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安徽文化品牌建设——以“中国农民歌会”为例

2012-08-15 00:48庄虹子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歌会滁州农民

庄虹子

(滁州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的表达形式,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总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文化水平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1]深度开发文化品牌,对于提高某一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春天,安徽省文化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创意和策划以举办“中国农民歌会”的形式颂扬农村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反应安徽农村改革的全国性影响,同时通过举办中国农民歌会,为安徽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品牌。随后,省政府致函文化部希望共同主办中国农民歌会。6月4日,文化部正式复函安徽省人民政府。10月20日首届中国农民歌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滁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联承办首届中国农民歌会。[2]

中国农民歌会是全国首个以“三农”为主题的国家级歌会。歌会聚焦农民、歌颂农民、表现农民、塑造农民,是一个专门为八亿农民打造的文化品牌。[3]首届中国农民歌会于2008年11月9日在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举办,每年举行一次,至笔者截稿前已经举办了四届。每届歌会均有一个主题贯穿,演出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几大特色民歌区域,演出形式多样,演员阵容以著名歌唱家和农民歌手组成。围绕歌会主体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主题活动和经贸洽谈签约活动。

一、中国农民歌会的主要特征

中国农民歌会策划紧扣“农民”、“歌会”、“中国”三个关键词。“农民”决定了歌会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农民题材的作品和艺术元素。“歌会”决定了表现形式以“歌”、以“唱”为主。“中国”,决定了歌会的艺术质量为国家水准,歌曲选择面向全国。[3]总结起来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全国性。历届歌会的艺术品质都力图达到国家级水准,歌曲和歌手的选择也面向全国,前两届节目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区,第三届扩大到近30个省市区。

创新性。首先是主题的创新,每届歌会都精心策划不同主题。再是形式创新,首届歌会为夜晚广场演出,690多名演员在画板拼成的歌会会标、手印、剪纸等巨幅画面背景下演出。第二届歌会是剧场演出,舞台为农林牧渔多彩实景,配合灯光完成表演。第三届歌会是白天剧场演出,梯田、流水、小桥、竹林等乡村实景构成舞台。

参与性。历届歌会都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由当地农民群众、农民科技致富先进典型人物、袁隆平等农业科技专家、国内外知名涉农企业代表等。历届歌会都积极组织广大群众以投票的形式参与歌会的系列相关活动,如首届歌会发起的“我最喜爱的民歌评选”,第二届组织的“唱农民、唱农村”群众最喜爱的歌曲评选,第三届的广场舞调演、小戏调演、诗文大赛,第四届的全国农民歌舞邀请赛等。

系列性。中国农民歌会已经形成了以开幕式为龙头、系列活动相辅相成的格局,丰富的活动安排使农歌会成为每年奉献给广大农民朋友的一道文化大餐。

二、中国农民歌会的成果与不足

中国农民歌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专门为“三农”打造的专项文化品牌,是安徽省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以中国农民歌会为平台,展示农村的新变化新风貌,展示中国农民的劳动创造和美好情感,展示安徽及全国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歌民风。[3]农歌会的举办,为广大农民朋友奉献了多台具有国家级艺术水准的精彩演出,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集中展示了经典民歌、民间舞蹈、书画作品等,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作品,已经成为弘扬民间艺术、讴歌时代精神的重要舞台。

农歌会的举办为当地的经济、市容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2008年4月起,滁州市共实施“大滁城建设”重点项目139个,总投资185.4亿元,完成投资110.3亿元,超过“九五”“十五”城市建设投资总和。[4]首届农歌会滁州市共签署合同或合作协议项目95个,总投资237亿元。[5]第二届农歌会共签署合同及合作协议项目103个,总投资近300亿元。[6]依托第三届农歌会的平台,滁州市共签约115个项目,总投资469.8亿元。[7]第四届农歌会经贸活动集中签约项目达106个,总投资730亿元。[8]

农歌会到今天刚举办了四届,作为一个首创的文化品牌,难免出现一些遗憾和不足。

1.主题不够突出

农歌会的主体是 “农民”,参与演出的演员要以农民歌手为主。从以上四届农歌会来看,农民歌手所占比重非常少,绝大多数节目是由专业演员来表演的。当然为了扩大农歌会的影响,邀请一些明显大腕前来助阵也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会失去特色,失去其生命力。

2.主办单位市场运作的能力尚显不足

四届农歌会都是有各级政府主办承办的,资金、运作等各方面压力很大。这样首先不利于节约行政资本,同时也不利于农歌会的长期发展。

3.宣传力度不够

四届农歌会一直采取的是安徽电视台文体频道、滁州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录播的形式,由于安徽文体频道和滁州电视台都不是卫星频道,所以外省观众和广大农村无法观看到歌会盛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歌会的传播和号召力。

