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昀 ,郭 凯 ,董 荪
(1.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安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3.安徽农业大学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装饰艺术的动机与价值研究
钱 昀1,2,郭 凯1,董 荪3
(1.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安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3.安徽农业大学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装饰艺术作为母体艺术,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本文首先阐述装饰的原始动机;其次讨论装饰艺术的价值,并通过实例来验证装饰艺术的巨大意义.为装饰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装饰艺术;动机;价值
装饰艺术是原始人类在语言、文字尚未产生之前,用以表达自我和记录生产、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代替语言、文字的一种交流手段.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存在于集体意识中,是人类童年时代展示情感和审美特征的最原始的表现方式.可以说装饰最初的表现方式象征“母体艺术”.从广义角度看,作为人类审美与艺术方式的表现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装饰之母体艺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人的穿着打扮、佩戴饰品、纹身刺青等行为都包含着某种装饰现象;同时,装饰艺术又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现代装饰艺术,实现装饰性和功能性较为完美的结合,既满足个体的审美需要与精神情趣,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将装饰艺术从高高的艺术圣坛引入寻常百姓大众,使之与生活环境融为一体.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动机的形成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是要有动机形成的内部基础即内因;二是要有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即诱因.博厄斯说:“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艰难,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食宿上.生活条件较丰实的民族,也不会把时间全部用于生产和终日无所事事.即便最贫穷的部落也会生产出自己的工艺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自然资源丰富的部落则能有充裕的精力用以创造优美的物品”.诚如博厄斯所说,装饰是人类表达自己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的活动,并使这种审美活动外在化的能力和技巧.人类装饰活动的产生,其内因是人的欲望,诱因是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即在人的欲望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下促成装饰行为,它通过对人、器物和环境的修饰,达到自我满足,得到精神享受.
装饰的动机出自于人渴望得到他人认知与尊重这一特定心理需求.在人类原始图腾崇拜传统中,我们发现人们把某种动物穿戴或描画在自己身上的装饰现象,为的是把动物具有的所谓神力引领到自己的身上.图腾崇拜者认定他们与某种动物有亲缘关系,因而动物就是他们的深层自我.为了追求这个内心的自我,人类开始装饰着现实中的自我,以满足本能需求.例如“美”字,在英语中“Beauty是指美丽的女人”,在汉字中“美也指是美丽的人儿”,可汉字中这个“美”字本义却为“头戴羊型头饰的部落领袖”(羊人为美),头上加“羊型装饰”这一怪异造型在今人看来不但不美,甚至丑陋,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人们追求装饰满足内心自我的本能需求.再如,一个原始部落人用木塞把自己的鼻孔撑大,大如牛鼻子,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是牛的崇拜者,也是因为在这个部落中牛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形象,拥有牛鼻便意味着这种理想从内到外得到了实现,以此可威慑别人、吸引异性和炫耀自我.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很容易理解之所以出现众多“划痕、纹身、穿鼻、唇、耳孔、镂面、凿牙”种种匪夷所思的人体装饰行为,究其原因,都是人们通过这种装饰手法来实现“内心的那个自我”并作人格力量的证明,以期待他人“认知与尊重”,从而满足自身的本能需求,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装饰的动机也来自于特定部族某种习俗的考虑.例如,在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奥莫河沿岸的苏尔玛人一年中有数次“棍仗”.年轻的未婚男子从不同的村子聚到一起,用一根不到2米长的硬木棍来阻止对手的行动,胜者可能成为年轻女性青睐的对象.因此比赛时,男人们用曲线条把脸部和身体装饰起来,表示自己的来历,证明自己的组别(一个组代表一个特定的村子).并且面部涂画的主要目的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强壮,在比赛前就威慑对手.而未婚女子则在脸上画上白色的线框迎接男子们的棍仗,一个村子的同龄人经常会一起装饰他们自己.这种装饰行为是源于习俗要求的典型.再如,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描述澳洲的土著时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在颊边、肩上和胸头上画上几笔就够了,遇有重大事件他们就要涂遍全身.在少年男性的成年仪式上,接受红色或白色的画身时,就算是被接纳到成人的社会了.参加庆祝的成人也同样在他们的身上用红色和白色涂画各种不同的图形.当男子出征时,也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抹身体.澳洲土人的画身以参加部族的舞会时所画的最为富丽和谨慎,因为舞会也是原始人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兼有祭祀、巫术和择偶等各种用途.参加舞会的土人用红土或黄土部分或全部地涂抹身体.舞蹈者的眼眶上用白色圆圈围绕着在鼻子的周围画上白色的条纹.另外,在人死后也用红色涂抹尸身来装饰,成为丧葬中重要的礼仪之一”.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众多的装饰行为(画身等)均来自传统习俗要求,如若违背习俗将会受到“神灵”的责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类,自然界中生物也会从事某种装饰行为,如蜜蜂、蝴蝶、竹叶青蛇等等,它们虽没有人类的高级思维,亦不是出于习俗等诱因,但为了生存也能表现出伪装或醒目等装饰效应.
