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文化的传承
——学校体育中竞技体育的重新定位

2012-08-15 00:43:59汪美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1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学校

汪美芳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文化的传承
——学校体育中竞技体育的重新定位

汪美芳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

通过分析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竞技体育问题,对竞技体育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文化功能和价值,提出竞技体育也是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形式,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竞技体育的问题.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文化;定位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面对当前学生体质状况下降和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模式.体育是一种伟大的文化运动,要想使体育的文化魅力得以体现,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我们必须处理好体育文化得以传播的形式问题.竞技体育问题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争论的焦点,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文化的两种主要传播形式,两者的关系问题一直困惑着体育教育工作者,随着竞技体育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对传统体育的冲击,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何去何从的问题越来越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本文从体育文化传承方面对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进行讨论,期望给今后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一些参考.

1 体育文化和学校体育文化

1.1 体育文化和学校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指关于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即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由表及里三个层面的有机构成.学校体育文化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竞技、健身、娱乐等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

1.2 学校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关系

学校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接受体育文化教育的雏形阶段,也是体育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主要形式和场所.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学校体育文化对体育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学校文化一部分的体育文化,一方面对学生个体的健康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在主观上表现为一种愉快的心里体验和心境,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多种形式和传播载体,对学校体育文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见,学校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密不可分的.

2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文化的传承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过程,也是体育文化传递的主要形式.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要想使体育文化的传播得到真正落实,必须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因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文化的传承问题.

2.1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竞技体育的问题

2.1.1 淡化竞技体育和运动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到实践,基本照搬前苏联的一套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置几乎全是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致使学校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或者体育课一结束就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有,近年来由于“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引进,使得一些人对体育的教学手段产生质疑.为此,不少教师提出要淡化竞技体育,认为竞技体育是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损害学生的健康,不应该把竞技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摒弃学校体育中的竞技体育.

2.1.2 提倡学校体育中娱乐体育教学占主导地位

随着社会就业和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的竞争力和繁重的学习负担.所以,有许多教师建议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提倡娱乐体育成为主要身体活动形式.所谓娱乐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以寻求放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身体活动形式.从娱乐体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也属文化范畴,从传承体育文化角度看娱乐体育,它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弥补形式.但是,娱乐体育教学占主导地位是不妥的,现代社会提倡和谐发展,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让娱乐体育和竞技体育和谐发展,共同为学校体育服务.

3 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3.1 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文化功能和价值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认为:价值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直接感受”或者个体对生活的体验.学生只有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一种真实的“直接感受”或体验,才能在现在和将来养成去体验体育文化魅力的习惯,并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体育是青少年接受人格和体格教育的课程,也是体育文化传播的课程.学校体育中的竞技体育对学生体育文化观念形成有重要影响: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兴趣.学校体育处于竞技体育的初级阶段,如果我们用竞技体育思想来指导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必将把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体育精神是一种强力的冶炼,是一种征服和超越精神的培养,是一种运动习惯的形成.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真正内容在于人本身的发展,学校体育文化的价值,蕴藏在各项运动技术中.体育文化的魅力源于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对体育内在因素的认同及运动后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虽不属于同一个系统,但是两者在精神层面是完全可以统一的,那就是:体育文化.竞技体育对传承学校体育文化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学校体育如果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必然回涌现出一大批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分子,有利于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但是,如果采纳一些教师的意见在学校体育中淡化竞技体育,屏弃竞技体育,那么学校体育文化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可见学校体育文化若离开了体育运动技术的传习,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2 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教学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源泉,为体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空间,同时为学校体育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余地.运动技术源于生活,作为体育文化的运动技术又高于生活,体育文化对运动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不以传习体育文化的理念来指导体育教学,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于不顾,那么体育教学的灵魂又在哪里?因此,学校体育教学要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让竞技体育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服务,让体育文化真正渗透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

4 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重新地位

21世纪的学校体育面临着“改革”、“创新”大潮,有些教师认为竞技训练挑战人的极限,摧残学生的健康,建议把竞技体育赶出“学校大门”,将纯粹的体育教育作为自己的特色.也有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把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把学生看作是运动员进行培养.本人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其两面性,竞技体育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把每个事物放到适当的位置去观察思考,所以我们应该科学的对竞技体育定位,切实贯彻好“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只有这样竞技体育才能在学校体育中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肺活量,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二十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迅速增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可见,学校体育把学生健康放在了首位,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校体育如果片面追求“健康第一”而强制割舍体育之精髓,这种做法是违背体育发展根本规律的,也是不符合逻辑的.

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文化的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如果离开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功能将大达折扣,所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把竞技体育问题作为主要问题来看待.由于竞技体育具有高度的技术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等特征,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竞技体育的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我们必须把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加工改造,使改造后的竞技体育项目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为学校体育更好的服务.比如:场地器材简化,技术难度简化,运动规则简化等等.

5 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文化传播形式

5.1 课外体育活动

传统及现有的课外体育活动实际上是体育课的延伸,如果目的仅定位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就显得过于狭窄,学校体育中的课外活动应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使竞技体育在课外活动中展示应有的风采,我们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活动,学校体育中的课外活动应该使体育文化得到延伸、扩散和丰富.

5.2 各种形式的运动会

运动会是各学校每年都举行的大型活动,运动会更是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传播体育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运动会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要更加重视它的文化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会来引导学校体育的发展,使学校体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5.3 体育俱乐部

全国各校都在尝试俱乐部式教学,俱乐部教学开设内容多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将竞技体育纳入俱乐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打好基础.

5.4 各种形式的竞赛和观赏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一些竞赛活动,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现代传媒手段越来越优化,学校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赏各种赛事,比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CUBA,NBA等等.这些观赏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其中的乐趣,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6 结束语

现行体育教学中过分注重运动技能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造成很大影响,改革应真正理解体育文化“懂、会、乐”的意义和体育人化的崇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我国从中学到大学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的的理论根源,才能真正让竞技体育为学校体育服务.

随着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娱乐化,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体育的教学使命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我们的体育教学理念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重新定位学校体育中的竞技体育,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充分发挥和利用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文化功能,,有利于体育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校体育蓬勃发展.我们要深刻理解体育文化和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将体育文化之理念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融入体育文化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卢元镇.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J].体育科研,2003(3):1-3.

〔2〕张秋宁.“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再认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70-73.

〔3〕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8.

〔4〕周爱光.试论“竞技体育”的本质性[J].体育科学,1996(5):8-11.

〔5〕陈学华.浅谈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4):97-98.

〔6〕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陈兰芳,陈道裕,等.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动发展的必要性[J].体育文化育导刊,2004(1).

〔8〕秦文.学校体育的文化定位和传播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4(12).

G807.01

A

1673-260X(2012)11-0139-03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奇妙学校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
同台竞技
对联(2011年16期)2011-09-18 02:26:32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