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2-08-15 00:43李秀丽唐晓光杨慧明邹继红王洪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药学课程体系岗位

李秀丽,唐晓光,白 音,杨慧明,邹继红,王洪侠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李秀丽,唐晓光,白 音,杨慧明,邹继红,王洪侠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学生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人文、医学课程、重组整合基础和专业课,专业实践技能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三层体系,构建适应21世纪的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研究背景

我校药学专业(专科)是2007年批准新建专业,在2006年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应用,以求全的学科知识为框架,以高深的理论为基础,以化学知识贯穿始终,学科界限明显,现已表现出不能紧贴市场,不能完全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的缺陷.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医院药剂工作已经从单纯的发配药品向保障临床用药转变,但目前我国基层药学从业人员大多缺乏医学相关知识,难以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在制药领域,国家强制实施GMP认证,产业格局出现巨大变化,大部分制药企业现有专业人员在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技术等级等方面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多年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药学人才与企业大量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符,“投入高、时效低”的岗前培训往往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包袱.在对全国61所医药院校11个专业(护理、临床医学、口腔、药学、中药、中医、检验、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影像、麻醉)55717名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中显示,11个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药学专业,达到92.76%,在药学专业不同学历就业率排名中以专科层次为最高[1].为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科层级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更符合社会的需要.所以,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使毕业生既能满足药学职业岗位的需求,又能适应终身教育需要和未来职业演变的趋势,我们在对生产企业、医院、社会药房、药学专业毕业生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

2 药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2.1 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2].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我校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实用性、突出针对性,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2.2 建设目标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高职高专药学教育“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以达到优化整合相关课程淡化学科意识、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工学结合,突出就业技能培养的目的,使药学课程建设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岗位.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使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着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以药剂生产能力、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等核心技能的提高为职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特色.

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构建适应21世纪的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基础理论教学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对课程进行重组,专业课以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原则,重新确定专业课内容,出版符合高职高专特点的专业特色教材.

3 改革的方法与内容

3.1 以药学发展需要确定才培养方案

选择赤峰地区医院、连锁药店、制药企业各岗位工作人员以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电话访谈等方法进行调研,同时有对上述单位有关人员以及本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和在校教师对原方案的开设课程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深入研究药学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后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完善.

通过专业调研,分析并确定药学专业技术领域有三个:药学服务、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与管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按照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特色,创建按领域分方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按药学服务和药品生产两个职业技术领域作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同时进行“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确立学校、药厂、医院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校内学习+1年顶岗实习),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药学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

学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以药学服务、药品生产两个职业技术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培养为主的基础培养(即专业平台);第二阶段实施以突出两个不同职业技术领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强化培养.即第一学年实施基础培养,主要开设药学专业平台课、药学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实训课程、医院、药厂参观.第二、第三学年实施以突出职业方向为主的强化培养,主要开设职业方向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见习、顶岗实习.

3.2 明确定位,按实用型人才要求设置课程

高职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然而又不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既不是普通中等教育的“升级版”,也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版”.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既具有高等教育的高等性,又具有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3].因此,基本理论知识要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设计课程,不必过多探讨化学反应历程、药物作用机制及药物检验原理等,而应根据药品生产、使用及管理等岗位特点,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此,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的应用,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需求或工作过程设计内容,与生产实际对接.对涉及到有交叉、重复的内容课程进行重组,对过去药物作用机制和化学反应历程偏多的教材重新编写,并相应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技能学时,使课程设置整体优化.

3.3 以药学专业职业岗位需要改革专业教学内容

3.3.1 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

在21世纪广大药学工作者面临的不仅仅是药品的生产和供应,而是广大患者,因此药学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加强学生的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教育;具有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作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所以在原人文素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人类学、美学、思想品德等课程.

3.3.2 重组化学课程与部分的专业课

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药学学科过去单一的化学模式,减少化学学科的比重,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总学时数均应减少.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一些职业基础课和技术课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和调整,如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整合为药用基础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整合为天然药物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整合为药物分析基础与应用.其目的一是减少重复内容,增加专业课的实验课时及实验项目,以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增加学科间的综合渗透,使基础课和专业课更好地融合,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3.3.3 增加医学课程

随着人们“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意识的建立,药学专业毕业生必须由单一的“药学型”向“医学药学结合型”转变,药学工作者在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时需具备医学知识,因此在原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增加疾病学课程,该课程涵盖有病原微生物、免疫学、病理学和遗传学学科内容,可为学生增加相关的医学知识奠定基础.增加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及其原则、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等内容,可为药学服务岗位提供知识支撑.

3.3.4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要能够从事药学服务、药物制剂和药品检验等工作,所以,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为强化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训练,我们拟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3.3.4.1 一些课程独立设课.由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组合的药用基础化学和由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组合的药物分析基础与应用独立设置为实验课,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

3.3.4.2 建立三层次系列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由基本技能、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三层次系列训练组成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其中实训学时达到总学时的48.9%.

3.3.4.3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认识实习、药品调剂见习、药物制剂见习、药品检验见习、综合性毕业实习前训练和社会实践调查等过程,加强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真刀实枪”的岗位针对性培训,以利于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

3.3.4.4 集中实践性教学.用一年的时间根据选择方向主要安排在市级医院、药店、药厂进行“顶岗实习”.集中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学习在职业岗位上,就业于学习环境中”,学习、就业实现了“零距离”,为毕业后从事医药工作奠定基础.

4 成效与展望

自2010年开展此项研究以来,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自行组织编写《天然药物学》等4部药学专业实验教材并于2011年初运用于实验教学,2011年7月河南科技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教材与我们的教改方向一致,即“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遂参加高职高专药学类教材基础与专业课11部教材的编写,现已出版.在各科理论教学中把握“必需、够用”为原则精讲、多练,在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改变了传统动物实验操作验证药物作用的一贯做法,保留了经典的实验、增加了以药学服务岗位密切相关的医院、社会药房的认识实习和“问病卖药”的实训,收效显著.2010级学生现已在药厂、医院顶岗实习,短短2个月实习单位就表示要招录学生就业.由此可以看出,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深入贯彻《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高教[2004]1号)文件精神,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实际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1〕于静之,孙元曦.药学类技能型人才需求及课程体系调查与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13-114

〔2〕黄小蕾,郭秋兰.三年制专科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03-104.

〔3〕杨文豪,陆建林,温玲,等.药学高职教育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7(21):15-17.

G640

A

1673-260X(2012)10-0261-02

赤峰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XM1015)

猜你喜欢
药学课程体系岗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