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盼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南昌 330013)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对外交流当中,英语的重要性和它的广泛使用显而易见。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绝大部分是学习英语,所以这里把二语习得界定为英语的学习。
中国人学习英语从建国以来也已经有好几十年了。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学习英语费时、没有效率、事倍功半。有人戏谑中国学生能“看”能“写”,但就是“聋子”和“哑巴”。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研究者都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结果或多或少都表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致使很多学生不敢讲,不会讲,形成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比较差的局面。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以及学习者习得与使用第二语言的内在联系过程的研究。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理论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对第二语言课堂及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大学公共英语的听说教学过程中,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运用极为广泛,对于外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以及对于外语教学成果和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领域广泛借鉴了二语习得理论的新成果,其中克拉申的理论备受关注,本研究就其理论及其相关原理阐述其对现代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此模式主要由输入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察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五部分组成,这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的理论,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理论。
在这五大假说中,习得与学习假设最为重要,它是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在习得与学习假设中,克拉申主要讨论和区分了两种学习方式:习得和学得。根据克拉申假说,习得是自然而然对语言的一种掌握方式。它是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的一种潜意识的对语言进行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说儿童就是通过习得而在自然交际中掌握母语的。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任何的语法规则。它是一种自发性的语言运用,因为习得的语言系统储存在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而学得是与习得相区别的另一种掌握语言能力的方式。其强调第二语言学习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对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系统的学习进而掌握语言知识,而非语言能力。比如在学校中进行的英语教学,便是学得的体现。学得的语言系统虽然也储存在大脑的左半球,但是它不一定在语言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所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只能对语言起监控的作用,它并不属于语言能力。
监察假设重点讨论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内在关系和不同作用。此假设认为,习得的语言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语言系统,只能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在进行第二语言输入或者输出时对语言起一个编辑和监察功能。
在这五大假说中,另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这里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是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略高于他本身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材料的输入。通过输入这种可理解语料,语言学习者会把重点放在语言本身而非语言结构和语言形式上,因此,才能形成语言习得。克拉申将这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定义为“i+1”。在这个定义中,“i”指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水平,“i+1”指语言的下一个发展阶段。通过输入这种略高于第二语言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状态的语料而激活LAD,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设对任何语言的习得都至关重要,并且对语言的课堂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自然顺序假说是在一些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些研究发现语法结构的习得遵循一种可预测的自然顺序,一些语法结构习得早些,另一些习得晚些,该顺序似乎和学习者的年龄、母语背景等没有关系。
克拉申认为:“理解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该假说认为学习者的心理障碍阻止了他们对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接受到的语言输入的充分利用。这个障碍称做情感过滤,是由于学习者缺乏动机,缺少自信或是焦虑引起的。而情感过滤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材料的接收与处理。
克拉申关于二语习得的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有直接的联系,对当代中国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根据克拉申的五大假设,特别是习得与学得假说和输入假说这两个核心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足量的可理解语料的输入,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语言思维,促进语言的习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用积极的态度来减少情感过滤对语言习得造成的消极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语言输入不等于语言吸收,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把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消化吸收之后,通过语言输出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克拉申的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验式教学法。
根据克拉申的习得与学得假说,习得学习是在语言环境中的一种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一种自然交际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语言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体验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旨在通过一定量的语料输入后,设置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把从语料中所理解、吸收的内容进行重组,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输出。通过“输入—理解—吸收—重组—输出”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习得的过程中,语言环境尤其重要,因此在听说课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话题设置不同的情境,并运用语言道具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来,把自己作为课堂情境的一部分从而在自然交际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当进行了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时,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才能进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让学生主导课堂的实施,教师作为参与者,起引导、监督的作用。在这种动态教学法中,必须强调教师对学生语言水平状态的一个掌握,这在选择语言输入材料,设计课堂活动,确立教学目标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对学生的语言水平状态有一个客观真实的掌握,才能够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确立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目标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的方式在实际的交际中形成语言能力系统。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学生的情绪。
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会对语言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听说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情绪的把握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以一种更主动、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取得更好的语言学习的效果。
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中国学生在步入大学的时候都不敢开口讲英语,特别是在课堂上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常常会犯一些语言错误,因此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语言学习。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轻松一些的活动比如说讨论、语言游戏等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并且通过不断的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在这里,最重要就是所设计的话题、讨论等内容应和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想去讲,敢去讲,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克拉申的这套学习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对英语教学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借鉴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充分考虑二语和外语区别的基础上合理地加以运用,也不宜孤立地、死板地照搬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模式,而应该整合各个理论模式,组成一套全面的、有效的教学理念。总而言之,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状态,选择合适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进行足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语言系统能力,才能真正地进行语言习得,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
[1]Kras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沈莉.二语习得研究概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3):70.
[5]苗宪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1):69.
[6]戴炜东.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