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珠,贾旭霞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历史性淡出和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与成熟,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机制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教师关注课堂多而关注社会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多而参与社会实践少,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从师范教育转变为教师教育,这种转变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教育部师范司倡导各师范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其重要内涵就是要求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把职前职后一体化统一于师范院校之内,使师范院校既承担师范类学生的职前培养,又承担基础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任务。换句话说,就是要把职后培训纳入高等师范院校的工作视野和服务范围,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统一之路。
“实习支教——置换研修”是指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高年级优秀学生在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主要课程之后,经过具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后,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并纳入中学教师岗位目标管理。同时,对被顶替和置换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利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资源进行为期将近一个学期的换岗研修。也就是既包括师范学生的“实习支教”,也包括农村在职教师的“置换研修”。
1.“实习支教”岗前培训采用模块化教学,保证培训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岗前培训中,究竟培训什么内容才能保证培训效果,保证学生很快适应课堂教学要求,这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目前,师范院校职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大学教育与中学严重脱节,学生们即使临毕业时也不太熟悉中学教学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我们决定采用模块化教学,重点解决支教学生对中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研究和学科教材分析(含观摩教学)四个教学模块,核心都是围绕中学教育教学进行的。事实证明,以中学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模块式教学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效果是明显的,通过培训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到了进行中学教育教学的要求。
2.注重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增强岗前培训的针对性。目前的师范生究竟缺什么?除了不了解中学教学内容外,用合格中学教师的标准衡量,学生们最缺乏的是新课改所需要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缺乏课堂教学规格意识、课堂落实能力和管理能力。基于这样的判断,在岗前培训中始终把培养学生新课改理念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作为重点,注重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中学教材分析训练,努力使学生通过培训能够很快适应中学课堂教学。
3.不断探索岗前培训新模式,试行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新途径。为了使支教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的要求,仅靠大学教师的培训是不够的。大学教师的优势在学科专业知识,他们对中学教学内容以及对中学教育教学技能的了解是不深入、不具体的,而中学教师的优势恰恰在于对基础教育的深切了解。因此,充分利用基础教育一线的优质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参与学生岗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分工合作,联合培养学生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个新探索。
4.在“顶岗支教实习”管理上,注重把日常管理和现场教学指导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实习规范。除了进行岗前培训外,教师所承担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实习支教”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这种管理和指导要贯穿整个“实习支教”的全过程。为了加强管理,首先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实习支教”学生管理办法、“实习支教”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实习支教”学生岗前培训细则、“实习支教”实施流程等。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分片包县的办法进行具体管理指导,每个支教县一位指导教师负责人,负责与教育局的沟通协调;每个学校一位指导教师负责人,负责支教学生的教学和生活指导。要求指导教师要定期到“实习支教”一线指导和管理学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的管理方式在“实习支教”过程中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农村教师“置换研修”的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服务基础教育能力的标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主要是教师培训。新课程实施将近十年,教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已经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了优化培训模式,为了保证培训质量,研究团队进行了培训前的“培训需求调研”,发放了调查问卷,召开了各种座谈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检测工具,构建了比较成熟的服务基础教育的在职教师“换岗培训”模式。基于对中学教师现实状况的把握,在培训方面把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1.采用模块化课程管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村教师培训内容体系。农村教师“置换研修”的培训内容由教育教学理论、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技术四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承担着不同的培训任务,实现着不同的培训目标。教育理论课程模块的目的主要是完善受训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结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研究专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研究专题、学科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等方面。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的目的主要是完善教师的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性知识结构,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解读与落实、新课程教材分析及课堂实录观摩与实践、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及中学教学观摩与实践。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目的主要是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内容包括学科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解读、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介绍、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拓展等。教育技术课程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受训教师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和教学研究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信息化网络的使用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模块化课程管理有效地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把“换岗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和学科专业知识补充与拓展作为培训重点。根据我们的调查,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所缺乏的不是教学经验,不是中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对基本教学内容的把握,而是缺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不适应新课改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要求,在学科专业知识上存在严重缺陷,尤其是缺乏对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和把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确定了两个培训重点,即教育理念转变和学科专业知识补充与拓展。教育理念转变的任务主要通过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的教学来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和中学教学观摩与实践,使“换岗教师”把握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如主动式学习理念、探究式学习理念、合作式学习理念等,并掌握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方法。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共168学时(含中学教学观摩与实践42学时),是培训学时最多的课程模块。学科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拓展主要通过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来实现。在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广度和深度,又特别注重引导受训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使他们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来反思整个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模块共126学时,是第二大课程模块。通过有重点的培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换岗教师”在短短三个半月的培训时间里学有所获,提高明显。
