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视角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2-08-15 00:45陈会民曹艺珂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新课程新课改

陈会民,曹艺珂

浅议新课程视角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陈会民,曹艺珂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落实这一根本目标,就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样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是一个由创新能力主导的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拥有多少知识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拥有创新能力。这也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主题、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动态生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的精神境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爱因斯坦也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意义上的文盲,严格来说,已经不再是不识字的人了,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了。

以往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老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能够留出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或是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很热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一堂课下来往往是按教师自己的教案的思路进行,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重视不够,把个别学生的“插嘴”现象视为扰乱课堂秩序,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被忽略。

然而,当前我国轰轰烈烈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向这样的课堂发起了挑战,要求变革纯粹的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塑造。

二、问题意识简介

(一)问题意识的定义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二)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本前提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有问题才会有创新,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质上看,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起始的主线。还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整个学习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要求变革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为主动地、能动地学习,突出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提问题。

(四)问题意识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课程形式,或是学习方式,也是我国新课改所极力倡导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或确定主题,在开放的情景中,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是以问题解决为基本特征的,旨在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重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的六条目标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新课改研究性学习的落脚点之一。

三、如何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和谐温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内心的顾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发问的紧张感、畏惧感和害怕出错的焦虑感,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媒介,是开发学生智能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把最真实的一面展露出来,才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课堂主要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的角色也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已,而且教师对知识拥有绝对的权威性。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学生对教师往往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敢提问题,怕被老师批评。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亲密的、友好的关系。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共同讨论,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积极的反馈。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提问题,才敢提问题。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的主阵地。换句话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改造重组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并且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经讲过他的老师泰勒上课时,经常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思考,常常就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就是这种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规范的课堂教学,恰恰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开发,培养出了诺贝尔奖大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这种以问题为重要桥梁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引起学生质疑、探索和探究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兴奋的状态和积极的思考之中。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需要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创设一个个鲜活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也要遵循以下原则:问题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引出;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和价值性;要符合基本逻辑;问题情境要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使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学习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主性地建构,主动地去寻找问题。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这也就是说,提出一个新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因为,虽然好奇心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珍贵的礼物,但是由于学生经验不足,仅仅靠胆量和兴趣还不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质性的问题,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勇于挑战权威的质疑精神、善于提问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老师的引导。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的过程。杜威认为,“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探究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的,既是这个过程的结束,又是另外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可见,探究的过程始终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

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十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相互启发,共同获得提高。这种百家争鸣式的合作学习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特质,比如,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心理特征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教学,才能做到抛砖引玉。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开发体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课程知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升.如何形成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金成衡.论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26(1).

[6]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邵俊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改革,2008,(11).

[8]杨小薇.走出“盒子”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孙德成.成功的课堂总是相似的[N].中国教育报,2006-09-25.

[10]柯洪霞,殷艳敏.建构主义视角下一堂好课的标准[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6).

责任编辑:姚 旺

G632

B

1671-6531(2012)08-0077-02

陈会民/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级教育学专业学生(河南新乡453007);曹艺珂/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教育学专业学生(河南新乡453007)。

猜你喜欢
研究性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