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版画与电脑制版技术的综合应用

2012-08-15 00:43杨广红王永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丝网版画印刷

杨广红,王永虎

(巢湖学院 艺术系,安徽 巢湖 238000)

1 丝网版画与电脑制版技术

丝网印刷术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孔板镂孔漏墨技术,并逐渐由羊皮制漏版发展成为用油纸粘和的帛纸制版法.而印刷在纸上的纸本镂孔版佛教印品则大约在公元8世纪的吐鲁番、敦煌一带广泛流行.如今从古代印染花布工艺上也可以看到孔板镂孔漏墨技术的使用,最典型的作品要算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织品,从中能看到这种技术已被广泛使用,因此国际行家们认定中国是丝网印刷术的发明国.辽代的绢本《南无释迦牟尼佛》是已知现存最早的孔版套色印刷品.而现代丝网版画创作在中国却很短暂,大概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20世纪之前,丝网版画的图像复制性与复制功能主要用于复制绘画作品.由于当时很多著名艺术家的参与和制作,才使丝网版画本体语言特征的探索和实践得到开展,使其从最初的排斥误解不被大众接受,发展到现当代艺术中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丝网版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而欧美国家则在40年代创建了丝网版画协会,着重推广丝网版画作品世界各地展出,博物馆除增加对丝网版画的收藏、还提倡艺术性丝网版画创作.本世纪60年代照相制版丝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丝网版画创作中.

丝网印刷制版采用专用感光胶晒版制图或用丝网封网胶制作底版,使图形文字等在丝网底版表面产生漏孔形状,然后用橡皮刮板将丝印墨彩通过手工压印完成印刷,最后完成完整的丝网版画作品.这种技法相比较于其它版种的显著特点是正版正印,更有画作幅面大、墨层厚、色彩丰富艳丽、承印物可选择性强等优点.因此可以说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漏与堵的方式进行印刷的.

比较于其它版种而言,丝网版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为色彩表现力强,这是由丝网版画独特的色版套印方式所决定的.其特殊的色彩叠压过程可以产生透明或不透明的画面效果.这使丝网版画的色彩理论不同于一般的绘画色彩理论,它要求做到用最少的套印版数达到丰富理想的色彩效果.因此要求制作者具备扎实的色版设计能力和对画面色彩的整体把握能力.现阶段版画综合制版及各种丝网版的综合,非常有利于拓展丝网版画语言的表现空间.

相对于其它版种而言,丝网版画由其制作中的印刷属性决定它的制作条件比其它版种更多.首先,它需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印刷操作空间,还要有比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其次,它对配备的印刷设备和材料工具也有特殊的要求.

计算机辅助制版是由照相制版发展而来.照相制版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安迪.沃霍尔、利希滕斯坦等艺术家的丝网版画创作大都使用照相制版技术.作为创作丝网版画而使用的照相制版手段虽然被广泛的采用和接受,但却不是简单的照相复制,其创作过程需要艺术家的亲自参与创造.

现今计算机及其相关辅助制版设备在大部分的丝网版画工作室都被配备.计算机辅助制版使得照相制版的工艺流程变得非常便捷,费用也减低,而且其最大的优点是不用依靠他人,版画创作者便可以独立完成从制片、制版到印刷的所有工作程序.制版设备也比较简单,创作者仅需电脑、数码照相机或扫描仪和喷墨打印机就足够完成了.丝网印刷感光制版术采用正片图像制版,因此可以从众多广泛的途径来制作正片底版,如手绘、照片图像、剪切拼贴图案等,也可以先直接在计算机上绘画底稿,之后通过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将画稿拷贝到计算机中进行图形的再次处理,然后再根据印刷尺寸大小重新分色、采样等,最后制作完成画面底稿的制作.

在现代丝网印刷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四色套印法得收益于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不仅推动了丝网四色印刷技术的进步,还使四色套印技术融于丝网版画创作之中.为开拓丝网版画的表现方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如今的四色套印法技术已经能够做到如实的反应出图象的每个细节,达到较高的印刷水准.