3.其他职后教师培训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为“顶岗支教实习”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四年来,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还开拓了多种形式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项目,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近30种,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4000多人。影响较大的有高平市中小学校长研修班、柳林县中小学校长研修班、古县中小学校长研修班、隰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浮山县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武乡县中学语文教师、英语教师培训班等。与“顶岗支教实习”学生培训和“换岗教师”培训不同,中小学校长培训和其他形式的教师培训情况更为特殊。首先,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培训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其次,这种形式的培训具有对象不同、要求各异的特点,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需求,需要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采取不同的培训策略,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提出了挑战。为了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科教学论教师对基础教育的了解,提高其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我们必须承担这些任务。承担这些任务后,我们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培训方案,采用了各具特色的培训策略,实施了“订单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从举办的近30个培训班的情况看,培训方案各具特色、各有优长,满足了不同的培训需求。同时,在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时,我们还充分利用了省内外的优质专家资源和中小学优秀教师资源。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论专家和一批知名中小学校长都为培训班学员讲过课。很多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评价说,我们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培训资源。各具特色的培训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受到培训学员的高度评价。从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写的学习体会和各种座谈会所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教师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是满意的。武乡县参加中学语文和英语培训的教师们强烈要求延长培训时间,期待有更大的收获。同时,多种形式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还使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科论教师得到了提高。
在职教师“换岗培训”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培训内容还有欠缺之处,需要继续改进。部分中学校长和支教学生提到,培训内容方面体现新课改精神还不到位。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反对教师满堂灌的倾向,但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总体上还是满堂灌。在“换岗教师”培训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去中学听实践课的次数比较少等。其次,教学管理还不太到位。主要是对“换岗教师”管理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再次,部分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请假较多,误课较多,学习效果难以保证。部分“换岗教师”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够,少数学员经常缺课,甚至无故旷课。第四,教师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还存在很大欠缺。例如,很多教师还不适应职后教师培训的要求,缺乏指导中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意识不强,研究能力较差,尤其是不了解中学实际,不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教学过程严重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再如,从整体上看,我们还严重缺乏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从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层面考察,加强了学校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了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来说,为从事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机会和平台,从事学科教学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普遍得到了锻炼提高。
对于实习学生来说,参与实习支教的学生,意志品质得到磨炼,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学技能大大提高,基本上完成了向一个成熟教师的过渡。正如学生所说:回想半年的支教生活,我是充实的,我是幸福的,它让我成长了,将我从一名青涩的师范生打造成了一位逐渐成熟的中学教师。非常感谢这半年的支教生活,这段经历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还有的学生说:生活是苦涩的,生活也是甜蜜的。但不管怎样,生活在继续。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伟大。我不奢求伟大,但我希望支教的生活更加精彩,因为青春只有一次,青春的选择是无悔的。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从政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层面考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有了高校研究机构的参与和合作,使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层次得到提高,拓宽了课程改革的视野。
对于基地学校来说,学校短缺的教师得到了充分补充,长期在岗的教师得以离岗进行再教育。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让农村孩子喜欢上了学习。
对于置换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专业知识得到拓展,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对大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正如学员所说:“在这里,每天都是崭新的,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的未知的领域,每天都会有收获,我感触最深、影响深远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育形式。”还有的学员说:“培训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从教信念,更加明确了方向,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悟到了教师的乐趣,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懂得了反思的意义。每天与教授、博士直接交流,他们前沿的思想、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确实令我们折服,不知不觉,在如春雨一般滋润下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卫建国.教师教育改革三对基本关系辨析[J].中国教师,2008,(11).
[2]管培俊.在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准备会议上的讲话[R].2010-09-01.
[3]张海珠.“顶岗支教实习”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0,(5).
[6]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2).
[7]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