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机制探究

2012-08-15 00:47:36张海琳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校园文化思政

张海琳

(安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2004年,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当前我们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2]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主导作用。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结构过程中,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效互动机制,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1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性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4月,面向省内部分高校在校师生,进行了“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课互动性研究”的调查问卷活动,切实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互动建设的现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6份,有效率为96.8%。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必要的,达到93.5%;积极支持校园文化建设率达到 64.6%;认为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学风等方面情况较好的达到61.3%;认为目前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效果较好的达到38.6%。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互动结合,积极希望两者能够互动结合;同时也说明,目前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结合的情况不甚理想,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化、功利化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有关机制。

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课之间,普遍存在彼此分割的现象。思政部负责承担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团委和学生处则负责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两部分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和多维合作。常常是思政课欠缺校园文化的配合和影响;校园文化也缺少思政课理论的引导和升华。结果必然导致高校德育资源不能有效组合,既影响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将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

2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属于高校德育教育范畴,联系密切,有机统一。二者有效互动结合,既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可供利用的资源环境,也为促进校园文化功能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2.1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为统一、相辅相成

2.1.1 目标一致、内容交叉。思政课的根本宗旨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科学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促使学生的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内容上,一方面,校园文化为思政课提供充实的材料,增强时代感和现实性;另一方面,思政课为校园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引导,确保活动正确性和实效性。校园文化活动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实践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二者在内容上相辅相成,具有交叉性。

2.1.2 载体一致、形式互补。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课都强调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展开,达到育人目标。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举办大型主题晚会、文化艺术节、专题图片展等活动,学习和模仿“社会时尚”,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步伐。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是形式多样,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时事研讨等,侧重思考和剖析“社会时尚”、面对和回答“社会问题”,理性地指引着行为的方向。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而且,校园活动在资金、场地、组织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以极大地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将思政课学生完成的作品,通过学校报刊、网站、文化长廊等途径展示,呈现别具一格的校园景观,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2.1.3 主体一致、功能相辅。高校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是学生管理干部和全体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参与主体也是全体学生。校园文化教育注重从实践到理论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验证和总结理性知识,对大学生的成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思政课注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即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启迪智慧。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内有效统一,相辅相成。

2.2 高校校园文化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被称作大学校园的 “第二课堂”或“隐性课程”,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锻炼机会,使得思政教学的内容,得以更加真实、鲜活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弊端。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3]这不仅需要教育者牢固树立科学的理念,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实现。高校校园文化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活动所倡导的文化力量,也如春风化雨般的熏陶和感染,将思政课传授的理论知识逐步内化为每个学生个人的意识行为。通过众多的社团和丰富多采的文娱活动,多元地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将有助于思政课正确了解学生精神状态、准确把握思想脉搏,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2.3 思政课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理论支撑

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性、明确的行为导向性和正确的道德规范性等特征,最终是为了学生自觉塑造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干扰,一些灰色甚至错误思想渗入校园生活,伴随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学生们容易陷入思想误区。思政课教学内容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等方面,可以为校园文化的组织设计,提供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的主题思想和有力理论支持,共同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 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机制

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课互动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新和有益的探索,在实施过程中,困难在所难免,需要学校各部门、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

3.1 实现机构的互动结合

高校中,思政课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一般情况下,思政课教学归属思政教学部门实施和教务处管理,具体由思政课任课教师进行直接指导,在教学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则主要由团委、辅导员和学生社团负责,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因此,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共建机构,建立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的,由德育工作各职能部门,包括思政课教学部、教务处、宣传部、团委等机构组成的互动机制,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理论教学与文化活动,将思政课的第一课堂,与校园文化第二课堂衔接统一。达到既符合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又满足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需要;彼此相互关联,相得益彰,追求协同促进的教育效果,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机整体。

3.2 实现队伍的互动结合

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建设,关键在于有优秀的团队支持和实践。

首先,建立优秀的执行团队。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效互动,需要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较全面的学科知识,特别是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的思政课专职教师团队。教师不仅承担课堂的教学任务,而且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担任活动的指导教师,多方位了解学生,实现课上课下学习的统一。

其次,发挥基础组织力量。充分发挥高校各学生社团团体作用,为实现互动提供多方位支持。高校各学生社团众多,成员实践能力较强,选拔其中优秀的学生会干部,担任校园文化活动的辅导教师,环节的辅导教师,配合思政教师完成好实践教学任务,会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3.3 实现形式的互动结合

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往往通过实践教学实现,实践形式多种多样;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开展活动进行,其形式也丰富多彩,两者可以从形式上实现互动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大多数学生参与,利于各个专业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校园文化的开展也要以德育内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校园文化的特点和思政课教学规律,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专题配合型”、“教师参与型”、“定期协商型”等多种互动结合方式。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方式的调查,学生反映比较欢迎的有:举办主题晚会、开设名人讲坛、社会调研等活动。

努力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互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提高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客观需要,更是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新时期正处在跨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因此,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互动结合,将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性和实效性,为实现大学生的科学全面发展服务。

[1]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3]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7(1).

猜你喜欢
理论课校园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