量模仿,最后再请三组学生上台进行模仿比赛,由我和全体学生一起评出名次,并进行相应的加分鼓励,评选标准可从语音、语调、语速、仪态等入手,基本上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实践,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2.2.3 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多采用比赛形式,学生喜欢竞赛,比赛能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比如说我会准备一些卡片,每张卡片里有一个单词和相对应的实物图案,把全班分成A、B两组,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句子进行抢答,找出相对应的卡片,如果找对就加分,找错就扣分,比赛哪一组找到正确的卡片最多,并且一人只能抢答一次。为了小组的荣誉,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下积极发言,为小组争得一分。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兴趣大增。通过实践,学生也体会到了英语听力学习的乐趣。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约,语言承载了文化。人们的一切言语都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了一定的文化涵义。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有较大的不同,且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如果把中国文化套用到西方文化去诠释,就会导致判断有失偏颇、沟通交流不畅。因而,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中国与英美两国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也是听明白英语听力内容的一个前提条件。例如,在听一篇关于天气的短文前,教师应该给学生先说明英国人通常碰面打招呼时,喜欢先谈谈天气情况,比如:一人先说“It’s warm today,isn’t it?”,而另一人必须肯定回答,不管天气是否真的暖和,如“Yes,you are right.”中国人则非如此。教师在给学生做听力训练时,应适当地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跟听力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英美国家的经济、政治、历史、宗教、礼仪、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趣闻等,当然所选择的背景故事要比较有趣一点的,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听的兴趣。
总之,英语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与说有机结合的过程。培养英语听的能力,非一朝一夕,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地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
[1]黎玉芳.浅谈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0(3):11-12.
[2]岳文英.浅析中职英语听力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322.
[3]于山虎.浅析职业中职英语听力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89.
[4]田文明.中职英语听力教学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