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浅议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刘志杰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应用药物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不同、重要脏器病变、精神因素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本文主要分析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机能状态;精神因素;药物作用;影响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的内容,药物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这两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用药过程中,我们要意识到这些影响因素,力图克服不利因素,努力保持有利因素,保证药物作用充分发挥.具体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在某些病理和生理状态下,可引起机体一些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
1.1.1 年龄差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由于年龄不同,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也存在差异,同时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过程.国家药典规定儿童剂量为14岁以下的用药剂量;成人剂量的年龄段为14~60岁之间;60岁以上为老人剂量.小儿的肝肾功能及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此应用某些在肝内代谢的药物易引起中毒,并使经肾排泄的药物其排泄速度减慢.由于小儿血脑屏障及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非常敏感.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及其功能随着年龄增长伴有病理性衰退过程,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率亦相应减慢,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故儿童和老人的用药剂量应参照成人酌减.
1.1.2 性别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虽然性别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我们应充分考虑妇女在月经、妊娠、分娩及哺乳等时期的特点.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某些药物可经胎盘进入胎体或通过乳汁排泄而被乳儿吸收,有引起中毒的可能.另外,还有些药物可影响胎儿发育或致畸胎.
各种疾病状态都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比较明显的影响包括心脏及肝脏疾患、肾功能损伤、胃肠功能失调等.
1.2.1 心脏疾患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强心苷类药物,在心脏功能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其药物作用也有明显差别.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钝化,强心苷类药物可抑制钠泵活动,从而改善压力感受器的反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此外,强心苷类药物还可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所以强心苷类药物可以使心衰患者外周阻力下降,心排出量增加.而对正常人能直接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所以对心输出量影响不大[2].Ferguson等[3]报道,给中、重度心衰病人静脉用洋地黄制剂,利用微神经电位图,直接记录肌肉传出交感神经活动,观察到的结果是洋地黄有明显的交感神经抑制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1.2.2 肝脏疾病
肝脏病变可影响肝药酶的活性,减慢药物的消除速度,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易引起毒性反应的发生,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或减少给药剂量.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器官,肝硬化病人产生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时,由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从而使药物的游离浓度增高.
1.2.3 肾脏疾病
肾脏病变使肾功能受损,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速度变慢,若不及时调整给药间隔时间或剂量,将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
1.2.4 胃肠疾病
胃肠道PH改变可影响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吸收;同时胃排空时间延长或缩短也直接影响在小肠吸收的药物作用时间,进而影响药效的发挥.腹泻时可减少药物吸收,而便秘可使药物吸收增加.
1.2.5 发热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过程来调节体温,使其维持于相对恒定水平.患者之所以发热,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体内,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热原,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合成、释放PG增多,PG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提高,达37℃以上,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增高.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PG合成酶,使中枢PG合成减少而发挥解热作用,对直接注射PG引起的发热则无效.所以这类药物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情绪往往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情绪激动可使血压增高,亦可引起失眠,暗示治疗可提高痛阈.由于心理作用,病人服用无药理活性的安慰剂对许多病症均可产生一定的效果.
安慰剂的定义是任何药物、药剂或程序产生的与其药理活性无关的效应.[4].研究疼痛背景下期待引起安慰剂效应的神经机制表明,减轻疼痛的期待可以激活阿片能神经系统,减少疼痛通路的传递,激活体内抗痛系统,使痛觉减轻[5].另有研究发现,阿片类止痛药和安慰剂效应引起的脑区活动相似,这说明疼痛背景下安慰剂效应可能与阿片类镇痛药的机制相似[6].及时给予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安慰剂也可对失眠、心绞痛、神经官能症、感冒咳嗽等症状获得30%~50%的改善.
患者的精神状态与药物疗效关系密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及乐观的情绪会对药效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反之,患者情绪悲观,医患关系紧张会对药效产生负面影响.心理神经免疫学指出,精神因素与内在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精神颓废、悲观失望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人们长期处于紧张、激动状态下时,会导致内分泌活动发生紊乱,植物神经功能改变,表现为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低落的患者应用利舍平、氯丙嗪、中枢抑制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可加重患者的精神抑郁症状,甚至导致其自杀.因此,临床用药时,应鼓励患者以乐观的态度,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治疗,即可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又可以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的主观感受,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综上所述,机体功能状态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用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1〕杨世杰.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
〔2〕王学英,柳景华.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再认识.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6):465~467.
〔3〕Fergusn DW.Digitalis and neurohormonal abnormalities in heart failure and implication for therapy.Am J Cardiol,1992,69:24~33.
〔4〕Ernst E.Placebo:new insights into an old enigma.Edzard Ernst.Drug Discovery Today,2007,12(9-10):413~418.
〔5〕张莹,黄希庭.关于安慰剂效应的研究.心理科学,2008,31(1):214~217.
〔6〕Petrovic P,Kalso E,Petersson K M,Ingvar M.Placebo and opioid analgesia:imaging a shared neuronalnetwork.Science,2002,295(5560):1737~1740.
R96
A
1673-260X(2012)03-0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