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2012-08-15 00:43:59魏满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案例

魏满涛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7)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魏满涛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7)

《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该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来说,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西方经济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其教学难度较大.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为了改进和完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入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对比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为特点.在瞬息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如何解决不断涌现的教学新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去分析现实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1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与教学难度

在探讨《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把握其教学难点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与难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性强

《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主要运用抽象分析的方法,利用图表、函数等数学方式来表达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1]其理论体系也极为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这就使得学生容易产生这门课程十分枯燥乏味的印象,如果沿用传统教授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得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产生抵触情绪干脆放弃学习.

1.2 内容庞杂

《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较强,内容庞杂且学派较多,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但是每个部分又由众多相关概念、理论、模型和公式等组成.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中不同学派的各种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在丰富西方经济学学科内容的同时,其各派之间的学术争议会给初学者带来许多困惑.[2]

1.3 以其他学科为依托

《西方经济学》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其大量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这样的分析方法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例如,在分析和教授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直观的表达和解释相关经济现象.这就对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学生普遍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几何图形等数学知识感觉很不适应.[3]另外,西方经济学是在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与主张,这就要求学生对于西方各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有一定的涉猎,否则在有限课时内,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程内容有所影响.

2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现状

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提问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方法.[4]虽然这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程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对基础理论的重视不足.经济学的基本经济理论是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和分析各种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难以学好西方经济学.但是在实践授课过程中,对于抽象的基础理论,一般都采取抽象的讲授法,少数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本来很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显得更为枯燥乏味,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经济政策认识分析能力的培养.[5]再加之学习这门学科前,很多学生有“学了经济学,以后就能挣很多钱”的误区,在面对枯燥的理论和抽象的公式、图形时,厌学情绪滋生.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充分.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剖析和抽象,然而理论是需要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多数教师在讲授微观经济学时,可以列举大量的恰当的案例,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但是,在讲授宏观经济学时,却难以找都合适的案例去解析.而且教师在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是,通常只是举一个典型的具体案例,用以说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作为理解理论内容的方式.但是经济学不是教条,经济学是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引入案例理解经济学结论性的基本原理十分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案例教学的时候,用对案例剖析的方式教导和训练学生如何从常见的经济现象一步步通过思辨形成基本原理的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真正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并能用以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原理再去分析其他经济现象,使理论真正能联系到实际.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这样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明显不足,结果容易导致学生并不能运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实践,服务实践,仅仅是“纸上谈兵”,学无以致用.

第三,教学目的的偏差.目前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唯一的考核和评判标准.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样不可避免的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候侧重死记硬背,而教师在教授的时候也侧重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而不是运用.考前划定考试范围,学生突击复习,背诵记忆通过考试,考后什么也不记得.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不仅使得难以真实检测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3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

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与难点,在对现有教学方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3.1 提问式教学

提问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事先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多为“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角度出发,让学生解答,教师再做相应点评,以此向学生解释所讲概念及内容.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相关专业思维模式.比如说,在讲“需求”这个概念时,可以问学生该概念中“特定时期”指的是什么,“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又指什么?进而再发出提问“需求为什么指‘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这这些连续发问与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给经济学特有概念下定义的缘由与意义,以此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设计所提出的问题,难易应适中,回答量应适当,否则可能会产生反效果.而且提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可以在课堂口头发文,也可以布置课后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去摸索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于口头问题的回答,要即时予以点评,告知错误原因,指明正确的方法.对于书面的回答,也应及时作出批改或反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2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学生与教师在相互之间探讨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并非一门通俗易懂的课程,而是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基础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理论讲述,在阐述理论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到简明扼要、准确生动,是对西方经济学任课老师的挑战.引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师讲述理论之后,列举大量相关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分析之后提出个人观点.例如,在讲“供求理论”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什么是需求理论,然后引导学生从“需求的概念”是什么,到“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再到“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有什么区别,最后到“需求定律”究竟是什么,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自主分析,自己总结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而是处于主动分析问题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结合提问式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深入分析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问题.比如,在刚才讲解需求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发问“需求定律是否存在例外?”让学生举例说明.

3.3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也称研究型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选择和确定课程知识点之后,组织和引导学生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该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发现、分析和研究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各抒己见,以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总结学习的方式展开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够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主要采取这样的步骤:首先,教师选定研讨的知识点.可以选取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或现实经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其次,教导学生如何进行起步研究.例如如何查找相关资料,怎么进行资料分析,如何撰写相关论文等.再次,鼓励学生在自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或者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教师对学生之间讨论互动的引导.学生陈述观点之后,提问讨论,补充发言,对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回应等.最后,教师需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发言情况,对所讨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完善,指明讨论中学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相关知识内容的错误之处,并进行正确引导.

3.4 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近似的元素进行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对比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在西方经济学本身知识点的对比上.由于《西方经济学》本身有许多相似或近似的知识点,其具有较高的可比性.例如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时,在重点讲解什么是需求理论之后,引导学生将需求理论与供给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在同一理论内的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如在学习需求理论的时候,提醒学生对比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同时,也可以引入讨论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讨论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其二体现在中西方经济学原理和现象的对比上.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以西方社会经济情况为背景的,所以教师应当用更适合中国学生理解的方式来讲授,可以适当的选取中西方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比较分析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经济学现象的理解.这种比较可以增强形象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刘魏.《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08(05).

〔2〕邓春.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刊,2009(09).

〔3〕李梅志.《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07).

〔4〕许敏兰.《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

〔5〕郑泽华.《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

G642

A

1673-260X(2012)10-0191-02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简明经济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中高职教师角色的定位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41:43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19:24:32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