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潇
(赤峰学院 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分析
李潇潇
(赤峰学院 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诊断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174例临床诊断为疑似血吸虫病的患者,分别对其胃镜和结肠镜下行常规内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内镜下的胃肠道黏膜黄斑的检出率.结果:胃镜下检出黏膜黄斑率与结肠镜下检出黏膜黄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8,P>0.05),无统计学意义;胃型血吸虫患者内镜下黏膜黄斑检出率与大肠型血吸虫患者内镜下黏膜黄斑检出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81.4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镜下辅助检查发现胃肠道内有黏膜黄斑,应取组织活检,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或者进一步送病理检查确诊.
内镜;胃肠道粘膜黄斑;血吸虫病
针对血吸虫病的诊断,通常无法单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准确诊断,需要联合各种辅助性检查鉴别诊断,通常常用的的有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但误漏诊率较高,近年来,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先采取消化道内镜检查,其特异性较高,可疑早期发现可疑病灶,进一步取材料检查确诊,是较为理想的血吸虫病辅助诊断手段.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诊断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总结其诊断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174例临床诊断为疑似血吸虫病的患者,男89例,女85例,年龄在31~65岁,平均年龄为51.2±1.8岁,分别对其胃镜和结肠镜下行常规内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内镜下的胃肠道黏膜黄斑的检出率.
1.2.1 仪器
对于疑似胃型的血吸虫病患者,使用的是电子胃镜(Fujinon公司生产,型号:EG-99WR),对于疑似大肠型的血吸虫病患者,使用的是电子结肠镜(富士能公司生产,型号:EC-99WM);然后使用内镜工作站软件进行图像处理.
1.2.2 检查方法
对临床诊断疑似血吸虫病的患者采取常规的胃镜与结肠镜检查,在内镜下观察有无黏膜明显增厚或者黏膜黄斑,对疑似有血吸虫卵堆积引起黏膜明显增厚或者黏膜黄斑的部位,随机取样活检,将其制片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血吸虫卵,对于少部分特殊部位的标本需要进一步送病检确诊.
本组黏膜黄斑检出率的数据采取卡方软件V1.61版本处理,期间的数据采取X2检验,计量单位以%表示,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174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检出胃肠道黏膜黄斑有29例,检出率为16.7%,后经取组织活检与病检,确诊为血吸虫病有27例,内镜检查准确率为93.1%.其中胃镜下发现黏膜黄斑有3例,占10.3%(3/29),占胃型血吸虫患者的 2.3%(3/132),内镜下表现为胃粘膜明显增生,胃底和(或)食管静脉明显显露或者曲张,十二指肠的球部和(或)球后部黏膜下可见褐色或者黄色的点片状颗粒分布;结肠镜下发现黏膜黄斑有26例,占17.9%(26/145),占大肠型血吸虫患者的61.9%(26/42),内镜下表现为直肠和结肠的粘膜明显增生,如出现肉芽肿、腺瘤、息肉等,并且在粘膜下可见有茶色或者黄色的点片状颗粒、斑点分布,通常以左半结肠的分布最为明显,严重的患者可满布在整个结肠部分,甚至是在阑尾口周围的黏膜明显增厚部分可以检出有血吸虫的虫卵;胃镜下检出黏膜黄斑率与结肠镜下检出黏膜黄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8,P>0.05),无统计学意义;胃型血吸虫患者内镜下黏膜黄斑检出率与大肠型血吸虫患者内镜下黏膜黄斑检出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81.4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研究指出[1],胃肠道的血吸虫病高发部位往往和血吸虫的虫卵分布情况有密切的关系.血吸虫的成虫会先在人体的门静脉系统中寄生,然后产卵导致肝内的门脉发生广泛性的闭塞,进一步形成门脉高压,随着门静脉内压力发生变化,部分的虫卵就会逆流进入到幽门静脉,然后到达胃窦的幽门部,也有可能流入到冠状静脉到达胃小弯或者通过胰、十二指肠的下静脉或者上静脉到达十二指肠等部位进行沉积,导致胃部血吸虫病;随着肠系膜下的静脉内虫卵继续沉着和在肠壁黏膜的下层与肝脏中堆积,最终形成虫卵结节,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肠道血吸虫病的发生.
因为胃肠部血吸虫病的发病部位会存在局限性,多呈现出沿胃肠道静脉引流的区域性分布,因此,可以在内镜下检查偶然可见胃窦部和十二指肠黏膜下有明显的黏膜黄斑,但在结肠和直肠黏膜下就可以明显常见有血吸虫性的黏膜黄斑,以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最为常见.本文中统计发现,胃镜下发现黏膜黄斑有3例,占10.3%,占胃型血吸虫患者的2.3%,内镜下表现为胃粘膜明显增生,胃底和(或)食管静脉明显显露或者曲张,十二指肠的球部和(或)球后部黏膜下可见褐色或者黄色的点片状颗粒分布;结肠镜下发现黏膜黄斑有26例,占17.9%,占大肠型血吸虫患者的61.9%,内镜下表现为直肠和结肠的粘膜明显增生,如出现肉芽肿、腺瘤、息肉等,并且在粘膜下可见有茶色或者黄色的点片状颗粒、斑点分布,通常以左半结肠的分布最为明显,严重的患者可满布在整个结肠部分,甚至是在阑尾口周围的黏膜明显增厚部分可以检出有血吸虫的虫卵;胃型血吸虫患者内镜下黏膜黄斑检出率与大肠型血吸虫患者内镜下黏膜黄斑检出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此结论与文献的结论基本一致[2].提示出在内镜下对于大肠黏膜黄斑检查对于辅助诊断血吸虫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诊断为类似血吸虫病的患者,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可先采取内镜下辅助检查,若发现胃肠道内有黏膜黄斑,应取组织活检,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或者进一步送病理检查确诊,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及时诊断出血吸虫病,及早治疗,提供可靠客观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胡钢,陈栋良,方雪玲,等,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J].中国消化镜杂志,2010,27(4):186-188.
〔2〕薛峰,顿金平,刘南植,等,内镜及病理对胃血吸虫病的诊断意义[J].临床荟萃,2008(23):335.
R573
A
1673-260X(2012)11-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