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影响研究

2012-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体育

郝 策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新课程标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影响研究

郝 策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在我国新课程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而高效体育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体育教学也要适应新形势,针对从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措施等几方面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影响

1 前言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识渊博、善于创新、体魄强壮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此高校教育必须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而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不可分割部分的体育教学的改革,则显得更具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有效地借助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的契机,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来达成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新课程的基本特征

2.1 在编写体系上与旧课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未来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编写体系的束缚,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编排上,将传统的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有机地转化为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的新体系.在课程新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并以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观点,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有机的优化,凸显其在促进学生健康素质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置上呈现出多样性与综合性的特点,这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新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增强了实效性

新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基本核心,以育人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并存,因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解读与认知能力.新课程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课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校体育基本功能的发挥,对于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的理论水平,实现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娱乐、卫生保健的技术、技能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健康意识的自主生成;第三,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形成良好的健康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第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情操,促进其个性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3 新课程的实施途径

3.1 建立全新的体育健康教学体系

“健康第一”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而促进学生“健康第一”思想形成的主要途径在于加强对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因此,应积极发挥课程的载体作用,构建起与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以期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对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意识的唤醒.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建立起具有互动意义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的优势,有效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第三,在教学原则上,应坚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彰显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推动社会发展,形成文明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功能与作用.第四,应通过体育健康教学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促进其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3.2 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在生理上,表现为各器官、系统从童年期的平稳发育状态向生长发育高峰期(性成熟期、青春前期)过渡;在心理上,处于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变期,这个转变在整个心理发展阶段上占有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室内、室外课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生理机能发展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在体育教学内容的的设置上,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使之能够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进而达成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并且要凸显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以及生活化、多样化和实用化的特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进而构建起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教学内容体系,以促进学生自主锻炼、自主调控、自主评价意识的生成,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与自我健康维护意识,使其身心健康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3.3 强调教学的实效性

把握新课程教学主层次,兼顾体育、健康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以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主流,兼顾到学科体系、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三个方面,确保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实践,并适时地注入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使得新课程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从事身体锻炼的手段,又能够为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增进健康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要强化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体育健康学习的良好氛围.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实现其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体育的内涵及作用、体育的美学价值、体育的发展进程进行宣讲,以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致使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3.4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新课程教学的开展要充分体现其思想性和教育作用.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新课程教学的开展,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核心思想,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首先,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是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体育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于挑战、乐观向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发展成为守纪律、有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自尊自爱以及良好的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意识,使其逐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其次,要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依据来选择课程的内容.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彻底摒弃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对技能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培养的弊端,充分凸显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与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特别对于性格孤僻、怪异、懦弱、消沉的学生而言,实现其个性的改造与发展,是促进其完善人格,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依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利用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在教学中要符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第三,要切实发挥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进行美学教育时,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中的一些思想问题,比如:女学生怕晒黑,男学生怕因参加某些体育项目(如双杠及其他一些力量型的项目)的锻炼影响长个等不正确的审美观点,都是因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不足,对“美”地片面理解所致.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并和学生讨论什么是“美”,体育锻炼为什么能使人体健美.有效地消除与化解学生的思想问题,激发其学习的热情.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最终使学生形成坚实有力、匀称、协调的体格,进而达到健美的目的.

4 结论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三基”知识外,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健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效地转变角色,从“教书匠”有机地转化为“开放型”的教师.只有思想开放,才能主动地接受新事物,积极地学习和研究体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教师才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新事物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和创见.高校体育教学既要体现体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健康所起的积极作用,又要切实地注重学生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课课程单一结构必须突破原有结构的框架.形成多层次课程结构.从而就为实现体育教学多元化目标、完成多元化功能教学任务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1〕邹立昌.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5).

〔2〕黄文仁.论批判性反思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

〔3〕罗建新,陈志丹.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反思缺失[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5).

G815.12

A

1673-260X(2012)04-0126-02

猜你喜欢
新课程素质教育体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