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特性与游戏八股文类型的对应

2012-08-15 00:54王玉超刘明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八股文文题题目

王玉超,刘明坤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小说文体特征的融入是游戏八股文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小说的故事性、虚构性、教化性、娱乐性,从写作笔法到内容意味都渗透到游戏八股文中,可谓文质兼有。小说对游戏八股文的多方面影响,再加之八股文文体自身的各种因素,使游戏八股文形成了不同的类型。以文题为标准,游戏八股文可大致划分为《四书》文题类和俗语文题类,这种划分既简洁明了,又能清晰地反映游戏八股文对小说文体不同特性的吸收和借鉴。

一、《四书》文题与小说笔法

《四书》文题类的游戏八股文,题目取自《四书》原句,或一章、一节,或一句、一字,这类游戏文题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所选题目大多具有故事性,二是截搭题目占有一定数量,这两个特点也是游戏八股文的写作基础和形成因素。作者在已有故事或歪曲字句本意的基础上,融入小说文体的诸种特性,他们凭借小说创作的虚构和想象加以自由发挥,同时借鉴小说的结构布局和情节叙述写作八股文。

《四书》文题的故事性是游戏八股文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文人往往乐于借助小说笔法,针对其中的故事展开想象,挥墨成文。蒲松龄的《早起》、《紫阳课艺》中的《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即如此,“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之事在《孟子》中原本就有故事情节,两篇八股文的题目均包含部分故事,前者是齐人之妻打算早起瞷夫一段,后者是齐人东郭乞食一段,作者借题目涉及的故事情节虚构发挥,写成游戏八股文。《易余籥录》载游戏八股文《冯妇》一篇,为明末王遂东所作,破题曰:“人以妇名,即知其不丈夫矣。”以下通篇意在刻画一个仅有妇人之见的冯妇形象,内容主旨与《孟子》原文关系不大,但作者之所以能够这样调侃冯妇这一人物,与《孟子》所载甚有渊源。《孟子》记冯妇其人善于搏虎,后来立誓收手不干,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他却忍不住再试身手,结果以失败告终,狼狈不堪。《孟子》详述了冯妇搏虎之事,确立了冯妇其人的反面形象,这篇八股文以《冯妇》为题,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尤其突出冯妇其人,王遂东将冯妇的半途而废与妇人之见巧妙结合,抓住人物的个性和怪异的名字,凭借虚构和想象,围绕题目生发出新的文字。

《四书》中讲述故事或隐含故事情节的章节并不罕见,如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侍坐,闵子骞孝其后母,羿善射,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乐师师旷,百里奚自鬻于秦,伊尹相汤等篇,均有相关事件记述,《小题正鹄·夫子哂之》一文,题目下面明确注有“记事题”的字样。即使很多故事在《四书》中未做详细叙述甚至没有提及,举业者对其中提到的人物及其有关事件也有所掌握和了解,如王驩、淳于髡、匡章子等,他们本身都有丰富的故事,但《四书》只提及这一人物,当八股文题涉及这些人物时,人物本身的故事就成为了游戏八股文作者借以发挥的条件。

截搭题是游戏八股文得以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截搭题指随意截取《四书》中的字句,再将其搭联在一起作为八股文题目,若句意完整尚可表达一定的意义,若不顾词句完整、随意割裂截搭,致使题意残缺,作者只能畅开想象、自由发挥,游戏八股文随之形成。这类截搭文题的游戏八股文最著名的莫过于《制艺丛话》中记录的两则:一为《杖叩其胫阙党童子》,一为《王如好色至有托其妻子于其友》。“杖叩其胫阙党童子”是出自《论语》中的两句,此题分别截取“杖叩其胫”和“阙党童子”搭联在一起,两句没有任何关联,从题意来看属于无情截搭。《制艺丛话》载录此篇八股文一段云:

一杖而原壤痛,再杖而原壤仆,三杖而原壤死矣。三魂渺渺,七魄沈沈,一阵清风化为阙党童子矣。[1]

