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以清代虚谷绘画作品为代表

2012-08-15 00:47:36陈雪影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线条绘画传统

陈雪影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 芜湖 241000)

国际上的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各国的设计发展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本国民族传统和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特色之一的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屹立于世界画坛,其中以清代画家虚谷为代表的绘画艺术,风格独特,笔墨奇绝,更是独树一帜。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之间是否有结合点,这点是毋容置疑的、是肯定的,已有很多设计师在努力研究和探索,设计如何从传统绘画中吸取艺术精髓,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设计,他们之间的结合点到底有哪些?这是当代设计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力图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1 中国本土设计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历史常常被看作西方历史的镜子。经历了数千年,“中国如何成为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大国的故事更充满了戏剧性。”[1]从春秋时代的“幌子”和简帛到汉代的造纸印刷,这些最古老的广告和书籍的视觉载体的出现,都能看出我国的设计意识和设计雏形实际出现地很早,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已经有了完整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如流传至今的一块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印铜版。此版印出的是四寸见方图文并茂的仿单,既是招贴宣传单,又是包装纸,已真正具备商业美术之宣传促销的功能。“其内容包含了字号、商标、索引、告白,文字简练、图像鲜明,是一件相当完整的商业美术设计,也是研究古代广告和包 装装潢的重要史料。”[2]这块广告铜版比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三四百年。但是,由于工业生产力的落后,长期以来的中国广告仍处于自发的落后状态,仍沿袭了宋代以来的以叫卖或实物陈列为主的传统广告形式,旗帜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高度快速的发展,冲击最大的还是在文化和思想上。一些热爱学习、积极探索的设计人员迅速吸取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和设计理念,使得我国的设计水平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一些具有较高水准的设计作品也在国际大赛上频繁获奖。

但是,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从很多“优秀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似曾相识”,却找不到与我们有紧密联系的文化、历史等等。比较来说,作为亚洲国家之一的日本,从二十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设计领域尤其是平面设计领域内的重要人物,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荣誉,让其他国家,包括许多西方设计强国都刮目相看。日本的现代设计起步也是很晚的,二战中日本也是受伤惨重,他们在平面设计领域短时间内取得了这样的成就,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日本设计中是以日本本国的民族审美为核心,以发扬日本民族文化为内涵,把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成功地融合,体现出了其民族传统审美精神,以此来得到国际设计界的认同。相比较之下,具有更加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我国,设计的发展速度、方向和现状却让人稍觉尴尬,甚至还有米兰家具展上中国设计师被拒之门外的事件发生。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这方面的论述。但是我个人觉得,从自身找问题,找准发展方向,自身强大起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2 以虚谷绘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

虚谷(1824-1896),清代画家,原姓朱,虚谷是他的字,又字虚白,与吴昌硕、任伯年一起被誉为“海上三杰”,擅长画花卉、蔬果等,作品取材视角独特,风格冷峻不俗,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虚谷生活的时代属晚清,社会充满了动荡,年轻时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拒《上海县续志》载,“(虚谷)以参将效力于其间,意有感触,披缁入山,不礼佛号、书画自娱。”由清军的参将一职退而成为“书画自娱”的画家,当然有着复杂的原因,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呈现出来。分析他作品中的许多艺术元素,如具有个性化的线条、丰富的笔墨技巧、禅意的意境表现、简洁的形式表现等等,如能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必会使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呈现别样的面貌。

2.1 线条的运用

线是一种最概括、简练的艺术语言,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具有重要地位,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之一,所谓:“无线者非画也”[3],线可以塑造形体、界定形象轮廓,它还能表现作者的个人修养和主观思想,具有丰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经过前人无数画家的实践和总结,线条的各种不同表现方式被概括为“十八描”、“十六皴”[4]等,如八大山人的花鸟作品,线条长而不断,侧锋转折多变,从而表现画家冷逸、孤傲的精神,石鲁也由于自己所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性格刚强,不畏强暴,绘画中的线条似刀削斧劈、铿锵有力、坚硬无比。

虚谷作品中的线条的运用表现稍显含蓄,但绝不流于圆滑和形式,不是单纯地起到勾勒形体、界定边缘的作用,他以侧锋用笔的直线或斜直线为主,水分极少,逆向的行笔使得线条的形状也是不平滑的、断续的,似蕴含着极大的力量在其中,线与线之间也少平行的排列,而是相互交错,构成了很强的视觉张力。这种对线条的处理方式,极有可能跟他的军旅生活经历有关,用笔用线讲究章法如布阵,至少有一定的影响。个性的线条和墨色在一起形成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如作品中常见的葡萄、梅花等植物的藤蔓枝干,原本弯曲的形态被处理成许多倾斜的直线,这些线之间互相穿插,看似杂乱,却正是因此才使画面具有一种“不动之动”的张力,艺术趣味浓厚。

