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交往空间探索

2012-08-15 00:43张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邻里空间活动

张洵

(合肥学院 建工系,安徽 合肥 230022)

城市居住区交往空间探索

张洵

(合肥学院 建工系,安徽 合肥 230022)

居住不仅是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的人文精神.文章从城市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的特征入手分析了住区中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交往空间的不同需求,提出在城市居住区中促进交往的景观因素和设计手法,以期住区环境宜居、邻里和谐.

居住区;邻里交往;交往空间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早已不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往往更加迫切,反应在居住环境中,人们开始重视和重审邻里间的交往.

城市居住区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实体,更是塑造居民心智、道德情感的人文环境.人与人之间生活在融洽、祥和的气氛中是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追求.现代城市住区设计中不仅要求合理的建筑功能,符合审美情趣的建筑外观形象,更加强调交往空间和场所的适宜性,以期创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和情感交流的空间,从而促进住区邻里交流.

1 住区邻里交往的意义

邻里交往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它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活动过程.邻里和谐是促进和谐社区的根本,正如“千金买宅,万金买邻”的说法,因此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在住区建设中尤显重要.

2 住区居民户外活动类型

丹麦建筑学家杨?盖尔在他的名著《交往与空间》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由于在居住区内,居民的户外活动也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于是在这里也将居住区居民的活动分为这三种类型.

必要性活动是指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所有户外活动,一般来说,与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相关的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型.因为这些活动是必要的,它们的发生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进行.例如:上学、上班、候车、购物、接送小孩等等.

2.2 自发性活动

自发性活动指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外部环境适宜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例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驻足观望等.这些活动只有在环境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对于居住区环境设计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2.3 社会性活动

这类活动指的是在公共空间或半公共、半私有空间中有赖于其他人员参与的各种行为,它包括:儿童游戏、打球、聊天、下棋等各类公共活动.社会性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另外两类活动发展而来的,人们在同一居住区,在同一空间内生活,就会自然引发各种社会性活动.这就意味着只要改善居住区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就会促成有序的社会性活动.

3 住区居民对交往空间的不同需求

3.1 青少年伙伴型活动场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绿色崛起的普洱必定会像许嘉璐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中国和世界迂回、曲折前进的道路上,普洱自身的未来不可限量,将所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雅格尔认为社区是人格发育的场所.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情况,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一生,同时也在一定的范围内给社会造成不同的影响.除了家庭、学校给予青少年必要的教育外,社区也需要为他们提供可以和伙伴一起玩耍的伙伴空间.这样青少年就可以从与伙伴的接触、相互影响中获得人格成长中必须的品质和经验.如果没有这样的空间,没有可以学习的伙伴,青少年只能独自玩耍,从而失去有利于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的伙伴群体的互动和交往.我们现在很大一部分社区普遍缺乏青少年同伙伴群体一起完耍的空间,于是他们就自己创造空间,如在小区里本来就不够宽敞的道路上骑自行车,溜冰,从一头到另一头,你追我赶,乐此不疲.通过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方式在小区里娱乐,把本来平淡无奇的交通空间转变成了积极的有意义的伙伴空间.

3.2 老年情感型活动场所

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活动范围日益缩小,出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活动圈,主要局限于老年人家庭和周围领域,其间老年人交往的对象主要是亲属和邻居,老人在这里活动,容易产生信赖感、安全感和亲切感,会与“志趣相投”的老朋友相互来往、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活动,这些看似普通的活动,对老年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城市居住区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单位,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人会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归属感,而这种感觉并不是单凭着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这就是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习惯了的住处的原因,老年人依赖生存的不仅仅是物质环境,情感上的依赖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小区能够为老人提供大量邻里交往的空间与场所.

