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洁,邢艳春,孟繁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的要求空前提高,教师培训工作既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是摆在每个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认识问题是影响教师培训实效的首要因素。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与培训工作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敷衍培训的现象。其次,我院已往有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三种培训模式。这三种模式在不同时期的教师培训中,曾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在今天看来,它们确实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展开,尽管培训学员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的视野开阔了,但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解决了因培训地点偏远、交通不便带来的问题,但由于缺乏真正的专业引领和有效的互助,没有落到实处,基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虽然让教师的培训时间变得更加自主,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已往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教师们成为被动接受的对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培训内容与学习需求不适应。而培训方式又大多以灌输、讲解为主,忽视教师的主体性,与学习特点严重脱离。这种以单向性知识传授方式为特征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难以介入教师教学实际,不能适应他们迫切的学习需求。
从2003年9月起,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为总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这一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全部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教材改革为先导,必将带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全面的改革。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而执行这一新理念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实践程度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通过几年新课标改革的实行,新课改确实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推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而关于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的实验研究却不够广泛。因此,以解决广大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培训课程是时代的需求,势在必行。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的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到各区中学,对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查分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二是深入课堂教学,进行听、评课;三是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座谈,对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调查问卷采用自编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中兼顾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到有效问卷150份,占实测人数的83%。调研期间共听评课80学时;组织座谈3场,参加座谈的人员50于人。
在提交问卷的150名教师中,教龄在11年以上的有87人,中教一级职称的有111人,这些人参加了我院组织的多次继续教育培训,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建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全面规划和开展。
1.培训内容需求。教师们认为理想的培训内容依次是“学科教学法”专题,占51%;“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专题,占45%;“学科专业知识”专题,占31%;“课堂管理策略”专题,占31%;“课改新理念”专题,占30%。培训的目的是要学到真正有助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因此,理想的培训内容首先是应关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偏重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工作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2.培训方式的需求。教师们对理想的培训方式的选择依次是“听同行展示课”,占53%;“听专家作报告”占33%;“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占19%。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指导性、实践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显然,老师们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
3.参加培训的困难。教师参加培训的困难依次为“工作任务重”占70%;“培训地点太远,交通不便”占42%;“家庭负担重”占25%;“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培训缺乏主动性”占25%。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4.培训模式的需求。在培训模式上,已往采用的有三种,即“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各种模式在被教师接受的同时也突显出他们的不足。相比之下,大多数教师更认可“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这种结合可能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5.教师座谈会综述。调查问卷显示,教师认为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两个问题分别是“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占53%;“单向灌输,忽视学员感受”,占41%。因此,座谈会我们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这两个议题展开。期望达到进一步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带来的困惑,所以期待开发的课程包含下面几个专题:(1)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新课改教材;(2)“自主—探究—合作”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案例;(3)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4)中考指导;(5)初高中知识点衔接;(6)数学兴趣的培养;(7)多媒体技术的应用;(8)教师教科研活动;(9)如何使学生个性化发展;(10)如何做到学生评价的多元化等。
在培训方式上教师们更倾向于直面课堂实际,围绕课堂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可以组建名师讲学团,让教师先听课,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那些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共同解决。通过每个教师的参与、发言、反思,使先进理念最终化为教学实践,确确实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对过去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反思,了解到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我们感到,教师培训一定要把握好它的引导功能、探究功能、典型示范功能和经验推广功能,应该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师发展与教师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师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变。
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学习动力机制,形成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所以,完善培训机制、规范组织管理,应该是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工作。
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重点,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全员培训。首先,培训目标定位要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生成培训问题,要把以理念培训为主的培训,变为以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次,培训的课程不应只是各学术领域专家所提供的“内容”,而是通过培训对象、培训管理者及专家共同开发的内容。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调查来看,随着教师培训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起来,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水平。我们开展教师培训,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选择培训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要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较理想的形态一是教师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培训,这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前提和条件;二是教师在培训中得到专业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整合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三种方式为一体的混合模式是比较适合的培训方式。同时,像名师讲学、案例观摩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队伍。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能力、策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指导研究能力、评估服务能力,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