虚谷以线造型和以线来表达内心思想,这在中国绘画中具有代表性,但是,想把线条自如运用到设计中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现代设计作品中以线造型的也并不少见,只是少了功底和内涵。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早期作品《东西相会》海报,是用一种原始的沙地书写方式,运用我国传统书法中的线条表达方式,古老的篆书笔法,寓意着书写的起源,通过正和倒着的“东”,象征着东方和西方的人类的起源,很好地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现代设计的结合点,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也是一个成功结合的例子。会徽设计来源于古代篆刻印章的风格,简洁浑厚而大气整体,用线古朴,文字也是取法章草,线条边缘似有石凿痕迹,看似潦潦,形状不平滑、有顿挫感,并产生锐利的感觉,如同人在逆风行走,充满极大的力量;色彩也是用朱红和黑白色的传统色彩,图形却是创新的、开放的,是对篆书的大胆改变。这里的源头印章和书法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断续有雕刻意味的的线条,整体设计呈现出一种自然、高古的形态,既有继承,同时又有很大地创新,在国际设计中也是一种独创。著名学者俞可平说过:“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无情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过程,无疑也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5]在全球化日益趋同的今天,世界文化艺术越来越重视民族性与自我个性的表达,具备深厚民族文化特色和富有传统底蕴的艺术形式必将成为世界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笔墨技巧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应用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另一精髓就是非常讲究笔墨技巧。由于毛笔的笔头多是动物毛发,柔软有弹性,其中含有的水墨量的多少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再反映到宣纸上时就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即“墨分五色”。中国的历代画家都在研究笔墨,技巧上不断求新求变,形成了丰富的笔墨运用方法,虚谷也尤为典型。他惯用淡墨枯笔,参以浓墨错综互用,运笔多侧锋,逆锋,这种用笔方法,一是源于他的书法,虚谷书法得李北海和蔡神韵,以侧锋和逆锋为之,更显“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二是因为虚谷出身行伍,出笔刀味十足。所以很多研究虚谷者认为,虚谷之冷在于“淡”(包括用色),虚谷之隽在于笔(刀味),这是特殊的笔墨形式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同时淡墨又能和焦墨、枯笔飞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干湿、浓淡、疏密、刚柔等巧妙协调,把传统笔墨的韵味发挥到很高的层次,这对于我国现代设计的创作有着可借鉴和结合之处。

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出浓浓的中国传统韵味,但其中最明显的还是笔墨的印迹。如在大家熟知的《自在》系列 中,淡淡的墨色,润润的线条,流畅的用笔,融合了现代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吸取传统文化发展现代设计方面,靳是成功的,没有单纯生硬地去复制传统,而是使其与现代科技结合应用,在这方面做得还有更为成功的例子让我们借鉴。日本著名设计师浅叶克己,其文字设计作品艺术感染力极强。他把电脑字体的部分笔画用书法水墨形式来代替,将书法展现在宣纸以外的媒介上,电脑文字原本的字体样式不变,用书法来代替部分笔画,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意味;借鉴绘画中的墨色的干湿浓淡、虚实对比的巧妙变化,使原本二维的字体设计具有了三维空间效果,将作品推向一种更高的境界。在东京银座ggg画廊展出的浅叶克己设计作品中,有一幅作品是对《庄子》的“混沌之死”进行的设计创作。他把水墨技法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的电脑文字中,“对文章中的‘七’字进行水墨化的图形设计,在一块长方形的水墨上点了七个白点,这七个点代表了文章中提到的‘七窍’,形成独具形式美感的书法艺术设计,给人以气韵生动之感。”[6]

2.3 重视设计中“禅意”的意境的表现

什么是禅?日本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说:“禅是大海,是空气,是高山,是雷鸣与闪电,是春花,是夏日,是冬雪……”[7]在中国绘画史上,以禅理喻画理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传统绘画就是在儒、道、释三家互补的哲学氛围中发展起来的。王维的以禅入诗,可以大大提高了诗的审美价值,以禅入画,画中顿生一种自然寂静境界,历来是画家推崇的,这种静,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禅的心灵状态。”[8]虚谷“名为僧,不茹素,不礼佛”,他的静,主要来自从戎马生涯和政治漩涡中脱身而出的一种反思,如《水面风波鱼不知》一画,明明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偏偏要题上鱼不知,不是不知,而是急避深藏不愿知。所以虚谷作品中的“静气”算是到了一个极深的层次,是动荡的现实社会迫使他转向 “冷眼静观,湛怀息机”,他把对“静”的追求由不自觉渐渐变为自觉。从虚谷笔下的花鸟、蔬果、孤鸟中,淡淡的墨色,简洁的笔法,含蓄内敛,毫不张扬,但观者却能从这朴素的画面中窥见自然界的神奇和深意,充满了禅意的意境表现,如能很好运用,必会成为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有机养料!这一点我们仍然可从日本设计中找到可借鉴之处。