在作者的戏笔之下,原壤被孔子以杖叩胫,经历了由人到魂的转变,最后化为阙党童子,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物,居然在如此戏剧性的情节下联系了起来。这段文字不像八股文,倒像一段传奇小说,看罢这样的游戏八股文不得不让人啼笑皆非,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能力和运用提挽勾渡的技巧。《王如好色至有托其妻子于其友》一篇与之相似,题目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有人戏作渡下一段云:“夫王之好色,不与王之臣同之而与百姓同之者,以王之臣自有妻子故也。”挽上云:“夫王之臣,不托其妻子于王而托于其友者,以王好色故也。”[2]作者依靠挽渡手法将上下两句联系起来,戏剧性的情节由此出之。写作这类截搭题目的游戏八股文,挽渡技巧固然重要,作者的虚构和想象更不容忽视,他们以想象的各种因果缘由为纽带,通过虚构具体事件,将不同的人物连接起来,文法是八股文的勾挽钓渡,思维却是小说创作的虚构和想象。

截搭文题的游戏八股文富有趣味性。截搭题本来是为了避免科题重复,追新求奇,才割裂章句考查举子,但截搭题目渐趋荒谬、刁钻古怪,士子们不得不借助小说的创作手法进行写作,充分发挥虚构和想象的能力,将文题赋予一定的意义,阐释儒理定然难以企及,游戏趣味倒十分浓郁。清代嘉庆时期的鲍桂星喜出截搭题,他在典试河南时,出一题目为“及其广大草”,士子作诗嘲讽他云:“广大何容一物膠,满场文字乱蓬茅。生童拍手呵呵笑,渠是鱼包变草包。”[3]从士子们对鲍桂星所出题目的嘲讽中不难看出,用这样毫无意义的截搭文题论说经义实在为难,借此题目随意发挥一篇游戏文章倒新奇别致。面对这类截搭题目,士子们不得不使用游戏笔墨,凭借虚构和想象,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和事生拉硬拽到一起,使“满场文字乱蓬茅”,完全将一篇八股文章写成了一则小说,这些“鱼包变草包”、“没头没脚”的文字全无八股文的庄重,却足显小说的趣味。

明清小说对这类游戏八股文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人借助小说的虚构和想象曲解《四书》文题,细加对比发现,一些游戏八股文的行文与小说的结构布局有相似之处,小说内容也时有杂入八股文字中。

《两般秋雨盦随笔》载录,有人作游戏八股文《伯夷叔齐》,将伯、夷、叔、齐四字拆分开来,分别写成相对的二比,即伯二比、夷二比、叔二比、齐二比,如此形成了四比八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其节义尽人皆知,但此文作者故意割裂经典,写成一篇游戏文章。《坚瓠乙集》载游戏八股文《莫我知也夫》,此文作者采用“三叠法”,中云:“我非凤也,人以我为德衰之凤,莫凤知也夫。我非狗也,人以我为丧家之狗,莫狗知也夫。我非虎也,人以我为貌似之虎,莫虎知也夫。”[4]其行文并未割裂句意,只是假设三种情况,照搬套用了题目句式,虽无语病,但意思牵强。这两篇游戏八股文看似与小说无关,细究起来,它们的行文布局与小说极为相似。很多小说的题目是结构布局的缩影,如《金瓶梅》、《平山冷艳》等,都以题目所列的人物为中心演绎故事,游戏八股文“伯夷叔齐”拆分成四比,题目与行文布局形成的关系与《金瓶梅》等小说完全相同。《水浒传》是写草莽英雄的传奇小说,其中设置的每一个人物都不离“水浒”、“草莽”的身份,《莫我知也夫》的行文结构与之相同,无论是“我非凤”、“我非狗”,还是“我非虎”,结句都紧扣文题“莫我知也夫”。

如果说小说对游戏八股文行文布局的影响过于隐晦,小说内容直接纳入八股文字中就十分显见了。《坚瓠乙集》载游戏八股文《大哉尧之为君》,此题出自《论语·泰伯第八》,这段话本是孔子赞颂尧之功绩,有游戏八股文破题却云:“以齐天之大圣,极天下之无状焉。”[5]破题将“大”解释为“齐天”,“尧”解释为“圣”,二者结合即“齐天大圣”,“君”乃天下之统治者,故为“极天下之无状”。小说中的齐天大圣,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诸位神仙也要让他三分,用“极天下之无状”既解释了文题,又承续了“齐天大圣”。这个破题把经典语意和小说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闻见异辞》“文引孙行者”条说:“可知看《西游记》者,亦有裨于科名矣。”足见小说对游戏八股文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二、俗语文题与小说意旨

