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刚,许贤丽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从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景 刚,许贤丽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央行2011年四季度出台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管齐下的调控政策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增加了经营成本.在这一环境下,商业银行应通过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中间业务、加强资金运营管理等手段,稳定商业银行的发展并增加利润.
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利率;存款准备金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通过膨胀呈现加快态势.在过热的经济发展态势下,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1.62个百分点;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幅增加5.5个百分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当前要着力抓好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控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等八项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央及时将货币政策的基调由“稳中适度从紧”调整为“从紧”.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四季度例会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和物价总体趋稳,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受欧债危机等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针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并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进行预调和微调,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加强系统风险防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措施的逆周期调节功能,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总规模.
2011 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的分析监测,视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情况,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与存款准备金政策相配合,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适度均衡.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约1.4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约2.5万亿元;截至2011年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约为1.9万亿元.
通过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公开市场操作预调微调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1]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优化公开市场操作期限结构,灵活搭配1年期以内央行票据发行和短期正回购操作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同时合理安排3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时机和频率,提高了复杂环境下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波动的能力.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引导市场预期.前三季度,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相配合,顺应市场利率波动上行的趋势,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逐步上行;第四季度以来,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小幅下行并适时企稳,对稳定市场预期具有积极意义.截至2011年年末,3个月期10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分别为3.1618%和3.487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114.6个和97.6个基点.
在运用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主动性较强、能够深度冻结流动性的特点,通过灵活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加强流动性管理.
在国际收支总体上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的背景下,2011年上半年,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2]从2011年9月起,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并根据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在3-6个月内逐步实施到位.2011年第四季度,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等因素影响,外汇占款出现波动.在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调微调作用的基础上,1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度水平.
2010年“从紧”货币政策的核心在于对信贷规模的管制:加强窗口指导,严把信贷关,就是为了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了商业银行将存款用于信贷的比率,降低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强化货币政策的传导力度;数量型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回收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限制了信贷扩张和投放节奏;非对称的利率调整方式,通过价格型手段调整居民储蓄的“负”利率,改变商业银行的存贷结构,进而加强对信贷规模的管制.
我国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属于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和改善窗口指导,坚持“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进一步完善对实体经济、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
受窗口指导的影响,商业银行货款规模的增长速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贷款增长势头将减缓.[3]通过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信用度高、还贷能力强的企业.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灵活运用贷款利率上浮政策,加大对国家限制行业中技术和环保标准不高的企业的风险溢价,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减少不良贷款带来的信用风险.
总之,加大窗口指导,严把信贷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速度,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的信用风险,但对其盈利的负面影响有限.
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增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商业银行体系来说,可以用来放贷的资金也将成倍地减少,整体的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将随之减少.因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影响了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信贷方面的利润水平.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存在挤出效应,降低了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贷款的收益.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有贴现、货款和证券投资,这是其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而其中最大的来源则是贷款.而央票的发行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减少了.一年期央票的到期收益率为2.976%,远低于一年期贷款利率7.47%的收益率,这就直接减少了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贷款的盈利.
此外,央行定向发行的央票还具有惩罚性效应,被指定的商业银行只能接受,而且其一般为三年期票据,收益率要低于一年期央票,发行对象主要是贷款发放较多的银行,其目的在于抑止贷款的过快增长.为缓解央票集中到期投放流动性的压力,央行于2011年8月重启了3年期央票的发行,从而更为深度的冻结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对银行的盈利具有负面的影响.[4]
不对称的加息降低了银行利差,对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对其长期债券投资产生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加息后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会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供给增加,商业银行将从中受益.
央行的不对称加息,使存款基准利率的增幅大于贷款基准利率的增幅,降低了银行利差,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增量的净利息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并且由于利率敏感性的存在,利率每调高一个基点,银行将会有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净利息的损失,从而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净收益.[5]贷款利率的上升将使贷款规模缩减,同时存款利率上升将提高存款规模增速,银行的存款成本将增加,而贷款收入将减少,存贷差的缩小,将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盈利水平.
此外,加息也会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债券投资产生负面影响.收益率曲线的上升意味着债券价格的下跌,对长期债券而言,如果银行选择将债券持有到期,这样虽然不损失本金,但机会成本会很高.而如果银行受资金流动性制约而不能持有债券到期,则只能低价抛售债券,银行的浮亏将变成了实亏.
综上所述,“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在于:它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长期上可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弊端在于其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降低了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的收益.
“从紧”货币政策下,央行通过窗口指导、提高存款准备金、发行央票、提高利率等方式使商业银行的信贷水平有所收缩,流动性过剩问题有所缓解,同时也对银行利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为减轻负面效应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做好以下应对准备.
