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机制探索

2012-08-15 00:53张晓刚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员教育

张晓刚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 400054)

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机制探索

张晓刚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 400054)

高校教师党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骨干和中坚作用,所以对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就整体而言,由于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各高校比较重视党的建设,加强教师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党员素质普遍较好,有较高知识层次,组织纪律性较强,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从现实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高校教师党员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警觉和高度重视,因而创新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便成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一、正视当前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党员是教师队伍中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和政治力量”[1],作为知识密集型人才的典型代表,队伍的总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是广大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如果不正视甚至回避这些问题,那么党组织和每一个党员的形象将大为受损,最终将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大计。

(1)部分党员政治理论水平较低。部分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较差,认为政治理论与实际工作生活联系不大,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有某种程度的抵触情绪。有的党员更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有的党员则是泛泛而学,没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只是简单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未能真正领会和掌握精神实质。

(2)极少数党员党性观念不强。他们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诸如社会治安问题、贪污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不能理智和科学地分析判断,从而对社会主义事业存有疑虑、困惑,信念有所动摇。有的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要待遇多,讲奉献少。个别党员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不够自觉和积极。

(3)极个别党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极个别党员缺少服务集体的精神,分析、观察和处理问题不从集体和群众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小团体和自身利益上想问题、办事情,对己有利的就多做,不利的或无利的便视作与己无关,敷衍搪塞,草率了事。

(4)一些党员先进性意识淡化。党员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强大的自我约束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价值取向逐步多元化,有的党员思想观念随之发生蜕化,对自己的行为标准要求也在降低,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的表现甚至不如普通群众,更不用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党员队伍中出现以上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党员价值取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在进行价值选择时出现困惑,产生了误区。另一方面则是一些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教师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弱,形式单一,教育模式枯燥,个别基层党组织甚至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只做表面文章,忽视实质性内容。

我们要正视以上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党的先进性既不是与生俱有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用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机制来加强高校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这不仅是保持高校教师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发展全局的需要。

二、加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的目标定位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建立了科学而完善的党建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建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发展、促进高校教师党员全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指针。

加强高校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党的先进性如何在高校教师党员中体现和落实的问题。高校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高校实际,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工作理念。笔者认为,抓好高校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能脱离党和国家的要求,也不能脱离高校教师自身的实际,要积极寻找切入点,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广大教师党员的根本利益,要组织广大教师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形势政策,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完善其思想道德修养,还要组织教师党员学习教育、科技、管理等业务方面的新知识,努力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要立足本职服务群众,增强教师党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校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组织基础。要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调动教师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炼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最终达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2]。

总之,要在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党员业务素质的同时,通过强有力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使之成为政治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始终不渝地为广大师生谋利益的先进文化传播者,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三、构建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是指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有两个基本的要素构成:一是比较规范、稳固和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体系和监督体系。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创举,结合高校教师党员和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从内容的针对性、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制度的规范性、检查督促的有效性和自我学习的自觉性等方面入手,完善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的“五种机制”:

(1)强化学习,丰富内容,完善党员学习提高机制。建设学习型政党客观上要求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习的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真正落实。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在时间上,要确保“三个一”,即每个星期有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时间平均在一个小时以上,在学习中能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学习心得。

二是在学习方式上,坚持做到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个人计划与学校党组织安排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研实践相结合。

三是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教育理论为主,力争做到“三个近一点”,即“离学校的要求近一点,离党员的思想近一点,离实际工作近一点”,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广大党员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走前列、当先锋、做表率、作贡献。

(2)健全制度,有章可循,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基层支部设置制度,确保支部建设覆盖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党组织,党员人数众多,专业背景也存在差异,为确保党的各项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学院党总支按专业系和教研室将全体党员分为不同的党支部和党小组,这样党的各项工作开展便能做到对症下药,也更能够贴近教师党员的实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尽可能地根据党员队伍的数量和专业背景建立不同党支部或党小组,使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并时时感到组织的存在和温暖。其次,要建立健全党员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教师党员的管理制度、党员分类分层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考评结果公示制度、党员结对帮扶制度等。使每一位党员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岗位,是什么身份,都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3)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完善党员发挥作用机制。要结合学校和教师党员的实际,以服务教学、服务师生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广大党员创造体现先进性的平台[3]。如可以在广大教师党员中组织开展好“三访”(访离退休党员、访教学一线党员、访学生党员)、“三送”(送温暖、送经验、送服务)、“三促”(促进步、促发展、促和谐)以及“三争”(争当岗位能手、争当育人先进、争当教学骨干)、“三为”(为党旗添光彩、为学校献良策、为社会作贡献)等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使广大教师党员的意识不断强化,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使周围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到身边党员的先进性。

(4)加强监督,注重实效,完善党员行为约束机制。一是抓警示,强化党员的自律意识。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特别是高教领域的反面典型事例进行警示教育,可组织党员观看有关电教片和反腐倡廉展览,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加强引导。要引导党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慎独、慎始、慎微、慎欲,常修为教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想,以公德自遵,以党性自律,以职责自警,以操守自持。三是加强监督制约。要进一步完善诸如“群众监督员”制度等一整套好的做法,使广大普通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发言权和参与权,从而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四是民主测评党员。以支部为单位,采取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民主测评与总支、支委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广大教师党员定期进行民主评议。评议意见和评议结果及时向本人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整改方向,促使党员发扬成绩、改正错误,不断提高素质,为高等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5)典型示范,褒掖先进,完善党员激励机制。一是典型激励。要广泛开展向孟二冬、钟南山、方永刚、郭明义等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并深入挖掘和培养本单位的先进典型,使大家学习有榜样,赶超有目标,激发党员的进取意识。二是机制激励。要坚持和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奋发向上、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三是责任激励。要结合不同党员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明确每个党员相应的岗位职责,定期在党员中开展“创先评优”活动,大力表彰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优秀党员,让每位党员成为本职岗位的标杆和旗帜[4]。

客观地说,探索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的课题,我们在此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当然,我们的探索也是初步的,还需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完善。古人云,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远景都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构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1]田静.关于高校教师党员素质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8(6).

[2]佚名.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6-06-29.

[3]张晓刚.提高高校教师党员组织生活质量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2).

[4]邱梅青.高校教师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先锋作用探析[J].管理观察,2008(20).

2011-06-30

张晓刚(1974—),男,四川天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魏艳君)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党员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是党员向我看
题解教育『三问』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