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2-08-15 00:50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院校高职

陈 英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江苏 213000)

0 引言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知识,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和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对于促进职业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涵义与意义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涵义。现代文明得益于管理科学,加强管理、科学管理无疑是高职院校加快发展、提高质量、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从理论上讲,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准则,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教学任务,遵循高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教学管理规律和现代管理思想,按照一定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调控[2]。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整个教学系统正常运转的纽带与核心,发挥着规划、决策、组织、指导、协调、评估和激励的作用[3]。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任务。培养人才是教学管理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教学管理中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永恒的主题。教学管理的任务具体包括:依据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目标,制定和执行教学工作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实验实训实习计划、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各项教学任务,负责学风建设、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指挥教学运行、监控与评价教学质量等。

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意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能够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和维护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体现办学和专业特色,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3];同时,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职院校走上一条与经济发展同步、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同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要明确管理工作应达到的目的以及应发挥的作用。要结合“人才强校、机制创新强校、专业品牌强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强校”的发展战略构建管理框架[5],并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和实际结果尽可能趋于一致,使管理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

2)计划性原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只有使计划居于管理职能的首位,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有方向、有重点地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才能有效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3)系统性原则。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教学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管理、心理、组织、技术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整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交互作用,表现出新的性质和功能。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有全局观念,服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科学地指导管理实践活动,使各种教学要素的组织和管理做到有机协调、整体优化。

4)反馈性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不仅包括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还应包括对由此产生的反馈信息的获取,才能实现有效控制与调整,达到既定目的。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应重视信息的反馈,增加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量,通过对各种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判断,及时找出现状与预设目的的差距,随即调整、修正管理行为与方式,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5)开放性原则。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就业需求一致,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调节[6]。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保持足够开放性,在充分了解社会、行业的就业需求前提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配置教学资源,坚持产学合作、校企合作,让社会行业参与质量标准的确定和评价,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技能。

3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实施

1)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增强创新意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仍然缺少“管理就是主动服务”的意识,按照上级规定的统一模式制定各种管理方案,忽视了社会、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性,实际效果不佳[7]。为了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宗旨,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把握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应结合实际进行本校办学资源分析和环境分析,找准发展方向,突出自身优势,形成办学特色,真正将让社会和企业满意。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①明确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管理重点。学校由教务处统筹管理,重点是加强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8]。学院层次要在遵循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上,以“合理分权,明确授权”的原则,充分发挥系部和教研室的作用,完善质量保证、质量监督、质量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②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式教学管理理念,建立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主管理机制,把技术因素和人的内在因素结合起来,支持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民主形式充分发表意见,努力开发和利用人的创造力,充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③完善教学管理内容。深化学籍管理、教学组织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指导与服务功能,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3)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必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或技术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依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①在课程设置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为了适应学生求职就业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与就业需求一致,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对于基础文化理论类通识教育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强化专业课程,彻底打破三段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的1:1,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尤其要重视专业技能实践性环节的落实[9]。

②以灵活、富有弹性的学分管理制度取代传统的刚性的学年管理制度。针对高职院校生源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的现状,传统的一刀切式的学年管理制度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因此,应以“前期按专业大类培养,后期分专业方向训练”为具体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多样化的、柔性教学计划,以及灵活富有弹性的“学分制实施方案”(包括教学计划修订、任课教师选择、教学地点、选课程序的安排等)、“学分制实施条例”(学籍管理方面),在学分制要求范围内,允许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兴趣和知识结构,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方向和课程实习实训模块,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同时,把自由选课制、学分绩点制、弹性学习时间制、间修制、主辅修制等纳入学分制管理范畴。

③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既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内涵发展的重要趋势。学校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可以根据企业用工需要与生产一线人才的要求,将半年实习时间改为一年,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就业实习中心,实施企业法人管理机制,建立实习、就业、职业规划设计指导三支队伍,以保证“2+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10]。因此,应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双师”素质;还要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积极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学术和技术双优,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形成专业(学术)师资梯队。与此同时,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择实践方便并具有实力和特色的企业,本着优势互补,校企“双赢”的原则,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院外实习实训基地,走“内导训、外引练”的实践之路,将学生置于模拟或真实的社会岗位场景中,让学生真切地面对职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把握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原则及实施途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 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163.

[2] 姜洪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6.

[3] 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138.

[4] 顾洪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2-43.

[5] 徐世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堂管理的研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15):194-195.

[6] 刘长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5):171.

[7] 周元才.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1(12):12-13.

[8] 缪艳菲.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J].文教资料,2010(14):227-228.

[9] 龚方红,等.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8-90.

[10] 李琼.扎实推进目标管理 构建和谐高职校园[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6.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