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尚林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生态教学是指应当建立以实践生命价值追求,以民主效率为管理前提的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让师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发展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其特征是情境性、开放性、平衡性以及共生性等。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其特征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更突出“应用”,更强调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在知识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在能力结构方面,包括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在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应用能力的同时,具有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在素质方面应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非专业素养,诸如责任心、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身体条件等。
1.应用型人才获取知识的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主要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容量的增大,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而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大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思维习惯。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知识。生态教学则强调设计创造出轻松、宽松、互动等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以及快乐中学习,进而增强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2.应用型人才提高能力的需要。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甚至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凭着一只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今天最多是将课堂板书变成多媒体课件形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活动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缺乏对学生能力锻炼。生态教学环境下则强调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组织以及课后自己的总结,再加之课后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实践不断的培养、锻炼和提升学生各种自我能力。
3.应用型人才提升素质的需要。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通过教师的讲授而机械式的学习,从而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与理解,更缺乏对环境应赋予的一种责任等。生态教学环境下则强调通过多个环节的互动、沟通及交流等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及社会事物的广泛认知和深入理解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及工作环境等奠定基础。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环境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在形成和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素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传统教学环境大多限制甚至遏制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发展。生态教学的环境从尊重、激发学生个性的角度去创建,正好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缺憾,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
2.合理利用课上及课下的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且课后还有可能布置大量的作业。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大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几乎没有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时间和空间。生态教学环境下更多是教师要求学生课下自己查找、分析准备些既定的或相关的材料,课上再相互交流、发挥,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调动和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及相互间的责任感
传统的教学环境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学生大多情况下只是自身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几乎没有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谈不上所谓对他人、团队等的责任。生态教学环境则更多地是要求学生之间应根据不同的知识主题,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亦或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要强调相互间的配合与合作,养成一种团队意识、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在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生态教学的途径。
1.首先是教学情境。人文情境充满着信任、宽容与活力,其高级层次是人性与灵性的统一,而课堂氛围常常是严谨的、统一的、严肃的,这有利于知识传授,但不利于人格的塑造。将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光明、博大的情境中,感觉到学习的意义,然后循循善诱、进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实践证明科学情境与人文情境都有优越性和缺陷性,两种情境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左右脑同时锻炼,既有情感交融,又有理性思辨,同学们兴奋活跃,全面落实了教学目标。
2.心理环境要宽松自由。学生的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生态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师生平等对活,消除了过度焦虑,学生心态自由、思维开放,就能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有了信心和动力,学生就具备了终生学习的意识与潜能。
3.课程环境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制订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收获、都有进步,把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吸收知识、“产生”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外,让学生自我选择适度的项目,自主发展。
在生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行为方式、高度的责任感、充分的自信心、顽强的意志,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言行,教师的通达、智慧对学生产生潜在而持久的影响,在提升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教师要作表率,以身示范。具体的教学行为有:
1.找准价值观的培养点。利用国际、国内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引导学生摒弃私欲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做大事,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
2.渗透道德品质培养点。利用学科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道德修养;通过实验、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言行一致、诚实勤奋的良好品质,要求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统一,避免知行分离的双重人格。
3.落实思维方式的培养点。挖掘学科的特点,利用学科的基本观点进行训练,让学生以唯物的、辩证的、联系的、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培养了整体观念、长远观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生态教学中,学生是生命的主体,亦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学生的学习生态,“为学生的一生奠基”是生态教学的根本任务。
1.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学习目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解决想学的问题;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富于想象,善于质疑,长于比较,易于记忆,巧于迁移,精于总结,乐于动手,解决学生善学的问题;学习心理指导:强化学习动机,创设适度紧张,运用认知策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解决乐学的问题,使同学们逐步学会学习。
2.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教学中让同学们了解教科书选择知识的意图,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或章节中的地位,分析每节课文与其它章节或学科的联系,让他们拥有开阔学习的视野;在教学中留一些空间让同学们质疑、对话、讨论,自主生成新的知识构架;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与探究,给出一些问题或条件,让同学们去把握、去解决、去创造。
3.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展。在教学中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质能力,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同学们用较少的时间,获得了良好的学习质量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知识才变得鲜活有用;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变得丰满、深刻。将教学、科研、生产、育人相结合,能发挥生态教学的功能。
1.加强课内实践环节的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切记只顾按照自己的“满堂式”讲授而不顾及学生的反应、获取。相反的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多种有效的,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广泛参与的教学方法,还时间和空间与学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强化课外实践环。大学教育,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做好课内教学之外,还应更多地体现在课外环节上,达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统一。为此,教师也好、学校也好都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更多地拓展课外时间的空间,比如校内各种有益的活动、校外对岗位的认知、岗位实践、实习甚至顶岗等。
首先要整合内部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学院内部在人、财、物等方面任有很大的待整合利用的空间。这些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各级各类的人才培养创造环境,充分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其次要放眼校外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利用,比如利用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盟的契机、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普通高校的审核评估等机会为滁州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创建更多、更好的环境。
[1]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2]刘桂荣,朱文静.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生态建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郑珺.论“三位一体”大学英语生态系统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