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与实质

2012-08-15 00:47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列日涅夫赫鲁晓夫共产主义

赵 洁

(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与实质

赵 洁

(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期间“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有着否定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惟意志论以及对苏联所处发展阶段再认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其重点却是宣扬苏联社会所取得的成绩,掩盖矛盾,粉饰太平。

勃列日涅夫;发达社会主义;矛盾;停滞

1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缘起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定各项政策方针时不可回避的实践问题。事实证明,正确认识本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已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苏联,不得不面临这样棘手的问题:苏联社会即将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它将何时向共产主义过渡?

斯大林时期苏联传统观点是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短暂阶段,过渡时期一结束,社会主义就基本建成,随之而来的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不承认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而其继任者赫鲁晓夫继承了这种观点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强调苏联在20年内要 “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宣布 “这一代的苏联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将保证国民享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赫鲁晓夫的许诺当然实现不了。相反,急躁冒进,无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给国内生活带来了混乱无序。此外,由于其个人思想工作作风和政治理论素养的缺陷,缺乏一个政治家的成熟、稳健的风格。主观上急躁、冒进,办事缺乏周到细致的策略性考虑,轻视他人的态度,贪图个人权利的品格和作风,使得改革大起大落,左右摇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定型的改革路线和目标,政治经济体制总体上依然没有摆脱 “斯大林模式”的框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所取代。

1964 年,通过“宫廷政变”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首先面临着如何处理赫鲁晓夫提出的“二十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而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根据苏联当时的实际状况,二十年内过渡到共产主义是根本做不到的,这只是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惟意志论的的表现。但是如何正确估计苏联社会的发展阶段?苏联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怎样保持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的领先地位?这一切都需要在理论上做出完整的回答。勃列日涅夫在批评赫鲁晓夫主义和惟意志论的同时,实行了理论上的“退却”,于1967年11月第一次重新提出了由列宁在1918年所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发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表明苏联官方和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

2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作为对赫鲁晓夫“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和“二十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轻率概念而提出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是苏共对苏联所处发展阶段的再认识,是一个积极的变化,与以往的理论有着不同的内容。

2.1 否定了过渡时期一结束,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观点,强调了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

苏联以往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性的阶段,社会主义无需进行任何的划分和分段,建成社会主义后直接就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发达社会主义理论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苏联虽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阶段,一切试图超越该阶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现实基础的。1968年苏斯洛夫在纪念马克思诞生一百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说:“社会主义不是短暂的阶段,而是共产主义发展中整整一个历史时期。”[1]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提出了发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问题。1977年,苏斯洛夫说:“发达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合乎规律的阶段,它包括很长的历史时期。”[2]这就否定了短时期内建成共产主义的观点。

2.2 发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自身基础上的完善时期

苏联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不具有自身的发展基础,它没有质的规定性,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按照这种观点,既然社会主义没有自身的基础,那么社会主义也就不存在成熟和不成熟的划分,而只能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不成熟阶段,而成熟的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抛弃上述的传统看法,勃列日涅夫1977年在 《关于苏联宪法草案及全民讨论的结果》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在自身基础上的完善时期,即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时期”。他还指出,“不管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有什么特殊条件,社会主义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完善的阶段,就是成熟的发达社会主义阶段。”[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自身基础的稳定性较强的社会结构。A·布坚科在《发达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一书指出,苏共和兄弟摒弃了那种把不同成分结合起来的不稳定的 “过渡形态”看成社会主义本性的特点,遵循下述理论原则:社会主义是具有质的规定性,具有“牢固基础”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绝不是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特点与“资本主义痕迹的”的共存体,从社会性质上看,它是一种具有自已统一特点特征和原则的社会制度。苏联许多学者赞同上述观点。他们认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高级、成熟的阶段,它的任务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两者实质上是一个统一的进程。

2.3 发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

苏共中央关于十月革命六十周年的决议指出:发达的社会主义标志着逐渐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成熟的高级阶段。勃列日涅夫在 《关于苏联宪法草案及全民讨论的结果》的报告中指出:“现在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这是新社会的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按照社会主义内在固有的集体主义原则完成对全部社会关系的改造。”[4]这样就为社会主义规律发挥作用和表现社会主义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优越性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社会制度具有有机的完整性、充满生气,实现政治稳定和牢不可破的内部统一。使得各阶级、各社会集团、各大小民族相互接近。苏联历史上形成了新的社会和国际共同体——人民。并创造了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由此可见,苏联领导人把社会主义的成熟性看作是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所以苏联往往把成熟的社会主义同发达的社会主义视为同一概念并相互替代使用。

2.4 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自从勃列日涅夫1967年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苏联学术界不少学者认为苏联是世界上唯一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而东欧一些国家还正处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但同时指出发达社会主义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它没有超出社会主义的范围,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仍然在发挥作用。苏联进入发达社会主义阶段之后,其主要任务是继续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提供条件。

