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中,张海莉
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现象及对策
杨传中,张海莉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10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实地调研、梳理了这些脱节现象,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对实现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的无缝对接做了有益探索。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脱节问题与对策
正在全面推进的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修订稿)》《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修订稿)》的颁布(2001年)和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诞生(2001)为标志,至今已有10年历程。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统编的人教版及各省统编各类教材同期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在过去10年期间取得了丰硕成果。高师是为中小学培养教育师资的高等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探索与实践人才的摇篮。高师音乐教育理应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接轨,关注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动态,面向人才输出领域,调整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然而10年过去了,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仍然处于举步维艰的局面,与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热火朝天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需要不断进行舆论鼓与呼,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高中物理教育所采用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赞扬,对学生自主学习物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设计和操作完成相关的实验,收货了成功的喜悦,提升了自身对于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物理会更加的积极和主动.
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属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状况和安徽省淮南市实验中学、淮南市26中、淮南市淮师附小、淮南市洞山第二小学等学校实地调研走访和通过中国知网进行“高等音乐教育改革”为主题的文献检索与研读,获知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现象十分严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我国历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智能小车控制类题目高频次出现。2001年第五届的C题——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2003年第六届的E题——简易智能电动车,2011年第十届的C题——智能小车,2017年第十三届的L题——自动泊车系统,都出现了玩具智能电动小车[1]。这些命题一类是控制一辆智能小车实现自动循迹避障往返,或自动倒车入库,或自动吹灭蜡烛。另一类题目要求两辆智能小车相互追逐,交替领先,兼顾循迹避障,这种题目难度颇大。
其一,教育理念脱节。新课标确定的基础音乐教育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这一理念的前提下,学校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课程目标和“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课程目标领域。与之对比的是,高师音乐教育理念不清晰,没有一个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固守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音乐创造与表现;强调多元文化的同时忽视民族文化传承;重视专业知识培养忽视师范技能提高。
围墙板材采用AS装配式墙板,现场装配施工。每个柱距布置3块AS装配式墙板,底部1块为宽1 000 mm墙板,上面两块为宽500 mm墙板。AS装配式围墙两面无需处理,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围墙板与槽口的缝隙均使用嵌缝剂做板缝处理。
首先,加大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力度。改革不适应音乐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理念;改革不适应中小样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内容;改革不适应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不适应现代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借鉴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经验,建立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引领,高师音乐教育实践主导的改革实验区、实验学校、实验专业、实验班级,为全国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的情况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纠正,致使高师音乐教育质量堪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满意,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孙作东、王辉在《试论从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看高师音乐教育改革》[1]一文中指出,当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养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1)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4)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其二,教育内容脱节。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内容涉及音乐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与人文地理历史多科学综合知识。与之相对比的是,高师音乐专业课程内容不能体现多学科综合,人文社科知识比重偏低。而在多元文化的理解方面,更是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多元文化素养低下。教育内容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又怎么能培养出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师资呢?
其三,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高师音乐专业的育人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应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然而长期以来,高师的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仍然按照传统做法,沿袭专业院校的老路,西方作曲理论课程和声乐钢琴技法课程占主导地位,教育理论课程比重和民族音乐课程比重偏低,师范技能培训课程现代化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少得可怜。基本没有开设体现多元文化的课程。以安徽省内高师音乐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为例:调查显示,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些学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音乐专业课程多以知识讲授课为主;民族音乐课程和师范技能课程比重不足,仅在选修课程中有一定比例。
其次,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时分配、比例等,都不是随意的,有其内在规律性。 ”[2]2005年教育部制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提出了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设想,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高师应该按照方案要求,创造条件实现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优化。笔者认为,可以增加民族音乐和多元音乐文化课程内容,增加师范技能培养课程的比重,完善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第三,完善继续教育机制,为音乐专业毕业生搭建“回炉再造”平台。毕业生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工作多年之后,对自身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了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渴望能够“回炉再造”,重新学习提高自己的从业技能,高校音乐专业应该深入中小学一线调研,完善继续教育机制,为毕业生搭建“回炉再造”平台,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教育缺失部分。
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从目前的音乐教育实际出发,倘能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地完善继续教育机制,笔者相信,中国音乐教育春天的脚步,应该会越来越近了。
[1]孙作东,王辉.试论从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看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1(9).
[2]李荣.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G623.71
A
1673-1999(2012)08-0195-02
杨传中(1970-),安徽凤台人,硕士,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38)音乐系讲师;张海莉,安徽淮南26中学教师。
2012-02-05
安徽省教育规划项目“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问题及对策研究”(JG04002)。