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北京 100037)
试论传统艺术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刘婷婷
(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北京 100037)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两个方向,来探讨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准确把握传统文化底蕴和审美精神的内涵.
传统艺术;传统美学;当代平面设计
当代平面设计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更是人类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载体.它是以服务大众生活为目的,以文化为本位,以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伴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当代平面设计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也表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面貌与审美水平,它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综合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面对浩瀚丰富的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吸取营养,以探寻出新的设计语境,形成具有民族性的设计风格,是每一位平面设计师都在不断思索的问题.
平面设计作品要有内涵、有韵味、有真情实感并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是当代社会对平面设计作品的普遍追求.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文论、画论、诗论还是民间艺术都具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语言.另外如书法、剪纸、年画、雕刻、皮影等艺术形式,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丰富的审美思想,是当代平面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设计思想与表现形式上对我们有着很多重要的启示.
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受到儒、道、佛三教的影响,形成了“宁静致远”、“恬静淡泊”、“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审美理论.这些理论对当代平面设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指导意义.如: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是指自然、人与世间万物相互照应,形成一个完备的、生机勃勃的有机整体.中国传统美食“粽子”的包装就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哲学观念;而现代绿色设计也是对这一古代思想的新解读、新尝试.
当代设计美学强调设计作品与欣赏者、设计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这与中国道家美学所提出“对话”的思辩融会型审美观,主张天人对话、人人对话的观点是相同的.道家追求的“道”、“德”、“气”、“神”、“一”、“元”等,不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对立两级对话和融合后形成的与生命和自我融为一体的“边缘地带”.《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其精髓于设计美学中运用正是从两级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无数边缘,而这些边缘带来的可能性造就了语言的丰富变化.中国古代“绘事后素”、“计白当黑”等审美法则都是道家玄素文化的最高境界.道家太极图被现代设计界公认为是最完美的标志图形.
宋代理学家朱熹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和追求,审美境界中心性虚灵和道德提升是其美学的终极目标.《朱子语类》(卷七五)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这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朱熹既讲道器不离,又讲体用不二.朱熹认为,人虽然只有一个心,但这个心却有不同的“知觉”方式.“道心”偏于理性省察,是形上之思,最终走向理学,“人心”偏于感性玩味,是具象之思,最终走向美学.就平面设计而言,设计本体的具象之美如何从泛化的图形游戏到设讨一情境和设计意味的提高,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只以悦人的视觉形象直白以物的使用和经济价值,更是传递一种物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关系,及“寄道于器”.
朱熹美学另一个就平面设计产生对话机遇的观点在《朱子语类》(卷七十八)语:“人心是知觉,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底,未是不好,只是危.”这“目之于色,耳之于声”,指的就是审美冲动.而平面设计中以宣传商品为目的的过度设计引发的审美冲动,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买,这既违背了设计的“德”,也将造成设计污染.设计师在考虑到忠实于产品宣传的同时,也应在大环境中起到良性循环作用,即对审美需求和品味以及购买的正确引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辩证、因果循环的思想方式以及对事物各方面强调统一融合的思维过程造就了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隐藏在中国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之中,例如在青铜器纹饰、中国山水写意画等形势中总是若有若无的透出这种思维方式的精髓.在现代中国的平面设计中,这一思维方式得到了新的诠释.如余秉楠在1995年创作的《海峡两岸一家亲》中,作者选用中国古典文字“家”这一形式作为海报的主体.“家”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属于象形字,上面一个宝子盖象征家的房间,下面一个猪象征着家中的景象.这一文字从传统文字和文化角度完美的诠释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既能够带给人深刻的传统视觉印象,也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这一设计理念紧贴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当代平面设计艺术而言具有更真切、更新的文化体现.
在众多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水墨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历史悠久,在立意、构思和技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水墨画的讲求“情景相生气韵生动”、“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黑,用墨微茫,以一当十,虚实相生,寥寥数笔意尽形全”,在平面设计中纳人这些文化精髓,将会使平面设计在表现手法上呈现“超以象外”的民族视觉形态,设计语境也将在审美层面上达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
与中国水墨画相辅相成,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磨砺,已达到了形神兼备、笔法与精神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大类型.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支奇葩.书法文化为当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平台.尤其在带有传统特色的设计中,选择主体文字为书法的设计形式确为明智之举.
中国的书法形态万千,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创造视觉语境的重要元素.中国书法中的不同门派、风格,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很多可以感受发掘的空间.书法与印章关系紧密,大多印章均以篆文字作为组合元素,在位置经营上有相当的美学意境.印章的图与地、阴与阳、方与圆、多与少、粗与细、疏与密、简与繁、刚与柔等等形式美的要素,对今日的设计师在元素与概念的运用上会大有裨益.
另外,中国民间美术如剪纸、皮影、年画、蜡染、扎染、织染、脸谱等,都是极丰富充沛的设计元素.其中的传统图案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图案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谐的意境和美感.传统图案具体包括瑞兽图案、吉祥画、汉字图案、古代花边纹样、花卉图案、诸神图案、仕女图、中国古代家具和建筑图案、中国化的佛教图案、生肖图案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等.这些图案发展到今天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如汉代代表图案“瓦当图案”,大多数以动物、植物、文字符号和几何纹为主,其中包括有大众所熟知的朱雀、青龙、白虎等,取材多与吉祥、避邪有关,造型简洁有力,极具韵律美.另外还有青铜时代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蚁抖文、梅花篆;汉画装饰艺术、唐代的宝相花纹等,这些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以汉族儒道传统文化为中心特征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对于今天的平面设计而言,民间美术元素是不容忽视的巨大资源,对于它的利用,可以使作品散发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与温暖的思乡情.
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弘扬民族文化,开辟新的设计风格,是很多年轻设计师努力的方向.一件优秀的平面设计不仅在功能、造型、色彩和装饰等要素的配合上要统一,同时在设计中应蕴含一种价值观、文化属性、审美品位和时尚感.从当前设计的趋势可以看到,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具有中国传统图案装饰样式的艺术设计,总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不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我国艺术设计走向国际市场,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在呼吁在把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去,由于我们传统艺术中的很多形象和图案不一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有一个理解、吸收、再创造的过程,使之能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1〕张曼娟.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导入[J].内蒙古艺术,2006(2).
〔2〕陈蓉.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J].太原科技,2006(3).
〔3〕张骏.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4〕孔新苗.平面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5〕黄静.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包装工程,2005(1).
〔6〕郎绍君.守护与拓进[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G633.93
A
1673-260X(2012)11-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