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春
(大连市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辽宁 大连 11602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林 春
(大连市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辽宁 大连 116021)
小组合作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常见组织形式,这种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相互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组建合作小组。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既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数学教学的需要分成小组,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教师在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前者保证了组与组之间能公平竞争;后者则可保证同一组内有差异的成员能够互补,使每组发挥最大作用。
健全活动规则。如要求每位学生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组员学习和讨论时要心平气和,说话有礼貌;在请教教师前必须先请教小组同学;每个人都有责任保证小组同学掌握学过的内容;直到所有的小组同学都完全掌握了学习内容才结束学习等等。规范学生的合作技能,提高合作能力,以便学生能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这其间,教师应对活动过程实施监控,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建立奖励机制。即建立一种以小组为基础单位的奖励制度,如果教师对认真合作的小组给予表彰奖励,那么其他小组就会积极模仿。教师可规定奖励办法,每周评出优秀合作小组予以表彰,授予流动红旗。在这种合作性奖励机制下,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要为集体作贡献,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构建合作小组,容易使师生间、生生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彼此个性,互相鼓励、互相吸收彼此独创性表现的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人际空间。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不仅能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而且还能促进集体创造活动的开展。
在学习讨论中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讨论的作用,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讨论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鼓励争论,增强共同努力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应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才是小组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为了弄懂学习内容,都积极地进行互教活动,直至人人掌握。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组员互助中共赢。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帮助其他成员学会当堂知识,从而确保小组获得好成绩。当发现小组中有不会的同学,大家就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助他。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自己去观察、推敲、比较,去寻找本质。久而久之,学生身上那种“等待结论”“记牢背熟”的惰性习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同时,互相切磋的学习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在总结汇报中提升。组长把本小组交流的体会总结归纳后向全班汇报,组员补充,其他小组补充相关的意见。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若干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共同享受,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小组讨论学习完之后,组中某位同学还要把小组讨论的学习内容、讨论情况、掌握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问等向老师汇报。这个汇报是代表小组的,是小组的水平表现,汇报优秀可为小组赢得荣誉。
留足时间,让学生参与质疑思考。创新意识强的人,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可贵的创新勇气,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思考。“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冲动。因此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应留足时间,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多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怀的理解、体会、意见、看法。
互相切磋,合作创新式学习。“石与石的碰撞,能擦出金色的火花。”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内容,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兼备了教会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功能。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将合作技能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予以落实。在小组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螺旋式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的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规范、科学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才能得到扎实有效的培训和锻炼,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其与人合作、与不同人共事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