加强总行对全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控制力,做好存量和增量信贷资产的组合管理,优化贷款结构.在存量方面,商业银行应针对事实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及时调整信贷政策,通过引入利率掉期、资产证券化等工具,增强通过市场分散风险的能力,改变传统上的“发放贷款并持有到期”的经营方式,提高盈利水平.在增量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市场资金供求结构的研究,区别对待不同地区、行业及企业的贷款需求,重点加快资金压力较大,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盈利情况良好的内向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发展,严格限制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企业的贷款,顺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倾向.[6]
商业银行应完善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加快建立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做到逐户逐笔分析和防范贷款风险,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等级、货款方式和社企合作综合贡献度等因素,实现对贷款风险的差别定价,如对批量业务与零售业务实行差别利率,对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的客户实现差别化定价,降低信用风险,提高信贷的经营管理水平.
在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控制货币供给快速增长时,一方面商业银行应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通过配置各类资产的数量,确定相互间的配比关系,构建适宜的资产结构,盘活存量、做大流量,加快贷款周转速度.[7]首先,增加贷款种类,逐步提高票据贴现、质押贷款的比重,增强信贷资产的变现能力,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其次,深入分析当前存款活期化和资金来源稳定性降低给流动性管理带来的影响,强化流动性管理,建立流动性预警系统,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最后,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要有完善的处置预案,一旦在某个部位出现风险,应能在限定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断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效收益,改变对贷款的过度依赖.在银行头寸过多的情况下,可降低信贷资产,提高非信贷资产比重,将其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进一步增加交易类和持有待售类账户在债券投资中的比重.在确保流动性前提下,降低备付金利率水平,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目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产品尚不完备,特别是还没有可供信贷风险转移的衍生金融工具,银行常常不能通过对冲来转移和规避风险.为此,一方面,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为银行规避风险提供更多的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应积极提升自身的资金产品创新,不失时机的开发与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境外投资相关的金融产品,拓展资金交易产品品种,增加盈利途径,提升盈利能力.[8]
在金融服务上,应建立银行业的企业精神,提高服务意识,使其成为职工所认同的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在当前金融产品和高科技服务手段日益趋同化的情况下,令客户满意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正在成为商业银行赢得客户的主要手段,成为其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因此商业银行应把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评机制中来,以机制的力量来推动银行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双赢服务文化,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营造和谐的服务氛围.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联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营业网点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妥善处理优质客户和大众客户服务的关系,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个人高端客户,采用差别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策略,真正实现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的机制.
在贷款增长受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尽快调整经营思路,改变单一的盈利结构,着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非利息收入占比.目前发达国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在40%以上,高的甚至已经超过了60%,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比重一般还不到10%,而且收益率较低,缺乏高科技含量.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商业银行可通过业务种类创新、客户关系创新、业务内容创新来扩大中间业务,比如为贷款企业提供更多的衍生服务,包括项目咨询、结算管理、汇率风险控制、客户联络等,提高贷款企业的潜在收益;在负债管理上,通过各种积极开发资产管理产品,满足客户对存款期限的差异性需求.[9]这样既减少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又使银行获得手续费收入;通过整合代理、承销的业务流程,拓展零售业务,发展理财咨询顾问服务,多方位地适应和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达到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增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目标.
面对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如此频繁的加息政策,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正确认识利率风险的存在,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在加息过程中积极吸收存款,合理匹配贷款结构,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把利率风险管理作为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尽快建立以科学有效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为主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运作机制,有效辨别、测量和控制利率风险头寸,增强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对利率预测的研究.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吸收存款,尤其是加快低成本活期存款的业务发展.大力拓展与证券投资市场正向关联度较高的活期储蓄存款,从强化品牌形象、加快产品开发、提升服务入手,加快企业、个人活期存款业务发展.加强金融机构同业的市场营销力度,积极吸收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改善自身的存款结构,力争在利率总体上升时期保持较低的存款付息水平.
在增加存款总量的同时,根据负债的期限、利率结构,合理安排资产的期限、利率结构,将资产与负债在资金种类和数量上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主动控制中长期贷款的过快增长,在保持资金合理流动性的条件下,根据利率变化的预测和资产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缺口,提高存款对银行收益的贡献度,达到利差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调整优化贷款结构,防范信贷风险;强化流动性管理,不断增强资金营运收入水平;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加息过程中积极吸收存款,合理匹配贷款结构,实现利润最大化.
〔1〕陈浪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刘锡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范方志,赵明勋.当代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4〕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北京:高等教育学出版社,1999.
〔5〕韩红梅.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高端客户营销策略初探[J].职业圈,2010(12):29.
〔6〕缪存峰.论文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创新[J].经济师,2010(8):261.
〔7〕谭贝贝.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对策[N].科技咨询导报,2010-7-17.
〔8〕韩红梅.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高端客户营销策略初探[J].职业圈,2010(12):29.
〔9〕陈翔.对央行连续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效用的几点思考[J].武汉金融,2007(2):56-57.
F832.33
A
1673-260X(2012)05-0062-04
安徽商贸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1KYR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