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忠君
(百色学院 经济与旅游管理系,广西 百色 533000)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易忠君
(百色学院 经济与旅游管理系,广西 百色 533000)
分析传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存在的不足,从“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定位、教学培养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方面,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就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同时结合我国各大院校“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围绕高等教育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就如何引导学生将最新知识应用于实践和就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探索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传统;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
在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前身是高校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程管理专业.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的设置,是根据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的专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国家建设需要为导向”.各高校专业设置一是受国家建设的指导,二是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影响,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因此,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复合型与创新性要求.一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乏[1].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乏是源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既考虑了课程设置要求,又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并且还要兼顾学时的要求,因而容易使其培养方案“宽而不专”,而市场往往则需要某个领域里的专门性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以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工程中遇到的专门性问题.这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宽口径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专业化之间自然也就形成了矛盾.二是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跨专业的综合学科,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考虑,它的课程设置极其庞杂,包括建筑技术、财务管理、建筑规划与设计、园林设计、工程经济学、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合同法等多种课程,这些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中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非常重要,但部分学生认为这些似乎与工程专业联系不密切,往往忽略这些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三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毋庸置疑,工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必不可少,因而如何组织好学生实习,便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大任.同时工程管理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建筑识图、工程测量、建筑设计、造价软件应用等课程需要设置很多实践课.由于受课时限制、或是考虑开设更多的理论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所以高校在实践课开始上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并且部分高校因为实验室条件和设备的限制,无法开展全部的专业实践课,因此很多学生仅掌握理论知识.
应用型人才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实用型人才,也称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的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新定位.一直以来由于是在计划经济发展条件下,人才由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国家统一分配”的用人制,甚至到工程管理专业设置的时候依然以国家机关设置的部门来设置专业.比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行政管理”等一系列以依托国家管理部门就业的层面设置专业.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随着国家职能部门的改革,很多人因为就业岗位缺乏而无法找到合适自己专业的工作.其中就有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菜市场卖猪肉的“奇怪现象”.因此高校现在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其办学特色也得到行业和企业的认同,并在重新定位的过程中提出在保持原有办学特色和传统的基础上,兴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一种新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提升和拓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满足了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新要求,又满足了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高层次高等教育的求学愿望,更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长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等院校已经有很多,特别是在一些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目标来提高学校的社会竞争力和认可度.根据这些院校以往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析得出,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一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应用型人才在理论的应用上比理论学习地位更突出;二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技能即实践能力和技能掌握方面要求更高,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第一线;三是应用型人才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且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四是在专业知识的层面具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在专业领域方面促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是工程从立项、规划、设计、实施、竣工和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划安排和过程控制,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的总称.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跨行业(包括建筑、财务、投资、评估)、多学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背景的专业.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认可度从以前的以理论深度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社会适用为主,高校不再只重视学习,而且还要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高校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都要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紧跟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高校毕业生能很快地投身入社会建设的第一线.所以,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律知识,掌握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筑企业生产与经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及合同管理、工程咨询、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营销、房地产评估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管理技术人才.具体的建设思路有:
首先学校应从社会视角出发,认识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之一.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也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传统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学生则关注理论考试,缺乏实际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管理者重理论教学效果,忽视实践教学管理,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达不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一些设置工程专业的高校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开展创新设计内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从工程的选址、施工、竣工、完善不再是仅限于以往的经济效益.而是把社会的和谐,包括设计的人性化(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文关怀出发)、个性化(强调个性的培养与宽容,实现个人化的最大体现)、科技化(注重新型的高科技环保、节能、低碳的建筑材料)、专业化(以专业的角度在质量上投入更多的努力).
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一项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内容.在培养人才中,高校一般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但是却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脱节,导致有的毕业生尽管满腹经纶,却不善于得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遇到实际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难以胜任本职工作,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工作环境[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标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实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最终达到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不能仅限于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突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方式,一些工程的建设本身就是很好的一个实践教学基地,从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在这个过程中把工程建设本身就可以看成一个“活的”实践教学基地.
有效的管理是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所在,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时数,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有效的考核办法,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整体功能.同时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效率,不要使投入较多的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种“摆设”,或是成了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去建设的名义上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实践教学队伍.只有教师本人具备了较好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才能给同学们好的指导和帮助,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因此,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多参加实践和操作,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完善设计课程体系、开展专业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由单纯的专业训练逐步转换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尝试.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与用人单位合作,结合实际完成设计[3].
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增加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的案例.以往案例教学中运用的不够.具体表现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很多案例,将理论知识生动化,但是学生的学习依旧是处于“空中楼阁”,或是“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二是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调查与体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不长久,原因是同学们仅仅是在学,最关键的应用没有掌握,即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三是部分教师是学术型老师,在对学生教授课程时,能讲出很多房地产行业的高深理论知识,甚至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能运用自如,但是学生则感觉是“雾里看花”,使教与学基本脱节[5].通过案例教学的开展,在案例中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创新性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程专业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得到锻炼,能够有机会模拟提前进入社会,这对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尤为重要.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使枯燥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了理论知识,同时又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操作当中去,学生的学习更是一种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这样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体现.第三,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年轻教师成长,可以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最后实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提供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专业技能精湛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突破传统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实践能力较高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和规模,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和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成才之路,为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增长服务.
〔1〕范秀琴.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1(11).
〔2〕区莹.论工程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62.
〔3〕姜慧.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8(03):62.
〔4〕易忠君.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为例[J].全国商情,2011(03):59.
〔5〕李伟.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模式构建[J].高等教育建筑,2005(06):69.
G712
A
1673-260X(2012)10-0163-03
本文是2010年度广西新世纪教改重点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JGZ037)、百色学院2010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JG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