装饰艺术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润泽人类心灵、孕育文字生成、创新生活世界等方面,具体如下所述: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存在着一种不能根除的情感,那就是对于寂寞宇宙的恐惧和对于未知空间的一种由压抑而转化生成的填补冲动,在人类文明生成、生长的同时,人对于自身个体意识的宣扬与尊重,也都通过装饰来得到心灵的补偿与润泽.几乎在所有人类的历史上,装饰艺术有史以来从未间断过,并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留下烙印.装饰作为人类独有的艺术天赋和智慧,其之所以根深蒂固,源于它同其它艺术一样,既来自人类心灵的强烈需要,又能使人类心灵的满足感与意义性得以补偿和润泽.
装饰艺术先于文字出现.这里所谓文字是指象形文字.它源于具体事物的抽象或会意,既是文字符号又是原本事物的装饰图形.人类的装饰行为恰恰为象形文字这一装饰图形提供赖以生成的基础条件.从现存的甲骨象形文字、玛雅象形文字以及古埃及象形文字看,其中都充满了装饰的影子:
考察出土的甲骨文字可以体会我们祖先将字和装饰图形完美结合的智慧.它们仅仅用几根直线、曲线就能把事物的形象特征刻画得活龙活现.其表现技巧竟是那么高度的概括和准确的表达.甲骨象形文字的发展,延伸到殷商青铜器、战国漆器、秦汉画像石刻等.简而言之,原始装饰图形中高度概括的造型、线条与形象的表现,孕育了甲骨文字生成,无疑是中国汉字的本源.
玛雅象形文字的发展水平与我国的甲骨象形文字相当,只是符号的组合远较汉字复杂,块体近似圆形或椭圆.字符的线条依随图形起伏变化、圆润流畅.玛雅文字由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组成,按其功能分成主要词干和词缀,有些作为词素互相结合,构成“长方形图形”,通常等于完整的词,字体有“几何体”和“头字体”两种,类似中国的印章.另外还有将人、动物、神的图形相结合组成的“全身体”,主要用于历法.玛雅文字的读法为,从上至下,两行一组,以“左→右→(下一段)左→右”的顺序读.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但玛雅文字艰深晦涩,至今能译解的不足三分之一.
这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它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50个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法.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有趣的是,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怎么匀称美观怎么写,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
由此可见,无论是我国的甲骨象形文字,还是他国的玛雅象形文字或古埃及象形文字,它们都深受原始装饰图形中高度概括的线条造型和形象表现的影响,都直接和间接的和装饰发生干系,因此我们说装饰孕育了文字的生成.
装饰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一方面在宏观上推动了设计风格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又为建筑、产品、室内及服饰等众多具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装饰因素和特别的装饰手法.例如,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上,曾出现过“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这一特别设计潮流.该潮流是继“新艺术”运动之后发展起来的一场国际性的艺术设计运动,其名称来源于1925年“巴黎世界装饰艺术博览会”.其时间大约从1910年开始萌芽,到1935年前后逐渐接近尾声.它对法国珠宝设计、家具设计等豪华奢侈产品设计影响深远.再如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量运用具有历史意味的装饰元素于建筑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厦”.这些都说明装饰艺术无论在设计的宏观发展上还是对具体设计元素都发挥了推陈出新的作用.
就装饰艺术的对象而言,从人到动物、从动态到静态,可以说应有尽有;既可以抒发一段情感,亦可描绘长篇故事;既能表现所见所闻的现实生活,又能表现变化万千的内心世界,且不受时空制约,可将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乃至把天上、人间进行巧妙组合,呈现神工鬼斧般“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从而使人们的生活世界变得更加趣味浓郁、美好和谐.
装饰艺术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从装饰的原始动机上来探讨装饰产生的缘由;并通过实例来验证装饰艺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价值.为装饰艺术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装饰艺术正在经历着一个伟大变革时代,如何准确把握装饰艺术与时代风格的内在联系,在更高层次上做到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这是我们深入研究装饰艺术的应有之义,也是今后本文作者积极探讨的基本课题之一.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胡承华.装饰起源的文化浅析[J].南方文坛,2011.
〔3〕倪建林.论原始装饰艺术的涵义[J].设计艺术,2007.
〔4〕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美)弗朗兹·博厄斯.原始艺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J505
A
1673-260X(2012)06-0157-03
本文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徽州三雕”的意象造型观研究》研究成果(AHSKF09-10D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