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多诺“艺术否定社会”命题

2012-08-15 00:45张汀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自律性阿多诺工具理性

张汀茜

浅析阿多诺“艺术否定社会”命题

张汀茜

阿多诺旨在用“艺术否定社会”来探寻一条审美救赎之路,抗拒资本主义社会的同一性和工具理性,实现人性的解放。分析该命题涵盖的美学思想和意义,对并其可行性进行探讨,会发现该命题虽然是一种审美的乌托邦,但仍然对艺术和审美具有一定的救赎作用。

阿多诺;艺术否定社会;审美救赎;乌托邦

阿多诺在否定辩证法的基础之上提出“艺术否定社会”的美学思想。他认为,艺术之所以是社会的,是因为其站在社会的对立面,通过自律性,服从于自我的规范,对社会展开批判,将艺术视为抵抗资本主义工具理性和物化现实的策略。阿多诺旨在用这条审美救赎之路来挽救被扼杀的人类个性,将主体从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抗拒不断物化的社会现实,以实现人的精神的彻底自由和解放。

一、阿多诺对艺术自主性诉求

阿多诺的“艺术否定社会”命题实则是对艺术自主性的诉求。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对现实生活的否定与批判,它的社会性通过自律性得到彰显,艺术要对社会展开批判,首先要变得自在自为。在其《美学理论》中,阿多诺写道:“确切地说,艺术的社会性主要是因为它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具有对立性的艺术只有在它成为自律性的东西时才会出现。”[1]阿多诺认为,资产阶级社会使艺术比先前的任何社会都更加彻底而完全地获得了整一性,艺术不断地被社会同化。一方面,艺术变得生活化;另一方面,艺术与社会的联系变得更加直接。面对这种困境,艺术只有具备抵抗社会的力量时才能得以生存。艺术的社会性在于它与社会相对立时所蕴含的原动力,“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艺术的社会本质:一方面是艺术的自为存在,另一方面是艺术与社会的联系。”[2]显然,“艺术的自为存在”,指的是它独立于社会的特性,表现为艺术的自主性;“艺术与社会的联系”,主要靠艺术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对其施行批判来实现。阿多诺认为,只有当艺术与社会保持距离,凝结成一个自在自为的实体,不服从于社会的整一,才能实现对社会的批判联系。

二、非同一性哲学的美学表现

文艺复兴以来兴起于近代欧洲的思想启蒙以对人的主观性的强调为其号召,它的核心是用工具理性来控制自然,企图把自然从神话中解脱出来。他认为,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启蒙是必要的,因为它使主体挣脱自然的强制而变得独立起来。但同时,启蒙强化了人控制支配自然的欲望,发展了工具理性。一方面,工具理性带来了近代欧洲的文明与繁荣,它在经济、政治、哲学以及各文化领域都获得显著成功;另一方面,工具理性的极端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它仅仅与人的生理功能相适应从而导致其它功能的压抑,现代人出现了生理与心理的断层。

《否定辩证法中》,阿多诺提出只有“否定”才是辩证法的唯一要素,它粉碎了同一性幻想。从这一层面看来,阿多诺“艺术否定社会”命题是其非同一性哲学在美学理论上的表现。他认为艺术领域的工具理性表现为艺术的商品化,它是资本主义物化、同一性的产物。阿多诺在其美学中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认为“批判文化工业而不同时批判艺术已变得不可能”[3],“艺术的作用每况愈下,扮演着一名野蛮行径之顺从的角色。”[4]现代艺术已被现代社会整合,这种整合往往会磨损艺术的锋芒,使得问世时极具批判力的作品变得中立起来,损害了其特定的社会否定意义。在其否定哲学的基础上,阿多诺用非同一性思维来在艺术领域里进行反思,他认为否定和差异的艺术才是有希望的艺术。在“艺术否定社会”命题中,阿多诺将艺术看作不同于现实的、并与现实疏离的另一个世界,打破以往艺术对于完美与和谐的追求,用不完美、不和谐、零碎等方式来实现其对社会现实的否定,进行非同一性的艺术实践,以此来解放工具理性奴役下的人性。

三、艺术的审美救赎之路

审美救赎这一概念首先由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他认为,“不论怎么来解释,艺术都承担了一种世纪救赎的功能。它提供了一种从日常生活的千篇一律中解脱出来的救赎,尤其是从理论的和实践的理性主义那不断增长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救赎。”[5]

面对工具理性的不断侵蚀以及艺术的商品化以及拜物主义的泛滥,阿多诺的“艺术否定社会”命题实则也是在为艺术提供一条审美救赎之路。对此,美国学者理查德·沃林评论道:“在阿多诺的美学中,艺术有一种类似于拯救的功能。对他来说,艺术也代表着同‘理论的和实践的理性主义’的压迫相对应的某种救赎形式。那些压迫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在阿多诺的美学中,艺术在某种更强烈的意义上变成了救赎的工具……只有艺术能够提供把令人苦恼的社会整体性重新引导到和谐的道路上的前景。”[6]