3 粉饰太平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1967 年提出的所谓“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尽管仍然是一种超越发展阶段的理论,但与赫鲁晓夫1961年提出的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的急进、浮夸口号相比,毕竟也不失为是一个小小的调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在否定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与唯意志论”错误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该理论仍然存在着种种缺陷,实质上更是一个宣扬成绩,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的理论。

3.1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仍然存在包含着急于求成和超越阶段的某些因素和成分

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苏共领导人认识层面的限制,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理论观点的束缚,对苏联所处的发展阶段仍然估计过高,仍然存在“主观主义”、“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成分。在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苏共提出的许多理论和口号仍然带有很强的超越阶段的印迹。它强调发达社会主义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直接与共产主义相衔接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在它之后不再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独立阶段。似乎达到这个阶段,就具备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因此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后,苏联仍然沿用赫鲁晓夫时期的 “苏联正在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等提法。显然这是脱离当时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的。事实上苏联社会不仅没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甚至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也远没有建成。

3.2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过分强调苏联社会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起到了掩盖诸多社会矛盾和粉饰现实的作用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苏联以往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但却没有能够实事求是的对苏联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和认识。它从一开始就是为勃列日涅夫的领导唱赞歌的,没有客观的分析苏联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片面的对苏联社会进行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夸大已取得的成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苏联的社会矛盾。实际上,勃列日涅夫执政的苏联社会在“稳定”的表象下,矛盾丛丛,一些社会集团的签名抗议运动,各种流派的持不同政见运动,少数民族的返回家园运动,抗议民族融合运动,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都很差。农业生产处于生产效率低和不稳定的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此外,国内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可是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些潜伏的社会危机却视而不见,毫无作为。

3.3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因为没有正确估计苏联的现实,从而阻碍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程,导致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缓慢直至停滞

由于发达社会主义理论过高的估计苏联社会发展的成熟性,过早的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结果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它导致的冒进和浮夸使苏联逐渐放弃了改革,在苏联人中间产生了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满足的意识。它编制了一个“发达”、“完美”的社会主义花环,造成了一派繁荣、满足、安定的社会景象,掩饰和回避了现实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成为勃列日涅夫时期阻碍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停滞的重要原因。列宁早就说过社会主义应该达到比资本主义高的多的劳动生产率。而事实上,“苏联的劳动生产率从6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末,年平均速度大约下降了50%,即由7.2%下降到3.1%,工业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53%-5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0%-25%。”[5]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还应该是全面而充分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应当是消灭了阶级差别的社会。但苏联的实际情况却是:人民生活水平是有提高,但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阶级差别虽已缩小,但要消灭这种本质差别,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从政治关系的成熟程度、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来看,苏联社会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也有不小的差距。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显然是言过其实。

1982年11 月,勃列日涅夫逝世之后,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被冷淡。其继任者安德罗波夫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苏联发展实际状况,强调“应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处的阶段”,谨防“在发展阶段上可能出现的夸张”和“盲目冒进”,并提出了更加符合苏联发展实际的“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漫长阶段的起点”的新理论。对于苏联所处的实际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对苏联的社会发展阶段显然估计过高。一个人均生产总值仅是美国五分之二的苏联,人均收入为美国三分之一的苏联充其量只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其实更客观地讲苏联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距离真正的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距离还不小。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是不符合实际而超越阶段的。苏联的许多理论家和官员为了迎合勃列日涅夫的追求虚荣的心态,炮制了这个理论。苏联并没有因为标榜而实现发达社会主义,反而这个理论使苏联的领导人洋洋自得,失去了改革的危机感和动力。

虚假的理论不仅无助于实践,而且会被人民和历史的发展无情的抛弃,甚至沦为笑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充斥着1968-1982年苏联的各种政治理论刊物上。1983年它伴随着勃列日涅夫而逐渐远去。1985年以后这个理论从刊物中彻底消失。这个政治理论的政治生命仅仅18年。一种政治理论,必须是在经过时间和历史检验后,成为科学体系的成熟思想。政治理论的提出必须严肃认真,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必须真实,必须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受益得实惠,造福于民。

[1]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54.

[2]薛汉伟.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119.

[3]苏斯洛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世界的革命更新[J].共产党人,1977,(14):34.

[4]勃列日涅夫言论(第13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409.

[5]刘克明,金辉.苏联政治经济体制7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0:626.

THE CONTENT AND SUBSTANCE OF BREZHNEV′S “DEVELOPED SOCIALISM”THEORY

ZHAO Jie
(Politics&Law School,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133)

The period during Brezhnev in power was important in history of the Soviet Union.The “Developed Socialism”theory was put forward in the phrase,which denied Khrushchev′s subjectivism and voluntarism and re-recognized the stage of the Soviet Union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the focus of the theory was to promote the achievements of Soviet society,to cover up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esent a false picture of peace and presperity.

Brezhnev;Developed Socialism;contradictions;stagnation

D091.6

A

1672-2868(2012)01-0038-04

2011-11-25

赵洁(1985-),女,安徽巢湖人。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澍 斌

猜你喜欢
列日涅夫赫鲁晓夫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体制倒退及其严重后果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对赫鲁晓夫军事改革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