3.3 中年参与型活动场所

在居住区中,大部分空间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小孩和老人,因为他们在社区中的活动更为频繁,对社区交往空间利用更加充分.对于中年人群体,他们白天多半在外上班,在小区里活动最多的时间是傍晚时分,他们下班回来,需要在小区里散步、聊天、锻炼、带孩子玩耍等.虽然中年人活动于小区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们毕竟是居住区的主导和核心,因此住区公共环境中要为他们这些社会参与性的活动提供舒适有益的空间,从而有效促进居住区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4 住区促进交往空间的景观因素

4.1 绿化

绿化不单单是植草种树那么简单,良好的绿化布置可以起到限定空间、柔化建筑边界、减少污染和噪声、改善住区小气候、优化景观等作用,甚至可以通过植物的配置创造出住区的特色.

小区内的绿化要以自然为本,并且能真正起到绿化的作用,能真正地让住区的人们融入其中,形成良好的交往空间.有些小区虽种植大面积的草坪,但竖上一块“禁止入内”的牌子,结果草坪只是人们的观赏物,无人问津,失去了绿化的实际效益.

4.2 水体

水,是自然界生物的生命之源,自古以来就与人的栖居环境息息相关,据调查,水体景观周边的空间是居住区环境使用率最高的场所.近水、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中最常用的“语言”.“流连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晖之下”是人人向往的一大乐事.因此在设计水体环境的时候,可以适当在水边设置一些座椅、栈道,这样既可以使更多的人在此空间中停留更长的时间,同时又因为水体本身的吸引力和积极的导向性而促进了邻里的交往.

4.3 小品设施

在居住区中有许多必需的公共设施,这些小品设施应合理地布置在住区的公共空间中,以利于人们方便地使用,“于细微处见精神”.设施的良好设计,包括位置、形式、整体风格等,是达到交往活动方便、舒适的必要条件之一.如小区内的座椅布置,杨?盖尔指出:“曲线形或成角布置的座椅往往得到人们的偏爱,因为这种形式可以使开始交谈变的容易些,而从不愿意交谈的窘况中解脱出来也比较方便.”基于此,居住区中座椅布置的位置,应提供“后背的庇护”.

5 住区交往空间设计手法

5.1 住区公共空间中利于交往空间的设计

5.1.1 以会所的形式为住区人们提供全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利于开展各项社区活动.

5.1.2 通过景观组团的人性化设计,引导人流走向,形成人群集聚地.如水系、硬质铺地、草坪等.

5.1.3 以院落围合创建公共活动交流场所.如合肥的东海花园,以空中花园的形式联系组团内的各楼宇,空中花园不仅解决了人车分流,更渲染了小区安静详和的和谐氛围. 5.2 住区住宅设计中利于交往空间的设计

5.2.1 扩大单元门厅面积.在门厅内设置座椅,供单元内住户使用,从而促进邻里交流.单元门厅设置交往空间,特别适合居家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在特殊天气下(如:雨天/炎热寒冷的天气),为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提供了最好的去处.

5.2.2 底层架空.住宅底层架空不仅有利于绿地景观的畅通,更加利于就近居民的邻里交往.在架空的底层,设以花草、座椅等设施,提供居民交往的场所.

5.2.3 设置走马廊.在住宅与住宅之间用走马廊联系起来,形成组团,不仅方便楼宇邻里的联系,同时也为人们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5.2.4 高层住宅交往层.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各个楼层之间的交流是很必要的,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是乘坐电梯上下楼,电梯的快速到达让同住一单元的邻居没时间进行交流,形同陌路.因此在高层建筑中设计隔层交往空间就有其人性化的一面了,它不仅解决了高层建筑居民垂直交往难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邻里互不相识的尴尬.

6 结语

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特别是当今处在钢筋混凝土包围圈中的城市居民,整天工作生活紧张忙碌,轻松和谐的精神家园对于他们而言尤为需要.因此在城市居住区设计中,交往空间不仅要有合理的设计手法,而且要真正地做到人性化.以人为本,创建居住区和谐宜居的交往环境.

〔1〕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夏良东.居住区交往空间规划与设计[J].住宅科技,2007(8):40-43.

T U 984.191

A

1673-260X(2012)05-0039-02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L135)

猜你喜欢
邻里空间活动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