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苇苇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21世纪中国应用型民营高校的未来发展之路
蒋苇苇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本文主要指出目前应用型民营高校未来发展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式和实施办法.
地域经济;激励机制;校园国际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出现民营大学以来,到目前为止,民营高校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将近30年的民营高校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民营高校依托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国家市场化经济的影响,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民营高校的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当代民营高校的发展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在组织结构特征,也凸显出市场经济下的民营大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譬如随着中国少子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学生人数将大幅度减少,社会职业分工细化将会导致民营大学专业设置无法规模化经营等等,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应用型民营高校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了解我国目前应用型民营大学的情况,分析和探讨未来市场化民营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具有现实意义.
上世纪进入80年代末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变革的到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从免费向收费制转化,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也出现了多元化,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公立大学也开始扩大招生人数,并允许社会力量创办民营高校,经过30年的曲折发展,民营高校至2010年底在校学生数已达700多万,占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的27%左右,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基础应用型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也跨入严重的消费不足的局面,也急需借助扩张高等教育来扩大国内需求;而进入20世纪初,政府第10个五年计划也提出要加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速度,鼓励和支持发展以大学城等形式、以多渠道的方式来继续快速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因而,大学的招生人数逐年提高.2010年已达到600多万人.在此期间,应用型民营高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民营大学的总数从1982年的仅有8所院校,到2010年为止,民办高校已达到676所,独立学院323所,在学人数已达普通高校人数的三分之一.在此期间,2008年的高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而此时,常年的计划生育国策导致出生人口减少的少子化结果是高考生源的逐年递减,而出国留学人数也从2008年起,连续4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34万的历史纪录.34万人中,近一半是出国读本科.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的《2011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也显示,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占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更加加剧了高考生源减少态势的扩大.
反之,由于高等院校招生的不断扩大,中国高等院校的录取率也在逐年提高,未来中国高等院校的招生的录取率还将继续走高,经过多年扩招扩建以及高考生源的急剧减少,必将导致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过剩,而刚刚发展起来的应用型民办高校因为没有国家财政拨款,所有的开支都依靠学生的学费,客观上在办学的各个方面与公立高等院校根本无法抗衡,也必将导致生源的流失,高等教育的全员普及化趋势,也必将会影响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未来民办高校的办学境况令人堪忧.
针对以上问题,应用型民办高校应积极应对,集思广益、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突破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成为未来拓展新世界的原动力.
应用型民营大学的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应致力于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导向,避免开设与公立高等院相同的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应首先与当地经济主导产业接触,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立于之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和课程,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1 民营院校专业设置应服务地区经济发展,避免“大而全”,应当追求“专与精”
民营院校应紧密联系政府,了解当地经济的发展方向,寻求政府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设立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
民营院校由于资金筹措相较于公立院校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使用有限而又宝贵的资金勉强开设综合性院校,容易形成“样样全、样样松”的局面,没有特色的专业最终会被有资质的公立院校所取代,造成资金浪费.因而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设立和打造具有特色的、满足地方主营经济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才是突破瓶颈,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之处.
1.2 加大投入科研经费,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力度
目前,大多数民营高校的校企合作处于校方热情、企业冷淡的状况,主要原因是民营院校不能提供企业所需,因而,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了解企业需求,研究和创新出企业需求的新技术项目成果,吸引企业主动投资合作,成立校内科研所,基此发展民营院校特色专业,为民营院校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当下,在大多数高等院校还停留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教育的情况下,应用型民营院校培养的既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又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备受青睐,因此,在基础理论课程完成的条件下,建立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基地,设置专业实践课,聘用有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的专业人士,带领学生在校内或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使之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4 建立民营高等院校联盟,统和教育资源,探讨e—l e a r n i n g授课方式
由于现阶段民营高校建校历史较短,国家对于民营高校的管理和政策并不健全,这就需要民营高校组成联盟,统和教育资源,设立具有创新特色的专业,但特色专业设置的难题是通常会存在专业教师难寻,课程无法设置的窘况,而通过民营高校联盟,统和资源共享,尝试e—l e a r n i n g授课方式,解决专业教师难聘、课程设置难遂等共同难题,同时,e—l e a r n i n g授课方式对授课时间、地点等不设限,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应用型民营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目前,应用型民营高校面临着招生生源减少的困境,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许多成年人需要新知识的培训,开拓这部分市场,将是应用型民营高校的拓宽教育市场的途径之一.
