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兴锐 张 波
统筹城乡视野下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研究综述
□ 陈兴锐 张 波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新的任务。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政府必须积极地以整体性政府的理念进行协同思考,创新社会管理路径,应对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形态,理性整合各种转型问题,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战略,是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虚拟社会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应有内涵,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就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关系而言,统筹城乡发展是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基本背景,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统筹城乡发展为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制度框架,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为统筹城乡的发展提供了一条信息化时代的公共治理路径。因此,在统筹城乡的视野下研究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本课题将中国发展的既定战略与中国社会管理的新问题、新形态结合,回应信息化时代对城乡统筹发展中虚拟社会管理提出的挑战,以期探索一套城乡统筹视野下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2010年,美国全面启动互联网国家战略,公布未来10年“互联网蓝图”,并公布《美国国家互联网安全战略》。在《美国国家互联网安全战略》中,美国准备设置专门官员负责全美网络安全事务,并推进相关领域立法工作。2010年6月,美国推出《维护网络空间作为国家财产法案》,赋予美国总统在紧急时刻关闭全美互联网服务的权力。
2011年2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虚拟舆论引导机制”;201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提出“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学术界对城乡统筹发展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研究的文献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虚拟社会管理理论和政策问题的探讨,二是虚拟社会管理模式及其操作性问题。
关于理论和政策问题,冯斌元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会管理的范围已经延伸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众多领域。虚拟社会在给网民带来便利与快乐的同时,也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做好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策主要有:加强网民思想教育;健全虚拟社会法律法规;提高民警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构建虚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冯斌元,2010)。郗杰英认为,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二社会,并以前所未有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网络的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得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郗杰英,2010)范立国、王红斌认为,互联网的空间虚拟特性,使网络应用活动方式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用户群体结构的独特性和管理的自治性,网络行为的自由性和即时性等显著特征,给现实社会带来诸多影响和冲击,针对互联网虚拟特性引发的诸多管理问题和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策略问题,通过对虚拟社会管理中需要面对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的观点和见解。(范立国 王红斌,2010)
关于虚拟社会管理模式和操作性,杜红阳通过对虚拟社会安全危机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运用社区警务理念强化虚拟社会管控的主要对策:确立虚拟社会管控的新理念,加强虚拟社会管控基础工作和平台建设,充实网警力量,建立网警大协作机制和虚拟社区警务建设等(杜红阳,2009)。许亚伟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包括治理的原则、主体、客体、手段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这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中国互联网治理,并在对应部分介绍国外的做法。最后从治理的原则、主体、手段三个方面对中国互联网治理提出相应的建议(许亚伟,2008)。王国华、毕帅辉和王聪芳认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全面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社会管理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政府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扮演、完备的社会管理法治环境、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组织充分参与社会管理、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汲取国外成功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方式相补充和完善信息网络服务,主体多中心化和内容权责相平衡,重点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是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的方向。(王国华、毕帅辉和王聪芳,2011)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是:(1)对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虚拟社会管理问题未作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具体地说,未就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虚拟社会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虚拟社会管理作深层次的经验性调查和分析,特别是缺少对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虚拟社会管理进行的实证研究;(2)现有文献多从虚拟社会管理运作及其共性进行阐述,缺少对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及其原因进行探究。仅以我们对重庆的经验观察为例。笔者近期在开县、云阳等区县及部分农村的调查发现,多数区县居民深受网络等虚拟传播媒介的影响,并且其价值判断和行动取向也深受影响。
通过上述的研究述评,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对城乡统筹进程中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虚拟社会管理问题既是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城乡统筹视野下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需要分析和解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一)城乡统筹发展与虚拟社会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目前,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研究往往侧重于虚拟社会管理本身的研究,将其放在公共治理的视野中进行考察,而未将其和统筹城乡进行有效地衔接和联动。统筹城乡与虚拟社会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既为我国现阶段虚拟社会管理的考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语境,也为我国统筹城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社会管理的信息化视角。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极大提升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提升我国整体的社会管理水平,加快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
(二)统筹城乡发展为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提出的问题。在信息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今天,城乡统筹的发展使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变得清晰而扁平。统筹城乡发展为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如何调整政府角色,以期明确政府在城乡发展中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中的角色定位;如何优化政府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在城乡统筹中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效能,实现多方合作的城乡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如何建立高效的虚拟网络信息沟通机制,解决虚拟网络传播的信息“破碎化”问题,实现城乡之间虚拟社会管理的理性化、文明化。
(三)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效度问题。信息化深刻影响着城乡发展中人民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分析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效度问题。第一,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对于城乡居民之间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怎样的虚拟社会管理能够实现城乡居民对于虚拟网路信息建立理性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辨别力。第二,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对于强化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效度问题。通过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的研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政府在虚拟社会中应如何与公众沟通,实现政府与民众的合理性互动。第三,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对城乡居民行为模式的影响。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将建立一套民众参与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改变传统的民众行为模式,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网络参政议政和表达自我意见的行为模式。
(四)城乡统筹中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形成机制问题。这里所说的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形成机制问题,其本质就是在城乡统筹中如何建立一套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体系的问题,是一种对策性问题。这种形成机制的建立将遵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本社会管理框架,并在“多中心治理”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这种形成机制符合我国的基本治理模式,也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即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因此,具有理论的正确性和实践的科学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的方向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我们党在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各级党委都要充分发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兼顾,有效实现社会管理资源整合,完善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贯穿于虚拟社会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将虚拟社会管理服务于“发展为第一要义”的目标,促进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御虚拟社会管理治理,实现城乡发展的成果为全民享有;坚持“统筹兼顾、可持续”的方式推进整个虚拟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贡献力量。
(二)坚持政府主导,将政府能力提升与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对我国政府的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首先,政府的公共治理理念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城乡统筹进程中,虚拟社会管理要求政府是参与者,积极参与到城乡信息互动的平台上来,以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向城乡公众提供均衡的信息资源。其次,政府的治理方式应适应信息化要求,逐步实现电子化政府。在统筹城乡进程中,政府应运用虚拟网络进行公共治理,利用虚拟网络的优势进行政务公开、建立便捷的公民参政通道。
(三)坚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中多员参与、多中心治理的科学虚拟社会管理体系
统筹发展所涉及的主体具有多层性、多元化的特点,因此,虚拟社会管理必须积极调动各个主体的参与意识,并建立多元参与的治理平台。虚拟社会管理利用其信息化的便捷优势,可以为各个主体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一种共享的管理格局,进一步畅通公民意见表达渠道、优化政府管理流程,实现各个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虚拟社会治理格局。例如,政府合理有效地利用“政务微博”公布政务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发布政府信息,观察和收集公众意见。
(本课题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统筹城乡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2011YBGL114)
[1]杜红阳.论运用社区警务理念管理虚拟社会[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1期
[2]冯斌元.网络虚拟社会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安理论与实践),2010年3期
[3]许亚伟.中国互联网治理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吕瑶.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初探[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4期
[5]郗杰英.关注和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是当前的一个迫切课题[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9期
[6]范立国,王红斌.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7](美)劳伦斯·莱斯格,李旭等译,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M].中信出版社,2004年10月
[8](美)理查德·斯皮内洛 李伦等译,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作者: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