艺术实现其对社会的否定的方式为凸显“反艺术”。“倘若艺术依然忠实于其概念的话,那它肯定会演化为反艺术。或者说,它肯定会促发一种自我怀疑感,这感觉源于艺术的继续存在与人类各种灾难之间的道德鸿沟,以及过去和未来之间的道德鸿沟。”[7]在阿多诺眼中,“反艺术是一个表示艺术现象或美学对象变迁的概念,是艺术以否定自身寻求出路,是艺术通过艺术的死亡来苟延生命,因此它是对艺术危机的反应,是艺术危机向深度的发展。”[8]传统美学追求的形式是美与和谐,而反艺术即是否定的艺术,它以自我否定的形式来达到对美与和谐的拒绝,从而挽救“他者”。因此,在阿多诺提倡的“反艺术”中,与美以及和谐相对抗的“丑”与“不和谐”的艺术形式得到张扬,例如对肮脏、变态、凌乱、暴力、荒诞、情欲等的追求。这种对现代社会同一性的反叛,这种表面的“丑”,正是艺术的审美救赎功能所在。阿多诺对“丑”极为推崇,他指出,“艺术需要借助作为一种否定的丑来实现自身。”[9]此时,若艺术还是以追求美与和谐为目标,那么只会导致其失去自律性,成为拙劣的模仿作品或媚俗的垃圾现象。从而,艺术想要保持其自律性,就必须转变为“丑”的,背负起否定传统和现实的责任。

四、审美救赎的乌托邦

那么,阿多诺提出的这条现代艺术的审美救赎道路是否行得通?不难看出,阿多诺这一美学思想本身已存在内在悖论。

其实阿多诺也曾表露出对这一救赎道路的无奈,他在《美学理论》中写道:“艺术发现自个处于两难境地。如果艺术抛弃自律性,它就会屈就于既定秩序;但如果艺术想要固守其在自律性的范围之内,它同样会被同化过去,在其被指定的位置上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这种两难境地反映出更为广泛的、能够吸收或摄取所遇到的一切的社会总体现象。”[10]

现代生活的步伐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加快。科技革命、技术的更新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使得现代艺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贴近生活。网络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而且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主体”,成为艺术的创造者,雅与俗的界限开始被打破。于是,在此现状下再要求艺术的自律性似乎不太可能,艺术本身已存在着被大众文化吞没的危机。因此,审美将无法以独立的姿态存在,它正以泛化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现代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商业气息,消费文化的兴起又导致人们对艺术品的关注从欣赏转移到消费上,艺术作品的棱角已被磨平,不再具有批判的锋芒。

阿多诺的本意是要让主体和艺术远离物化现实,从而构建属于主体内部的审美领域,免受社会现实的污染。但是,对于艺术自律的过分强调仅仅只是艺术的一种自救方式,谈不上对于工具理性下人性的救赎。其直接结果只会使艺术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那么,自律的艺术就会转化为自恋的艺术。实际上,艺术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审美,更重要的是审美背后的人文精神,不通过与社会联系而局限于自律的狭小领域的艺术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工具理性与交换价值的社会中,艺术很难保持其自律性。就算它能冲破重重阻碍而达到自律的幻境,也只能带来脱离社会的后果,从而失去意义。同时,艺术对社会的批判只能停留在认识领域,与黑格尔相似,阿多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具体体现。艺术首先被看作是一种认识论的手段,那么,审美经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实用维度也就被忽略了,而审美经验的本质依赖于那个维度。由于阿多诺把艺术看作是哲学真理的手段,艺术作品的实用方面,它们在塑造、了解和改造历史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被忽视。

虽然阿多诺的审美救赎缺陷实践的力度,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工具理性统治下,人性日益泯灭的困境中,阿多诺的审美救赎诉求犹如给了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启发人们警醒当下,识破社会的悲剧笼罩,不再沉溺于工具理性的摧残而不自知。实际上,阿多诺的审美救赎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以精神为起点的人性解放之路,从这点上来说其确实有可行性。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浓缩,也是人精神生活的寄托。现代艺术中雅俗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一个个体有能力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于是在眼花缭乱的艺术世界中,人们似乎已失去了辨别好坏与真伪的能力。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正确价值观的熏陶却少了。艺术在对社会展开批判的同时提升了其水准,让人们看清社会并重新审视自己,精神得到净化。其次,在资本主义异化文明的笼罩下,艺术不断地被侵蚀,通过直面社会来对其批判已变得不切实际,只有拒绝与社会保持同一性,不再机械地服从某种意识形态,艺术才拥有否定社会的力量,通过与生活保持距离对资本主义异化文明进行批判。这种距离能给人们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或许能找到一条更好的人性救赎之路。

[1][2][3][4][7][9][10][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86,388,55,401,568,82,406.

[5]赵卫东.无法完成的现代性:审美理想的消解与时代的终结[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6][美]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M].张国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6.

[8]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193.

责任编辑:郭一鹤

J01

A

1671-6531(2012)08-0025-02

张汀茜/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硕士(湖南湘潭411105)。

猜你喜欢
自律性阿多诺工具理性
心理诊所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艺术自律与人的觉醒
——《艺术自律性研究》评介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