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张 锐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与心理调适
李 涛,张 锐
摘 要:教师职业高原现象是指教师群体在教学生涯的某一阶段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对教师、学生、学校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根据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可以深入分析职业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应对职业高原现象的调适方法。
关键词:职业高原现象;最优体验;自我实现
李涛/长春教育学院教育系助教(吉林长春130061);张锐/长春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6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关乎家庭民生的重要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的要求水涨船高。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作用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教育的成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已有研究发现,职业高原现象是危害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子,然而国内对不同科目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还不全面。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这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关键;无疑,高中思想政治课就成了高中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主要载体。因此,影响高中政治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职业高原现象更应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调研入手,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职业高原期的现状,探索了其职业高原期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心理调适的方法。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叫“高原现象”,是指个体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在个体成长曲线上呈现出恒定在一定水平而没有提升,甚至有所下降的一种现象,但个体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成长曲线仍继续上升。职业高原就是指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停滞不前的现象。职业高原对个体职业发展、组织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国外研究者Feldman界定了职业高原现象的操作性定义,即个体没有承担更重要责任的机会,在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进程中个体丧失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有研究证明职业高原现象与情感承诺、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等因素有着高相关,它不等同于这些因素但包含对应的状态。
本文所研究的教师职业高原现象是指教师群体在教学生涯的某一阶段出现的停滞不前的现象。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始发阶段——速发阶段——高原阶段——再发展阶段;即教师从最初的适应逐渐发展到快速成长,但当成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如若及时调整教师还可进入再发展阶段,否则将持续处于高原期。因此,在教师职业发展的进程中暂时出现的职业高原现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调整教师职业高原期的心理状况,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重新进入再发展阶段。
研究者采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访谈39名不同年龄段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访谈的内容包括教师的自然信息(年龄、任教学段、所学专业、最高学历、从事政治教学年限)、工作期间教师职业满意度、工作期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教师的业余生活等开放式的问题。每名教师访谈时间大约在45-60分钟之间。访谈问卷结果统计为三部分:一是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自然情况;二是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高原期问题;三是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对策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情况,研究者选择了不同年龄段的访谈对象,访谈的年龄段为30岁以下有7人、31-40岁有17人、41-50岁有13人、51岁以上有2人;高一任教教师16人、高二任教教师14人、高三任教教师9人;专业任教的有29人,跨专业任教的有10人;其中硕士毕业的有14人,本科毕业的有25人;从事政治教学年限1-5年的有4人、6-10年的有8人、11-15年的有13人、16年以上则有14人。
从访谈的数据分析来看,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高原期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降低、缺少专业的兴趣、事业心减弱、对现阶段工作丧失信心、工作动机不断弱化、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表现为单纯的教与学、教师情绪受学生成绩的直接影响、工作感受不到生活所需之外的意义、三方面(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大等方面。在访谈这类教师面对自身压力是否有应对策略时,30名教师都说没有时间,每天在学校忙工作,回家又要忙孩子,几乎自身没有什么休闲时间可以去自我调节;仅有9名教师描述自身应对压力的策略就是挤时间做体育运动;同时,大部分的教师反映在高中阶段,由于升学带来的压力,他们精神高度紧张,害怕放松,一放松学生的成绩就要滑坡,一旦他们没有了好成绩的光环,就丧失了工作的价值,随之而来就是经济、社会评价等压力。因此,通过应对策略的访谈,研究者发现这些教师并没有运用良好的策略进行自我调节消除职业高原的各种问题。
1.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非渐进式发展。对于大部分刚参加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师来说,系统理论的学习在投入到实践工作后并不能迅速发生作用,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情景中不断地去尝试,达到有机的结合后才能转变成一种能力或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水平、能力会暂时处在一种自我感知的停滞状态,甚至有些教师还会感觉自身在退步,即他们所谓的“吃老本”现象。如果这些教师不能及时转变心态,他们就会持续地处于一种自我感知的停滞状态,从而进一步导致自身的工作动力下降、自我效能降低,出现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
2.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环境。“高考”带来的是学生的压力、家长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学校组织的压力,最终这些压力都集中在任课教师的身上。他们要承担来自社会、家长、同行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处于高三阶段的教师。思想政治是高考的一个科目,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压力也同其他主科教师一样,学生成绩不断压迫着这些教师,最终成了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学生的成绩并不是教师一个人作用的结果,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所教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教师感到无能为力;与此同时,职称评估、绩效工资更与他们没有了关系。长此以往,教师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兴趣,以敷衍的态度面对,这就是职业高原现象的表现。另外,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度以及教师所处的单一环境等方面也是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重要因子。
3.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理论性的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课堂的枯燥,被学生称之为“说教课”。专业本身的特点也使得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始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在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下,师生之间不断出现“压力——反抗压力”的对立倾向,导致教生关系僵化、缺少沟通,教师上课没有激情等问题。如若不能及时的处理这种状况,思想政治教师则会发展出职业高原期的各种问题。
4.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教书育人的队伍本应是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但现阶段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自身素质差、人格不完善、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群体来说,社会、学校、学生、工作随时可能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难题,这类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出现逃避、消极怠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些群体的教师会频繁地表现出高原现象。与之相对应的一类教师群体由于有着过硬的素质,对成绩、工作业绩有着更高的期待,当不能达到期望值时就表现出烦躁、抑郁等情绪问题也是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因此,面对教师职业高原现象时,不能忽视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完善。
1.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入手,优化自身资源。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应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上努力,更应在自身的全面积极发展上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不单单是为学生高考工作的教育者,更应是学生道德建设、未来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在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优化自身资源,站在积极的视角上,重新审视自身工作的职责,为自身创造一个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意义的工作心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职业高原现象的出现,更会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2.从建构主义心理学视角入手,创新教学模式。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结合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多渠道、多角度、多途径、全方位的政治教学课堂,把场景教学、案例教学、模仿教学等因素融入到当下的课堂中,同时要多进行自我反思,用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角度与学生相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师生的双赢效果,更会让这些教师远离职业高原期的困扰。
3.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入手,转变不合理观念。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不应仅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自身努力的标准并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不应该是教师工作效能感下降的直接原因,更不应是教师坏情绪的根源。相反,教师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才是关键。因此,教师应建立合理信念,避免因非理性信念而带来的职业高原现象。
4.从健康心理学视角入手,丰富业余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之下,长期的精神紧张容易导致这类教师身体的病变,也会进一步影响工作的情绪状态。生理与心理健康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因此,为了应对这类教师出现职业高原现象,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身心在放松的同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避免职业高原期问题的出现。
5.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入手,追求自我实现。在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教育的目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教师的角色是自我实现、更要能帮助学生自我实现。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可以达到教师的自我实现,更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同时教师在全身心的投入当下工作时,自身所产生的最优体验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愉悦工作、健康发展,更是教师避免出现职业高原现象的有力手段。
长春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是125AZ-02011
:
[1]石雪莲,重庆地区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04,10
[2]李卉,“二期课改”中上海高中政治教师适应状况研究——以上海市ZB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9,01
[3]郭树标,高中政治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孙秀丽,高中政治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4,10
[5]Martin E.P.Seligman,Mihaly Csikszentmihalyi,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duc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January 2000,Vol55,No1,5-14
[6]Barbara L.Fredrickson,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American Psychologist,March2001,56(3):218?226
[7](美)塞利格曼著,洪兰译,真实的幸福[M].万卷出版公司,2010.7.1
[8]马斯洛,马良诚等译,动机与人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
中图分类号:G633
B
1671-6531(2012)10-0071-02
:郭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