4.地域特色不够鲜明

历届农歌会上演唱的大部分是全国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传统民歌。作为主办地的滁州,除了凤阳花鼓以外,其他一些具有滁州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在挖掘、创新、展示的力度上还不够。歌颂新农村、新农民的新创作歌曲不多,像《在希望的田野上》《双脚踏上幸福路》等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和广泛传唱的更少。

三、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思路的思考

1.积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文化品牌所特有的专有性、象征性等特征以及较强的识别功能,可以很好地为某一区域利用品牌资本进行发展和扩张。在品牌经济时代,品牌就是传播力,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发展力。文化品牌是地区标志形象,是地区的名片、自画像和宣传广告。[9]比如滁州市在举办中国农民歌会的四年里,签约合作项目、引进资金的数量达到历史新高;通过媒体宣传以及著名艺术家的明星效应,使滁州的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在全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等等。但同时也看到,安徽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品牌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农歌会”作为一个国字号的文化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政府领导部门在品牌意识的建立上还不够开放,同时在市场化运作方式上手段还较为单一,转变政府职能的意识还不够积极、主动。政府部门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者、领导者,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实行专业公司经营与部门负责相结合的机制,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做好制度保障和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提高资金运筹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2.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的规划与管理

一个地区对于文化品牌的建设应建立统一的规划,有利于该地区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整体形象的树立。目前,安徽省对于文化品牌的建设,尚缺乏系统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在规划环节,应该根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要求,以及该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等,由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专门的文化品牌规划机构,制定出该地区研文化品牌建设指导意见、战略规划与实施策略等。对文化品牌的挖掘、开发、培育、实施、梯队建设等提出指导意见,确定重点扶持的行业和项目,形成文化品牌定位明确、规划完善、梯次分明的发展格局。要注重规划与管理并重,加强品牌管理机制建设,通过有效监管,从而提升文化品牌实力,进而做优、做强文化品牌。

3.发掘地域文化,创新特色品牌

一个地区要根据自身特色,明确自己的文化品牌建设重点、活动内容及实施方案等,培植发展更多的体现地区特色、历史文化积淀的品牌。以安徽省为例,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近年来在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唱响黄梅戏、打好徽字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依托滁州凤阳小岗村农村改革发源地的资源优势,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农民歌会”等等。今后,还需积极发掘地域特色文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将开发、挖掘、整合、培育、保护等手段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深远影响、深受人民喜爱又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文化品牌,以此来推动文化产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4.加强文化品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品牌的建设的同时,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同时,通过具体的有效措施来完善文化品牌的培育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以加强建立文化品牌保护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品牌朝着良好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文化品牌的挖掘、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各种评选活动,重点培育和激励、表彰文化品牌。可以专门建立一个地区文化发展基金,用于对重点、优秀文化品牌的奖励。完善对于文化品牌的评价体系,把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引导、激励他们把各级政府的相关文化政策落实、用活,以形成扎实、高效的环境保障。

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文化品牌良好的生存环境,强化城市文化的视觉符号,使广大市民对于文化品牌的建设建立积极地参与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品牌的宣传要有长远和统一的规划,要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内涵、地域文化特色以及人文环境相融合。同时,要通过积极、广泛的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的文化品牌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提高地区的国际化水平。

[1]夏红云.河南文化品牌建设的优势与条件分析[J].北方经济.2011-2.

[2]刘纯友.我省将举办首届中国农民歌会[N].安徽日报,2008-7-11.

[3]易 硕.“在希望的田野上”——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将举行[EB/OL].http://www.ccnt.gov.cn/xxfb/xwzx/whxw/200810/t20081020_58632.html,2008-10-20/2011-6-10.

[4]张文兰,戴有胜.谱写大滁城建设精彩华章[EB/OL].http://www.chuzhou.cn/news/2010 - 11/09/content _136141.htm.2010-11-9/2011-6-26.

[5]罗 宝,周连山.首届中国农民歌会滁州引资237亿[N].安徽日报,2008-11-11.

[6]罗 宝,周连山.农歌会百个项目集中签约[N].安徽日报,2009-11-8.

[7]方铭嘉.农歌会招商集中签约近470亿[N].皖东晨刊,2010-11-8.

[8]蒋 波.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经贸活动成果丰硕[N].滁州日报,2011-10-31.

[9]刘文俭.加强城市品牌及文化品牌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强市与文明之城[N].青岛日报,2012-2-18.

猜你喜欢
歌会滁州农民
《滁州西涧》(草书)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三月歌会好热火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本解读——以《云南的歌会》为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