设计中禅意的运用和体现最为成功的例子就是日本设计了。乔治·萨肖姆在 《日本文化史略》中写到:“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微妙和广泛的,它已成为文化的精髓。”[9]在日本设计理念中,禅宗思想即禅意表现始终贯穿其中,并通过意识上的升华、形式上的突破,加上丰富的视觉语言来体现作品“优雅、朴素的”的精神内涵,呈现出一种恬静、和谐的禅意意境。著名设计师五十岚威畅、佐藤晃一,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充满禅意的美学意境。尤其在日本的包装设计中,更是有许多富有禅意的作品,在这里没有琳琅满目的拥挤和喧嚣感,画面上的简单的蔬果、几根线条、几点看似随意泼洒的圆点、一些不规则的自由块面,就像幼儿天真的乱画与涂抹,自然惬意,但实则是匠心独具,刻意为之,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就如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所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8],寄寓了玄妙的禅理。

2.4 简洁形式的运用

简洁的形式语言表现是传统绘画的又一重要特性,但画面简约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洁,涵义丰富。南宋著名画家“马一角”(马远)、“夏半边”(夏圭),画面内容常常只占纸张的一个角落、或是一小半,而呈现大片的空白,画面可谓是简洁之极,但意境却是深远,古代画论中的“以少胜多”、“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黑”[9]等就是对简洁形式表现的论述。从虚谷的《蔬果册页》、《绉竹松鼠图》等许多作品可以看出,他很善于利用简洁的手法来表现内容,或一丛扁豆,或一枝树枝,或一只松鼠等放置于画面的中心,四周空无一物,却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简洁的表现方式在他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同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是很多的。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样式看成 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10]。这里阿恩海姆所说的简单,即从简单的形象中看出丰富的意蕴来。因为越是简洁,规定性越小,留给观者想象的余地也越大。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背景一片空白,但观者却能从中看到或感到水、云或万物的存在,传统京剧舞台上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空空如也,但演员却能演绎出生活百态甚至万马奔腾的场面,真是无物胜有物,无形胜有形。

在日本,无论在繁华都市还是僻静小镇的商业橱窗里,经常会看到里面非常空,或只摆一件器皿,或只放一个花瓶,里面插着一枝花,平常的茶室里也只挂一幅画,用最“少”的物质来寻求精神上的“多”。设计上也是如此,如何在方寸之间以简练的方式营造出意蕴丰富的画面,以简洁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在观者心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这是很多设计师在思考的问题。

《朱熹榜书千字文》一书是设计师吕敬人的得意之作,封面上没有繁杂的图形,而只以千字文中的基本元素(如撇、捺)来表达主题;内文设计中,以线为框架,又添加了一些粗细大小不同的线条和少量文字符号,表现单纯,效果却很醒目和引人注意,体现出一种简约的美感。

阿恩海姆曾说:“一切艺术的形式的本质,都在于它们能传达某种意义。任何形式都要传达出一种远远超过形式自身的意义”[10]。无印良品被称为极简主义美学的代表,是很符合日本民族传统审美观念的。其投放的许多广告作品中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构图简洁,崇尚简约风格的表现形式,除了要展示的少量商品,画面上空无一物,有的甚至连商品都没出现,而只以无印良品的字标代之,“画面洗炼无华,极富秩序感和空间感,通过大面积的留白,使画面充满了视觉张力。”“同时也为受众留下了驰骋思想的广阔空间”[11]。

3 结语

陈绍华说:“什么是中国平面设计的传统?我想它不仅是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纹样和图形,而且主要是指体现在平面设计中的中华民族性,亦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积淀。”[12]反观邻国日本,这个东方国家的设计风格鲜明独特,在国际设计界也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设计师更多地是从精神、思想等方面,运用传统理念加上现代手法,走在了设计的前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我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但文化的进步却不能如此突破常规,尤其是对于具有漫长历史的我国,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反映到设计中也是如此,设计者不能陷入到拼命被追和追赶的心态中,而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和思考,去除焦躁,从生活中,从平淡和朴素中找到艺术和设计的真谛。

[1](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序言.

[2]芦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1.

[3]王逊.中国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78.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285,5.

[5]俞可平.全球化论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5.

[6]孙雅洁,吴卫.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大师浅叶克己字体设计作品探析[EB/OL].中国平面设计在线,2011-04-26.

[7]天竹.东方禅画[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1.

[8]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5,83.

[9]乔南,汉风.论日本艺术设计中的禅意体现[J].作家,2010,(20).

[10](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72,611.

[11]周丽婷.大道至简 返璞归真——无印良品的品牌策略与视觉形象设计解析[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0.

[12]何军.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意象[J].丝绸之路,2010,(6):79-80.

猜你喜欢
线条绘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线条之美
中外文摘(2020年11期)2020-06-29 00:38:5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海峡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 15:21:38
烧脑的线条
知识窗(2015年7期)2015-05-14 09:08:20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