俗语文题是指以《四书》、《五经》之外的言语为题目。这类游戏八股文的题目与儒家经典无关,内容不受儒理论道的束缚和局限,但是它们在借鉴小说笔法的基础上,对小说意旨的表达方式多有模仿,具备以小道观大达之功用。明清小说往往针对社会现象,如《梼杌闲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都根据古今现实叙说议论,另有《石点头》、《姻缘扇》、《锦绣衣》、《歧路灯》、《红楼梦》、《九尾龟》之类,借物喻言之意十分明了。俗语文题类的游戏八股文与小说相同,也用游戏文字言说见闻,寄托喻意,它们分别以社会现象和寓言故事作为题目,很多现象频繁发生乃至形成俗谚,这也常常出现在俗语文题中。

以社会现象为文题的游戏八股文最为自由,这类文题没有任何要求,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或一字一句,或多句一段均可当作题目。《苏州王三胡子有两侄焉,其阿二秀才来则饭之,阿三童生来则不饭也》一文,就是作者针对当时苏地风气,以王三胡子为典型代表,借此为题大做文章。

提取社会现象作为八股文题,既有现实性,又有生动性。清人有游戏八股文《枪手》一篇,选择了与科举密切相关的科考现象加以发挥,虽是游戏笔墨,却并非妄为空洞之文。明清科考弊端繁多,枪替代考屡禁不绝,明末和清代中后期极为严重,甚至出现了专业枪替者,称为“枪杆子”,作者选择《枪手》一题,大有指针时弊之功用。这篇游戏八股文,作者切入的角度较为新奇,开篇破承云:“搦管作枪横扫于人矣。夫犹是手也,而独名曰枪,知其为利器矣,然亦不得已而为之耳。”从枪手之名出发,用“不得已”引出下文具体议论的内容,即做枪手的缘由、经历以及感受,其中两股云:

幸而因手获利,恍若有策勳饮至之欢矣。在他人或陶情于问柳寻花,或适兴于呼庐喝雉,或快意于山珍海错,或饰观于锦衣秀裳。此恢恢乎,游刃有余焉,固枪手之可乐也,而初非念不到此耳。

不幸而因枪致祸,又若有旗靡辙乱之伤矣。依律例远则致之绝域遐方,近则又之离乡背井,刑则加之桁杨桎梏,身则系之缧绁囹圄。此鬰匕乎,引援莫藉焉,又枪手之可哀也,而未免情极乞怜耳。[6]

作者从枪手之“可乐”和“可哀”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乐”指因代替别人参加科考而获利颇丰的情况,“可哀”指一旦被发现,按当时律例要受到各种严厉惩罚。科举社会中的枪手在小说中多有提及,《儒林外史》、《八洞天》等都对此做过描写,小说意在揭露时弊,游戏八股文也不例外。

且不用说明清社会中各种现象都可以作为八股文题,有关科举考试的游戏文题就已经不胜枚举了。《两般秋雨盦随笔》载《墨派滥调》一篇,其中二比云:

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实中怀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维,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籍。

元后即帝王之天子,苍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亿兆民中已非一人矣。思入时而用世,曷勿瞻黼座而登廊庙之朝廷。[7]

为了应考科举,举子们往往把儒家经典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叠床架屋的“墨卷”,作者有感于这种舍本逐末的学习风气,便以“墨卷”为题戏作八股一篇进行嘲讽。此二比所说的“已非一日”、“已非一人”一语道破“墨卷”的盛行,芸芸举子未诵诗书却登天子庙堂,其弊极矣。梁应来称这篇游戏八股文“今之所谓音调铿锵者,何以胜此。”[8]小说《聊斋志异·龙飞相公》中举子所习“但无别书可读,惟制艺百首”,但明伦评云:“眢井中读成、洪制艺,面壁三四年,遂能乡捷,秀才大得便宜。”《子不语·文人夜有光》习举业者同样仅奉“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小说把“墨卷”现象放置完整的故事中,虽三言两语,揭露时弊之意却十分明显,这一点从但明伦的反讽评语中即可得见。《墨派滥调》用八股文的形式详细描摹了这一现象,作者借助小说笔法,把每一种涉及墨卷的情形都当作小故事来叙述,以游戏的笔墨指摘科举时弊,与明清小说异曲同工。这类游戏八股文所写均是社会中的实际现象,游戏八股文作者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笔墨文字自然生动贴切,不致流于古板陈文。

某种现象出现得频繁会逐渐形成相应的俗谚,如“秀才人情纸半张”、“急来抱佛脚”等。俗谚的文词固定、语言浅显,很多都富有趣味性,以俗谚为八股文题,本身就与正统八股文的典雅风格迥然不同,作者再借助小说写作的诸种手法,为俗谚八股文添枝加叶,就其文题说尽曲折,游戏笔调、小说趣味尽显其中。与其他俗语类的游戏八股文相同,这类俗谚八股文也兼顾了趣味和义理,《坚瓠庚集》载“俗谚破题”条,中云:

