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

2012-08-15 00:43:59张兴元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1期
关键词:订单式校企方向

张兴元,孙 勇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

张兴元,孙 勇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初步形成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对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有其较高的研究价值.

就业方向课;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源于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很强的职业定向性特征相吻合,已被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提高办学效益的好模式[1].纵观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所实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她带来的不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更是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质量观的转变.

1 就业方向课

1.1 就业方向课的内涵

根据“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职业岗位(群)对人才市场要求变化的实时需求,创新设立就业方向课模块一(在学院教学)、模块二(在企业教学),模块一可以转化为模块二、模块二可以转化为模块一,就业方向课程及教学内容由用人单位和学校根据各人才市场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共同商定[2].《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是建立在广泛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该课程模块努力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是一个动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课程模块,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1.2 就业方向课的类型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中,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实施长期、中期和短期等多层次的“订单式”、“夹心饼干式”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其中较为典型的是“2+1”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一年顶岗实习,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但这种模式在推行中也存在着教学缺位和管理缺位的问题.近年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设置就业方向课的构想,拟通过就业方向课程平台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途径,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3].

2.1 就业方向课的运行模式

2.2.1 就业方向课的运行

学院就业方向课的运行模式,是在第五学期,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根据不同企业(用人单位)、不同岗位对人才的实时需求,由校企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任务,针对岗位对口要求和关键能力等进行培养,毕业年级学生选修就业方向课模块一或在校内,就业方向课模块二或企业进行.这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不断从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获取大量的用人单位信息,沟通接触后,筛选出具有初步合作意愿的企业,并建立信息平台,然后派人到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和可行性论证,考察企业的实力、发展潜力和行业前景,从中选出合作伙伴进行洽谈.

就业方向课模块一:一般在校内开展教学.根据各专业教学和市场调研、分析设置系列就业方向课程,每门课程教学时间为二周,每个专业设置3-4门课,为一个单元,学生根据专业选择就业方向课模块一.

就业方向课模块二:一般在企业进行教学.学校与企业签订就业基地协议书,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学校与企业根据就业岗位,共同研究就业方向课模块二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考核标准等.

2.2.2 就业方向课的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就业方向课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遵循高职的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确定培养岗位核心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就业方向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要尽量“企业化”,接轨市场,接轨行业.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是保证校企合作下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只有合理设置课程,才能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因此,教学计划的设计主要是由校企双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旨在打造企业行业需求的人才.

以中国通信第三工程局安徽省公司六安项目部就业方向课设置为例,计算机通信专业就业实习主要开展通信设备技术管理及施工.实习内容主要从事传输设备、传输配套、无线基站设备、基站维护、铁塔维护、资料管理等.实习地点:六安五县三区.通信专业经校企双方培训一周,培训地点在学院和企业之间进行.经培训考证后上岗,开始就业方向课的实习,实习时间三个月,实习考核合格后,经双方满意后签订就业协议书.

2.2.3 就业方向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以保障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采取有效的途径的“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将院校具有较强教学经验的老师送到用人单位生产一线进行培训,参与生产管理和产品的研发,掌握其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二是通过聘请企业内部懂理论、精实践的技术人员来学院做兼职教师,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在教学计划中,一部分课程是企业所需要开设的课程,可以直接由企业技术人员来承担教学任务.

2.2.4 就业方向课的校企合作关系培育方案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不断从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获取大量的用人单位信息,在沟通接触后,筛选出具有初步合作意愿的企业,建立信息平台,然后学院派人到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考察企业的实力、发展潜力和行业前景,从中选出合作伙伴进行洽谈.

合作企业做到多样、多层次,应针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既可以进行长期的人才培养,也可以针对岗位要求和关键能力等进行在岗员工的再培训.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是建立在广泛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该研究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主要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要求变化的实时需求,通过深入和广泛的调研,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商定.例如,我系与“江苏远洋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第三工程局安徽分公司”、“上海理想人力资源公司”、“中软国际”、“合肥龙旭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就业方向课程,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进行就业方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尝试.

3.3 就业方向课的优点

3.3.1 就业方向课程平台

按照“能力本位”的思想和“能力主线”的思路,先调查分析、研究确定某专业人才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行业标准,然后将其按实际工作要求分解为若干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最后按能力要素的要求选设相应的课程单元,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若干能力要素有机构成某一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有机构成某一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有机构成某一职业能力.

构建一套过程精致、操作灵活的就业方向课程实施运行模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打造一个优良的就业方向课程平台.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设置就业方向课想,拟通过就业方向课程平台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途径,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3.3.2 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主要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要求变化的实时需求,在第五学期开设就业方向课程模块.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就业方向课程,部分专业开设的课程模块:电话礼仪、服务外包、数据处理、市场营销、通信设备、J2EE自动化技术等.目前,我院各专业与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进行就业方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尝试.学院在实行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模块一或企业课程模块二,申请签定协议书和安全协议.学生选择模块二时必须选择三门课程学习,其中《见习岗位综合实习》为必选课程,此外还应任选两门课程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实习岗位实际需要选择本模块二中未列出的其它课程,但学生需写出书面申请,并经系里审核批准;学生选择的各门课程必须提交课程设计(论文)或1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调研报告),作为课程考核成绩,学生在企业学习由企业确定的辅导员配合管理和考核.

3.3.3 就业方向课的师资队伍

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适应就业方向课程的校内外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以保障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采取有效的途径即“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就业方向课的运行过程中,锻炼了一大批教师,符合高等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了培育和提升.

3.3.4 就业方向课的教学基地优势

培育一批联系紧密、相互支持的合作企业,广泛建立基于就业方向课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基地.较好地解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培养存在的订单不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实践中存在的企业用人与学生长远职业生涯发展的矛盾;较好地解决了“订单式”培养工作中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和管理缺位问题.

3.3.5 确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4]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框架下,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积极探索和完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自主学习、过程监控”的专业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通过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掌握职业核心知识与技能,进行准职业人的技能训练,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管理人员的角色转变.

3.3.6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积极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大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院为培养大学生的岗位核心竞争力,努力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形成了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及就业方向课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实践能力本身固有的实践性特征也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广泛的接触到用人单位,了解当前社会需求为大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要引进企业管理层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通过校内外联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实践教学引入企业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深入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见习、实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实践中,为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搭建平台.通过项目化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4 小结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不辱使命,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自身改革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初步形成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对基于就业方向课程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有其较大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1〕管友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4).

〔2〕孙勇.就业方向课-高职院校教学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9).

〔3〕杜学森.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天津滨海高等教育,2007(1).

〔4〕尤承宪.构建“3+3”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达成[J].皖西学院学报,2011(1).

G641

A

1673-260X(2012)11-0250-03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研究(20101362、2007jyxm487)

猜你喜欢
订单式校企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计算机应用(2022年2期)2022-03-01 12:33:42
2021年组稿方向
计算机应用(2021年4期)2021-04-20 14:06:36
2021年组稿方向
计算机应用(2021年1期)2021-01-21 03:22:38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8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