2.1 开设家政教育专业,弥补社会服务行业之缺
进入21世纪,大学城的建立,使得规模化经营的民营高校大多居于城市郊区,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丧失土地的“新城市居民”处于文化程度过低、无业可就的局面,而城市中心部的居民却面临工作太忙、无暇照顾老人、幼儿,家务需要分担的矛盾;作为坐落于市郊的民营高校正好可以借机与政府联系、申请资金投入,开办家政专业,就近解决“新城市居民”的技能培训,既拓宽了教学领域,又解决了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
2.2 开办老年大学,实行开放式教学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许多从工作岗位退休下来、身心健康的老年人,年轻时拥有的美好理想,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实现,退休后的闲适生活促使他们有了重拾旧梦的想法,开办老年大学正是迎合了他们的想法,而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可以预见老龄大学市场的前景广阔. 2.3 设立为企业培训项目,扩大教育市场
大多在华沿海投资国际企业,对员工的外语和专业有着具体的要求,也愿意为员工培训出资,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教育培训市场;企业培训基本要求在公休时间、企业内部实行,参与企业员工培训,高校既可以节省场地资源,也不会影响日常正常的教学工作.
自中国加入WT O以来,中国已然成为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世界各国大企业纷纷来华注资、设立分公司,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些国际化企业员工也由各国人才组成,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办学目标.达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课堂授课形式由教师主讲转为由学生主导
一直以来,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学生单凭自己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虽然能够达成了教学目标,但毕业之后的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时,往往凸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再者,国外授课方式,尤其是大学院课堂授课,都是由学生来主导课堂、讲解当课内容,不担当发表任务的同学对讲述课程内容提出问题,由讲述人答辩,不足之处才由教师来讲解,教师只起辅助和引导作用,担当发表的同学事先必须做好对讲解课程内容予以分析、总结和整理的工作,通过这种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国内本科毕业生留学海外,往往水土不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也是企业不愿接受没有工作经验、才出校门的学生的原因;通过这种教学环节的变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国际化人才才是明智之举.
3.2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学校不光是知识授予的场所、也是哺育未来领导者的摇篮.如果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的只是会读书的活动工具而已,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团队精神、工作负责任、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领导能力,这也是对企业员工职场生涯发展的需要;在职场上不负责任的行为,就不会取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没有团队精神,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前进;而缺乏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体现在工作上缺乏进取精神,自然在职场上难有出色的表现.尤其当今少子化时代,独生子女居多,许多家长代替子女作为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学生离家进入大学生活后,严重的适应不良,这就需要校方及时介入指导,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聘用社会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外籍教师,广纳留学生,推进大学的国际化进程
高等院校教师大多不具备企业工作经验,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的体验甚少,因而难以给学生予以指导性的指引,导致学生进入职场后陷于束手无措,一切从零开始的局面,而聘用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环节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可以给予学生以有效的生涯发展的指导.
大学是为了跨地域、跨国界追求真理、寻求价值而建立的,大学构建的应该是一个拥有多语言、多国籍的环境,不光在外语教学领域引进外籍教师,在非语言学科教育中也应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非语言类留学生的招收,既可以扩大生源范围,又可以通过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推动校园国际化.目前,许多国内企业因业务扩展的需要,聘用了大批外籍人士,与之相比,我们大学的国际化进程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目前,中国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奖学金与公立高校相比具有项目少、覆盖面小的特点,而应用型民办高校的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没有国家辅助资金的资助,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学费自然高于公立院校,在招生等各个方面都无法与之相抗衡,那么如何从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取胜的根本法宝;由于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与过去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些困难,如何利用奖学金的激励机制去激励学生、促使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而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以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和高素质的综合应用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是应用型民办高校的着力方向之一.
在拓展奖学金渠道方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强校企合作、吸引企业以企业命名的奖学金项目
开办校企合作,可以在完成专业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在高年级课程中加入合作企业员工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快速地实习程序,既给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或可能就业的机会,也使企业减少了新员工招聘和培训费用,因而企业也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设立以企业命名的奖学金,同时也让学生尽早体验就业工作所需的条件,及早为自己定位,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4.2 开办毕业生联谊活动,设立同学会,倡议由毕业生捐助设立以学校同学会命名的奖学金项目
应用型民营大学的学校毕业生也不乏精英之才,而作为大学毕业生都有“母校”情结,设立同学会是给毕业生提供了工作经验交流和社会人际交往的机会,通过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交流,还可以让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带动和激励在校生能够脚踏实地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4.3 学校开办校营企业、以部分利润设立学校奖学金和学费减免项目
学校开办校营企业,可以雇佣一部分家庭困难的同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拿出一部分利润设立奖学金或学费全免、半免项目,既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作为招生宣传的优势之一,取得双赢的效果.
应用型民营高校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如何经营和推动应用型民营高校向更高层次进发,不光是教育界的研究课题,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的共同课题.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张磊.民办高校学风的现状分析及建设机制[D].长春理工大学,2007.
〔3〕石川憲一,小杉礼子,葛城浩一,濱名篤.私学における学士課程教育の組織的展開と就業力の向上[R].私学高等教育研究所シリーズ(研究報告),2011(11).
G 648.7
A
1673-260 X(2012)09-0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