孔退之幼在金陵郡庠,从戴表元游,表元因暇,每以俗谚作题,令诸生破如经义法。一日命破“楼”字,退之曰:“因地之不足,取天之有余。”表元大喜。又命以谚云:“宁可死,莫与秀才担担子,肚里饥,打火又无米。”破曰:“小人无知,不肯竭力以事君子,君子有义,不能求食以养小人。”[9]

从“表元因暇,每以俗谚作题,令诸生破如经义法”一句可知,以俗谚为八股文题在当时比较流行、常见。此条虽然仅录破题,仍能看出俗谚八股文的风格特色。俗谚文题的游戏趣味浓厚,孔退之借题发挥却并未写成单纯的游戏之作,他将俗谚涉及的秀才和不与秀才担担者分别对应君子和小人,就君子、小人阐发意旨,语言流畅,意旨明朗。小说的特性之一即游戏文字隐含教化意义,这类游戏八股文作者将俗谚与义理巧妙结合,正是借鉴小说特性的体现。

寓言故事类的俗语文题,是指假托自然物代言说理的一类游戏八股文题目。这类八股文与寓言体裁十分接近,作者往往脱离正统儒雅笔调,用大量笔墨叙述妙趣横生的故事,意在借此说明道理,劝戒讽喻。类似的文题在正统八股文中也有存在,如《白鸟鹆鹤》,只是叙述故事不是正统八股文的重点,论说道理才是着墨之处。寓言文题类的游戏八股文则不同,道理要生发,故事更要详述,其中对各种自然物拟人化的行为和语言的描摹,是这类游戏八股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来颇具小说风格。游戏八股文《老虎拖蓑衣没人气》、《老虎吞蝴蝶儿》、《猢狲戴帽儿学为人》、《虎负嵎》等均属此类,《猢狲戴帽儿学为人》一篇,破题云:

为人容易做人难,当不徒伪为于外也。夫为人自有为人之实,而猢狲则以戴帽便为人矣,从而学之,良可笑哉。且世有衣冠中禽兽者,是人而流于物矣。

作者首先在破题中将故事和寓意交待清楚,戴着帽儿的猢狲其实是“衣冠中禽兽者”,貌似人,性非人。至于猢狲戴帽的行为和语言,文中另有详述,其中两股云:

人固不离夫帽,而为人非徒藉乎帽。猢狲意曰:“二十而冠,古人以为成人之礼,是为人甚赖乎帽矣,言戴人帽,而人之名终属我矣。”……

人戴帽则为人,人不戴帽亦不得谓非人。猢狲意曰:“其冠不正,古人且有非礼之防,是帽于人亦綦重矣,吾戴人帽,而人之名为我窃矣。”……[10]

这一段对猢狲的描写,既有动作,又有语言。猢狲坚信戴人帽便可为人,当别人反对它学人戴帽时,猢狲还有自己的一番理论,即效法古人“二十而冠”之礼。通观此文,无处不写猢狲的言和行,每相对两股都构成了一小段叙事,文中时时夹杂作者所要生发的道理,处处强调“为人之实”。

寓言文题类的游戏八股文为兼作小说和八股文的文人所喜好,他们写作这类八股文,一面寄托游戏情结,一面随意发表议论,这种创作心理和初衷与小说十分相似。清人李伯元有小说《官场现形记》,也有八股文章,他更写了很多游戏文字,包括游戏八股文《滑头文》,他在《游戏文字之六法四忌》中讲道:

古人文字不乏游戏之作,半皆托于寓言。虽小小短篇,俱有绝大关系,所谓苏髯公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也。盖浅近之语最易动人,须令观者如饮醇醪,自然心醉,方为有味。[11]

李伯元指出了寓言故事与游戏文字的关系,间接说明寓言类的游戏八股文与小说一样,都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浅近,但意味无穷。

[1][2][8]梁章钜.制艺丛话[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459,459,461.

[3][7]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割裂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64,137.

[4][5]褚人获.坚瓠乙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6.7.

[6][10]缪艮.文章游戏二编:卷五[M].经纶堂藏版,22-23.22.

[9]褚人获.坚瓠庚集.卷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12.

[11]李伯元.李伯元全集.李伯元诗文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54.

猜你喜欢
八股文文题题目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猴年贺岁
猴年贺岁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