丝网版画与科学技术的依存关系和密切程度远远大于其它版种,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深刻影响着丝网印刷的技术变革.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正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同样,电脑技术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也深刻的影响着艺术领域的创造活动.在丝网版画制版媒介中,电脑图形,电脑绘画,电脑分色等手段使得版画家在创作中更加便捷.新的电脑制版技术使得丝网版画的表现语言得到拓展,丝网版画表现出其广泛性和宽容性的特点.它既可以用手绘制图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绘画性,也可以使计算机绘图或照片图像真实的再现出来.这些都激发了创作者的制作想象和空间,并提供了多种制作印刷底版的可能性.

2 丝网版画与电脑制版技术的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指版画在各版种之间或本版种内部的多种制作技法的综合使用.而丝网版画与电脑制版技术的结合使用,则会使丝网版画制版技法得到有效拓展,且其审美语言的表现会更加丰富.版画各版种语言的艺术表现趣味各不相同:如木版画主要表现力度强烈的形象概括之美,讲究“木味”“刀味”的审美趣味;金属版画(也称腐蚀版)着重体现画面精致典雅,点线分明之美,审美讲究“点味”及“线味”.由于它的复制性比木刻版画精致,所以当铜版凹印技术产生后,便更加凸显了木刻版画“粗犷”的特点.同理,因为石版画具备层次丰富,绘画性强,容易表达画面厚重之美的特征,而且尤其讲究“墨味”及“笔味”,所以当石版画印刷广泛使用的时候,就突显了铜版画“点、线“的灵动性特点.同样,石版印刷被胶印替代后,石版画的绘画性特征就特别明确了;由于丝网版画制版方式主要是堵网和感光制版,因而就比较讲究“象味”和“绘味”,便凸显了其画面强烈,色彩明快的“自由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和视觉之美.现代电脑制版技术使这种综合性特征更加清晰、快捷、明确的贯穿于制作过程中,当这些特征特点被结合一起综合使用时,便产生了与普通丝网印刷追求的不同的平整规范要求,而是印刷效果具有自由性、绘画性的特征,由此衍生出丝网版画特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

现阶段丝网版画制版手段与电脑制版等新技术媒介相结合,及二者综合使用还处于实验性探索时期,这两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将使丝网版画创作过程更加便捷和自由.如丝网印刷中的照相制版法与电脑制版技术的结合应用,会使丝网版画产生与传统印刷手段不一样画面效果,使其创作方式更加便利,进而更明确体现出创作丝网版画不同于其它版画种类语言的独特审美特点.

现代制图及图文影像文化的时代特征体现为“作为复制艺术的影像艺术以其迅速生产不断‘克隆’的庞大生产力,提供了静态绘画所无法比拟的图像,这使得大众的广泛参与和欣赏成为可能.这样,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对艺术品的沉思方式,就转化为了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性接受.欣赏和接受影像不再是一个复杂的、高雅的、昂贵的仪式过程.而是一种轻松的、游戏的、廉价的瞬间影像消费”[1]这种文化特征与丝网版画的审美表达及艺术功能比较接近,都含有视觉艺术的认知特点.创作丝网版画在制作中运用平、凹、凸、漏、原理,使媒介物质达到综合使用,实现丝网版画视觉形态拓展的目标.媒介泛指传播意志的手段,如电脑、数码拟真、印刷、复制及新媒体技术等手段.这些都可能成为综合艺术表现手段实现所运用的媒介物质.

创作丝网版画运用摄影照相制版技术、电脑辅助制版技术和新的媒介方法结合并用,使之与其它传统的版画制版技术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丝网版画的本体表现语言.未来社会,只有不断应用新的媒介技术,吸纳多样化、更加复杂的制版材料和制版技术,才能拓宽丝网版画自身的语言局限,使丝网版画更好的发展并不断探索和产生新的技术支撑.

〔1〕殷双喜.影像与图像[J].美苑,2001(2).

〔2〕齐凤阁.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

〔3〕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4〕张奠宇.西方版画史[M].中国美院出版社,2000.

〔5〕张桂林.丝网版画工作室[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丝网版画印刷
版画作品选登
《最后一抹红》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见证·壹》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在这样的地方使用丝网印刷——走进日常生活的村上
基于PLC的丝网印刷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出版与印刷》2016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